苍雪清竹: 繁华无所羡,大道方为贵
摄影 非与非
千秋岁
浅寒秋雨,昨夜凋芳树。摇落处,江湖路。
碧云天淡远,黄叶山萧楚。
人何在,两肩霜色关河暮。
宝剑双飞去,龙跃清江浦。惊野客,空遥伫。
纵诗囊锦绣,亦镜花云雾。
收手也,神游八极逍遥顾。
摄影 来自网络
千秋岁
燕归无觅,寒雨烟花浥。红如洗,青无迹。
听残荷点滴,惊四廊岑寂。
凭栏处,暖香冷碧西风泣。
看尽浮华色,依旧超然客。诗何淡,人何逸。
一江明月笛,半壁幽鸿柏。
飘飘也,凌波雪浪衣襟白。
摄影 来自网络
千秋岁
疏狂如我,久被诗情锁。出世约,何时可。
莲珠光冷绿,惊起心中朵。
神来笔,灵山一粒灵思果。
懒理尘中课,又棹诗间舸。句娇娜,犹敲磨。
苏仙词旷放,前世功夫佐。
参不破,可怜又向红尘堕。
摄影 薄荷绿
千秋岁
苔痕掩砌,蛩韵风亭碎。帘不卷,庭深翠。
心如秋水静,香若游丝细。
持黄卷,古人妙语遥相契。
绿鬓西风里,锦瑟华年际。虚空邃,神游未。
繁华无所羡,大道方为贵。
收心也,草堂人静柴扉闭。
摄影 来自网络
千秋岁
柳边沙外。城郭轻寒退。花影乱,莺声碎。
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忆昔西池会。鸳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落红万点愁如海。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摄影 来自网络
道学常识
修身是对人的基本要求
中国的道德根文化与现代西方的文化,与中国的当代文化,是完全不同的。这一个人纪,可以说从三千年以来,修身文化一直是被边缘化和淘汰出局了,只有一些散在的文字记载。而在古代,对人的基本要求,正如《大学》中所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家都要修身,修身才能干其他事。即使是最高的国君,也都要修好身才能当皇帝。
摄影 来自网络
地球场能变化时期
两千五百年前,地球的场能发生变化,人们的智能上升,大家却都不喜欢修身了,因为太苦了!盘坐在那里,两个小时下来,个个都哇哇叫。所以很多当皇帝的人都开始排斥修身。夏朝的时候就开始了,君王都不愿意修,到了周朝,情况更甚,开始扭曲篡改修身的本义和内涵;发展到了汉代,更不用说了,拒绝修身,“光说不练”习以为常。所以,这样就把整个修身文化边缘化,用后天智能文明取代了祖先创立的慧智文明。
摄影 来自网络
统治者害怕修身者比自己更有智慧
这一点,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可以找到印记,如果翻开埃及的历史,翻开基督教的历史,都可以发现,这是一个轴心时代转折期的典型现象,其中的要害就在于否定修身内求文明的实践。
统治者难以做到“少私寡欲”,都不愿意通过内求修身,从而超越小我的三维而进入大我的高维,也就必然运用公权力着手扭曲和摧毁修身文化与教育。
同时,当权者谁都不愿意他人的智慧比自己高,害怕自己的智慧不如修身者,也需要把修身文化教育在社会中边缘化,以致取而代之。
摄影 来自网络
东方和西方,无一例外
因此,东方的德道内求修身教育,蜕变成为智能型外求儒学教育;西方的内求修身教育则蜕变为依附性神学教育和智能科学教育。
不论东方还是西方,上一人纪中古代优秀的慧智文明教育,在地球上迅速消失,而被纯智能的外求式教育所取代。修身文化教育被边缘化和异化,使修身文明远离我们的教育。
摄影 有食间
汉武帝是道德根文化的刽子手
为什么说汉武帝是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的刽子手?可以历数他的条条错误。他把黄老文化思想的内求法,彻底在社会应用上割裂开来,在政体上割裂开来,他做得比较周到而全面。
图片来自网络
玛雅文明记载的银河系夹角问题
玛雅文明当中,曾记载了整个地球和太阳系在5125年前至今的这个期间内,会进入银河系当中的夹角里面。相当于在太阳系的白天与黑夜的交替中,进入了子夜期,进入了深夜,伸手不见五指,黑乎乎的,然后才慢慢地又开始抬升,一直要等到2012年的12月,人类才能正式摆脱愚昧的智能时代,进入到一个慧性能够重新开启的历史时期。
摄影 山林食纪
浪沙洲先生之喻
浪沙洲先生方识未久,唯论两三题而已,稍有微趣,发来重述。
添加之所初,先生略孟浪,言:“原来老师是红楼三玉中的妙玉原型”
余吃一惊,问曰:“何所见得?”
答云:“才华馥比仙,云空未必空”
余哭笑不得,曰,“先生所言非也,且不说我并无甚才华,便是云空二字,便缪解了。若不妨,且听我一说:”
佛家讲空,道家讲居道0而用德一。道用数字0表示,德用数字一表示,阴阳用数字二表示,万物便是三。这便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由来。道虽然是零,却并不空空如也,道以德显。以德进道。第六十五章言:道之物,唯望唯忽。忽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就像整个宇宙,望去虽然空空如也,实际充满了肉眼不可见的物质。这便是德。德一方面是品德,一方面是能量。世人只知其为品德,不知其为能量。
然而“云空未必空”,用来形容妙玉,却非此解。主要是说妙玉情缘未了,情有所钟。
不管佛家道家,古时候修行,都要出家而绝情,那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然而今天不同,修行并非出家才能修行,相反,在家一样适合于修行,老子所言,“以今之道,以驭今之有”,就是说,我们要根据今天的情况特点,制定适合于今天的策略方法。而且不经历人道,而能够全然放下,是近于空中楼阁的事。处世之道,以少私而寡欲,尊道贵德为度便可。这样则不会不及或太过了。
所以,余之诗词,既有出世之淡然,亦有入世之烟火,皆可见得,自然而然。既是鲜活之世人,怎无鲜活之情感,一味说空说无,是不诚且不真,余为诗人,当奉心口如一,不诚不真非真诗人也!
浪沙洲先生听罢,若有所悟。
摄影 山林食纪
苍雪清竹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