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征文】郭群成作品:清明未至雨先至
清明未至雨先至
郭群成
清明尚远,小雨已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似有意为这即将到来的节日作铺垫。半夜躺在床上,耳畔萦绕着若有若无的雨声,思绪却飘飞到老家那一方矮矮的略显寂寞的父亲的坟旁,逝去的岁月如黑白影片般在脑海里缓缓播放……
父亲走的那一天正是我带领我的学生进行高考前誓师的那一天,2012年6月3日。带领学生宣誓完毕,走出教室,在灯火辉煌的教学楼前,我的内心隐隐觉得有些焦躁不安。没有犹豫,我拿起电话拨给了老家的大哥。大哥的声音有些沙哑,你有空就快回来吧,晚了怕见不到咱大了……
我知道,风雨人生中为自己撑伞的那个人还是要走了!晚上10:20,当我冲下出租车,一步跨进屋门,伸手握住父亲枯瘦而又冰凉的双手时,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痛彻心扉,什么叫回天乏术。生与死的距离咫尺天涯,死神像黑洞一样把父亲拖向遥不可知的去处,我永远失去父亲了!兄弟姐妹们还在声声呼唤着父亲,我偎依在父亲的胸前,看着他枯槁的容颜,热泪模糊了双眼……
出殡的路上,灵车缓缓前行,我和大哥分坐父亲灵柩的两侧,手扶棺盖黯然垂泪。在颠簸的去往坟地的路上,我虔诚地祈求上天,来世我还要做父亲的儿子,并亲手把父亲灵柩上覆盖的黄色细绒布一角的丝线打了个结,一世的父与子,却是我们这一系血脉中永不断裂的DNA链条!
父亲被埋在了他一生精耕细作的土地里。那里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他如果地下有知,一定嗅得出他生前在这块土地上滴落的自己的汗水的气味,他一定听得到他最亲爱的小儿子在快晌午时唤他回家吃饭时的童稚的声音,他一定能辨得出与他为伴的是哪些曾养活了他和他爱的家人的农作物……他一定是安详而幸福地回味着这一切,一如我每年清明时节回到他身旁时安静而幸福地回味着生命中与他交织的每一天……
父亲是一个要强而又追求完美的人,正如我在《祭父文》里所说,“父亲的眼里揉不得沙子,这让他内心的痛苦多于快乐,脾气也表现得非常暴躁。”但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却绝不含糊,尽力弄好每一件事。小时候家里用牲口耕地,我为他牵引牲口,尽管在我看来走得很直了,但他却骂我做得不好,那时虽说感到委屈,却也从心底佩服他这种精雕细琢的做事态度。
父亲嗜酒,对酒的好坏无甚讲究,对下酒菜却毫不凑合,但他为客人准备了满桌的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后,他又不怎么动筷子吃菜,这情形一直是让我费解的地方,直到后来他外出为人家红白喜事做宴席后,只喝人家一碗鸡蛋茶(清水里卧几只荷包蛋),我才明白,对他而言,精神享受胜过口腹之欲。但天意弄人,晚年的父亲却不幸患上食道癌,在确诊后的三年时间里日渐消瘦,及至生命时光里的最后八十多天,滴水未进,油枯灯尽,算是活活饿死!
哦,我可怜的父亲,活着时为他人烹尽美食,临了却与食物绝缘,生活于他是何等的残忍啊!
如今,父亲静静地躺在属于他自己的那一方天地里,日月轮回已与他无关,时间长短也与他无碍,再不用操心凡尘之事,也不必受食物的诱惑,只化为了漫长时空里的一个符号。其实仔细想想,身为他的儿子,在他有生之年我又陪伴他几多时光?
我懵懂无知时,他在外地上班,鲜少见面;及我弱冠之年,已去外地求学,更少见面;只在我参加工作到成家之前,周末与节日里倒能与他一聚,给他带去些许慰藉……我又何尝不是他生命里的符号?呜呼!为人子者又焉得报春晖之恩?!
行文至此已不能言,抬眼望向窗外,小雨仍然缠绵如丝。寒食未至,清明未至,我心凄凉。惟愿携一丝阳光,揣一抔梦想,悄悄来到他的身旁,诉说一世的衷肠!
【作者简介】郭群成,河南泌阳人,生于1980年8月15日,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现任泌阳县第二高级中学语文一级教师。自幼受家父熏陶,热爱并练习书法,并接触大量中外名著,尤其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及长,渐耽于文学创作,有诗词散文见诸泌阳《盘古风》《驻马店日报》及其他省级书刊,现正着手创作教育大变革题材长篇现实主义小说《晨风知道答案》(暂定名),视写作为第二生命;热爱演讲及球类运动;不善交际,但对知心朋友愿剖肝沥胆,敞开心扉;痴迷酒道,但不善饮,诚愿以此结交诸多金兰……
思念·感恩——清明节主题征文启事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追忆先贤、祭奠亲人的节日,在此节日里我们可以通过怀念亲人在思想深处受到教益和启迪,心灵上得到净化和飞跃。清明时节,男女老少都要到逝者的坟前追思哀悼,甚至悲伤饮泣。为什么?因为人们心中怀有思念和感恩,当然,不少人恐怕还有“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吧。为了更好的追忆和祭奠我们的先贤和亲人,缅怀先辈的业绩,感怀亲人对我们的关爱和教诲,天中晚报决定开展以“思念·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1.征文体裁为散文、诗歌,散文900字以内,诗歌30行以内。要求内容健康,主题鲜明。抒情、记叙、白描等手法写作均可。
2.文章必须是原创,文字清新,语言优美流畅,感情真挚,用词准确,禁止带有迷信或封建色彩内容的消极作品。
3.本次征文活动从即日起至4月3日,优秀作品将陆续在天中晚报副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