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种常见病药食治』内科(1)
一 内科疾病
1.咳嗽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等疾病均可发生咳嗽,其他脏腑有病影响到肺时也可引起咳嗽。
咳嗽一症,首当鉴别其为外感咳嗽还是内伤咳嗽。一般说来,外感咳嗽多有明显的致病原因,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其特点为必兼表证,多属实证,治宜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主;内伤咳嗽常无明显诱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特别是肺阴虚和肾阳虚咳嗽,多久而不愈,或反复发作,此以虚证为多,治宜调理脏腑功能为主。
咳嗽之辨证,要抓住咳与痰的特点。如咳嗽白天甚者常为热、为燥,夜间甚者多为肾虚、脾虚或痰湿。辨痰方面,痰清稀者属寒属湿,黏稠者属热属燥;痰色白属风、寒、湿,色黄属热;痰多者属痰湿、脾肾虚,痰少者多为风寒束表或阴虚等,燥咳痰少难出,甚至无痰。
不论是外感咳嗽或是内伤咳嗽,均可因肺气不利而滋生痰液,固治咳时应佐以化痰药。此外,咳嗽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咳嗽初期应以宣通肺气为主,一般不宜使用收敛性止咳药,以免“闭门留寇”,而咳嗽日久,损伤肺气,可酌加敛肺收涩之品,如五味子、罂粟壳等;二是因咳嗽除直接与肺有关外,常与肝、脾、肾等互相联系,故宜选用相宜的药物,作适当的配伍;三是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患者饮食起居的调节,如防寒、戒烟、戒酒,不宜食用肥、甘、辛辣及过寒的饮食,应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早期治愈或根治的目的。
在中医辨证时,又有风寒束表、风热袭肺、燥邪伤肺、暑湿、肺热、肺燥、痰湿、脾虚、肺气虚、肺阴虚、肾阳虚、肝火犯肺等引起咳嗽的区别。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苏叶12,g,法半夏12,g,茯苓15,g,前胡12,g,桔梗12,g,枳壳9,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
功能主治:具有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的功能。适用于风寒束表引起的咳嗽。症见咳嗽,鼻塞流清涕,喉痒身重,痰稀色白,头痛发热,恶寒或恶风,骨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二……………………………………………
药物组成:桑叶12,g,菊花9,g,杏仁9,g,连翘12,g,桔梗9,g,薄荷6,g,芦根18,g,甘草6,g。
功能主治:具有疏风解热,宣肺止咳的功能。适用于风热袭肺引起的咳嗽。症见咳嗽不爽,痰黄或黄白而稠,口干,咽痛,头痛,鼻塞,身热恶风有汗,或微恶风寒,舌苔薄黄,脉浮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三……………………………………………
药物组成:桑叶9,g,沙参15,g,杏仁9,g,浙贝母12,g,淡豆豉6,g,栀子皮6,g,梨皮12,g。
功能主治:具有宣肺润燥的功能。适用于燥邪伤肺引起的咳嗽。症见咳嗽,痰少黏稠难出,或痰中带血丝,或干咳无痰,咳甚则胸痛,鼻燥咽干,或咽喉痒痛,形寒身热,舌尖红,苔黄,脉浮数或细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四……………………………………………
药物组成:①香薷12,g,白扁豆12,g,厚朴9,g,法半夏12,g,生姜12,g,人参6,g,陈皮12,g,香附9,g,竹沥12,g,益智仁9,g,乌梅9,g。
②鲜荷叶12,g,鲜金银花12,g,西瓜翠衣15,g,鲜扁豆花12,g,鲜竹叶心12,g,丝瓜皮12,g。
功能主治:具有清暑宣肺,化湿和脾的功能。适用于暑湿引起的咳嗽。症见咳嗽,痰多而黏稠,胸闷身热,汗多不解,头胀,口渴不多饮,心烦面赤,溲短而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濡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若暑多于湿,则咳声清高,身热面赤,心烦,舌红,脉数,治宜清解暑热,可选用方②。
方五……………………………………………
药物组成:地骨皮15,g,炒桑白皮15,g,甘草3,g,瓜蒌壳12,g,青蒿12,g。
功能主治:具有清肺化痰的功能。适用于肺热引起的咳嗽。症见咳而气喘,痰黄稠,甚或痰中带血,口鼻气热,口苦咽干,或觉咽痛,或胸痛胸闷,舌苔黄,脉弦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六……………………………………………
药物组成:桑叶12,g,石膏20,g,人参5,g,甘草3,g,炒胡麻仁5,g,阿胶3,g,麦冬9,g,杏仁6,g,枇杷叶5,g。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润燥,生津止咳的功能。适用于肺燥引起的咳嗽。症见干咳无痰,咳引胸痛,声音嘶哑,鼻燥咽干,舌质红,苔薄而干,
脉细略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七……………………………………………
药物组成:①法半夏10,g,陈皮10,g,白茯苓6,g,炙甘草3,g,厚朴6,g,苍术9,g,生姜7片大枣2枚。
②法半夏9,g,黄连3,g,全瓜蒌25,g,苇茎30,g,薏苡仁30,g,冬瓜仁24,g,桃仁9,g。
③麻黄9,g,白芍12,g,细辛6,g,干姜3,g,炙甘草6,g,桂枝9,g,五味子12,g,法半夏9,g。
功能主治:具有健脾燥湿,化痰止咳的功能。适用于痰饮引起的咳嗽。症见咳嗽,痰多色白,痰出即咳止,伴胸脘胀闷,饮食减少,或有恶心呕吐,或见面肿,舌苔白腻,脉濡滑。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若痰湿蕴结化热,见痰黄稠,苔黄腻,脉滑数等,治以清热化痰,可选用方②。若素有痰饮或水气内蓄,兼受寒邪,形成寒饮内停,或兼外邪未净之咳嗽,而见咯白色清稀痰,胸膈满闷,甚则呕逆形寒等,治以温肺化饮,可选用方③。
方八……………………………………………
药物组成:人参6,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法半夏9,g,陈皮9,g,生姜3片,大枣3枚。
功能主治: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功能。适用于脾虚引起的咳嗽。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咳出,面白微肿,少气体倦,怕冷,胃脘部闷胀,食欲不振,口淡,舌苔薄白,脉细。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九……………………………………………
药物组成:人参6,g,黄芪30,g,熟地15,g,五味子12,g,紫菀9,g,桑白皮9,g,防风6,g,白术15,g,生姜3片。
功能主治:具有补肺益气的功能。适用于肺气虚引起的咳嗽。症见咳嗽,气短,痰稀清薄,面色白亮而无神,动辄汗出,易感外邪,舌质淡嫩,苔薄白,脉虚无力。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十……………………………………………
药物组成:①沙参12,g,玉竹9,g,生甘草6,g,桑叶6,g,生扁豆6,g,天花粉6,g,麦冬9,g。
②熟地9,g,生地9,g,麦冬5,g,玄参5,g,桔梗5,g,百合6,g,白芍5,g,当归5,g,浙贝母5,g,生甘草5,g。
功能主治:具有养阴止咳的功能。适用于肺阴虚引起的咳嗽。症见久咳不止,可见潮热,盗汗,少气,胸部隐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若阴虚火旺,痰中带血丝者,宜养阴清热,润肺止咳,可选用方②。
方十一…………………………………………
药物组成:①五味子12,g,补骨脂9,g,熟地24,g,山茱萸12,g,山药12,g,茯苓9,g,泽泻9,g,丹皮6,g,肉桂3,g,炮附片6,g。
②当归12,g,陈皮9,g,熟地15,g,法半夏9,g,茯苓12,g,甘草6,g,生姜6,g。
功能主治:具有温补肾阳的功能。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咳嗽。症见咳嗽,痰清稀呈泡沫状,咳甚则遗溺,气短,劳累则加重,面白微肿,或肢体浮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若咳喘甚,痰多味咸者当补肾化痰,可选用方②。
方十二…………………………………………
药物组成:黄芩12,g,栀子12,g,桔梗12,g,麦冬12,g,桑白皮12,G,浙贝母9,g,知母12,g,瓜蒌仁12,g,陈皮9,g,茯苓12,g,甘草6,g。
功能主治:具有清肝泻火,润肺化痰的功能。适用于肝火犯肺引起的咳嗽。症见咳嗽气逆,痰出不爽,或如梅核,或如败絮,难以咳出,咳时面红,并引及胁痛,咽喉干燥,烦躁易怒,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弦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单验方及食疗
1.白萝卜200,g,大蒜2头,大葱2棵,山楂片10,g,甘草1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风寒咳嗽。
2.鱼腥草30,g,忍冬藤50,g,桔梗15,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咳嗽。
3.旱莲草30,g,梨皮6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咳嗽,痰黄黏稠。
4.麦冬10,g,胖大海10,g,红糖30,g。将前两味药水煎,取汁,用药汁冲红糖服用,1日1~2剂。用于治疗咳嗽。
5.白及粉250,g。研为细末,炼蜜为6,g丸,每日早、晚各用温开水送服1丸。用于治疗咳嗽,咯血。
6.款冬花、百合各等量。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6,g丸,每日早、晚各用温开水送服1丸。用于治疗咳嗽。
7.白花蛇1条,炒杏仁50,g,川贝母50,g。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6,g丸,每次1丸,1日2次,用温开水送服。用于治疗体虚咳喘,痰少。
8.地龙90,g。焙干研为细末,1次6,g,1日3次,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咳嗽,气喘。
9.肉桂3,g,甜酒适量。将肉桂研为细末,用甜酒冲服,1日1次。用于治疗虚寒咳嗽。
10.川贝母6,g,甜杏仁200,g,冰糖200,g。将上药共研为细末,1次10,g,1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咳嗽。
11.猪肺1副,生姜15,g,杏仁20,g,蜂蜜20,g。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炖熟,吃肺并喝药汤,用量酌定。用于治疗咳嗽。
12.天冬30,g,鲜鲫鱼1条。先将鱼除去鳞、腮及内脏,洗净,再与天冬共加水适量,炖熟,加少许食盐,1日分3次服用。用于治疗咳嗽。
13.橄榄200,g,鸡1只。先将橄榄晒干,研为细末,再加水适量,与宰杀后除去毛及内脏,并洗净的鸡共炖熟,加少许食盐,酌情食之。用于治疗咳嗽。
14.麻黄3,g,豆腐500,g。将上药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后,弃药渣,1日分3次,吃豆腐喝汤。用于治疗咳嗽。
15.梨1个,川贝母10,g,冰糖适量。将梨从上面挖一小孔,除去心,装入研细的川贝粉和冰糖,放于碗中蒸熟,食之。用于治疗咳嗽。
16.百合50,g,蜂蜜适量。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煮熟后,酌情服食。用于治疗咳嗽。
17.侧柏叶适量,鸡蛋1个。先用麻油将侧柏叶炸至枯焦,去侧柏叶,再用该油炒鸡蛋食之,1日2次。用于治疗肺热咳嗽。
18.羊油(山、绵羊油均可)50,g,鸡蛋2个。每晚睡前用羊油炒鸡蛋食用,食后多喝开水。用于治疗咳嗽。
19.苏子30,g,饴糖60,g。将上药加水适量,共蒸熟后分成6份,1次1份,1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咳嗽。
20.蜜炙枇杷叶30,g。用沸水冲泡,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咳嗽。
2.哮喘
哮喘,又称哮,是以呼吸急促,喉中哮鸣如哨鸣音为特征的一个临床常见症状。
中医古籍中记载的“喘鸣”“喉中水鸡声”“呷嗽”“哮”及以后出现的“哮吼”“吼喘”均属本病范畴。中医学中有“哮证”和“喘证”的区别,两者虽同是呼吸急促的疾患,但哮以呼吸急促、喉间有哮鸣声为特征;喘以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为特征。临床所见,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现代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肺结核等病在发生呼吸困难时,均能出现哮喘。
哮证有冷哮、热哮的区别,喘证有实喘、虚喘之不同。究其病因,前者多为体内伏痰,遇诱因而发,后者多为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以及久病体虚,致气机升降失常所致。
哮喘是一个发作性疾患,发作时应严格地辨证治疗,发作后正气必虚,症状缓解后应予以扶正。可从脾、肾二脏着手调治,根据“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的理论,予以健脾、补肾,并兼顾宣肺。此外,还应注意饮食起居,如慎风寒、戒烟酒,避免各种不良刺激,以及加强适当的体育锻炼等,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在中医辨证时,又有寒痰阻肺、热痰阻肺、寒热错杂、阳虚痰阻、阴虚痰阻等引起哮喘的区别。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麻黄6,g,白芍9,g,干姜3,g,细辛6,g,炙甘草6,g,桂枝6,g,五味子9,g,法半夏9,g。
功能主治:具有温肺散寒,化痰止哮的功能。适用于寒痰阻肺引起的哮喘。证属冷哮范畴,遇寒而发,常常表现为呼吸急促,喉中哮鸣,胸膈满闷,痰白而黏,或清稀多沫,面色晦滞而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脉浮紧,或兼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等表证。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二……………………………………………
药物组成:麻黄9,g,石膏30,g,生姜9,g,甘草5,g,大枣5枚。功能主治:具有宣肺清热,化痰止哮的功能。适用于热痰阻肺引起的哮喘。证属热哮范畴,遇热而发,呼吸急促,喉中哮鸣,声高气粗,烦闷不安,痰黄稠黏,咳嗽不爽,面红自汗,口渴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兼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等表证。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三……………………………………………
药物组成:炒白果仁20,g,麻黄9,g,苏子6,g,甘草3,g,款冬花9,g,杏仁6,g,桑白皮10,g,黄芩5,g,法半夏9,g。
功能主治:具有散寒清热,宣肺化痰的功能。适用于寒热错杂引起的哮喘。症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痰黄稠黏,或白黏难咯,胸闷心烦,兼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舌苔黄白,脉浮紧而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四……………………………………………
药物组成:生地24,g,山药12,g,山茱萸12,g,泽泻9,g,丹皮9,g,茯苓9,g,桂枝3,g,炮附片3,g,白芥子9,g,紫苏子9,g,莱菔子9,g,生姜5片。
功能主治:具有温阳益气,降气化痰的功能。适用于阳虚痰阻引起的哮喘。证属冷哮范畴,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气短难续,动则尤甚,面白汗出,形寒肢冷,舌质淡白胖嫩,或淡紫,脉沉弱无力。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五……………………………………………
药物组成:麦冬15,g,法半夏12,g,人参6,g,甘草6,g,粳米15,g,大枣4枚。
功能主治:具有养阴清热,降气化痰的功能。适用于阴虚痰阻引起的哮喘。证亦属热哮范畴,呼吸急促,喉中哮鸣,痰黏而少,形瘦咽干,虚烦盗汗,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单验方及食疗
1.麻黄6,g,茶叶6,g,白果9,g,蓖麻叶9,g,石韦15,g,冰糖1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哮喘。
2.麻黄5,g,杏仁10,g,细辛3,g,甘草3,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哮喘。
3.桂枝5,g,厚朴5,g,姜半夏10,g,杏仁1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哮喘。
4.新鲜紫河车1具,黑豆适量。将紫河车洗净,内装满黑豆,焙干,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黄豆大,1次20丸,1日3次,用温开水送服。用于治疗哮喘。
5.西洋参20,g,白芥子20,g,蛤蚧1对,川贝母10,g,炙麻黄10,g。将上药共研为细末,1次3,g,1日3次,用温开水送服。用于治疗气管炎,喘息。
6.大蛤蚧1对(约60,g),西洋参60,g,黑芝麻250,g,核桃仁250,g,猪脚油250,g,白糖250,g。先将前二味药共研成细粉,再将黑芝麻、核桃仁分别炒熟,并研细粉,猪脚油炼熟去油渣,加入白糖共拌匀(糖尿病患者可不加白糖),制成30丸,每日早晨空腹时用沸水化服1丸。连服30天。用于治疗哮喘。
7.地龙120,g,白糖适量。将地龙炒至黄色,研为细粉,1次3,g,1日2次,用白糖水送服。用于治疗哮喘。
8.洋金花20,g。将洋金花晒干,研为细末,掺烟叶点燃抽吸,1次0.5~1,g,1日2~3次。用于治疗老年人哮喘。
9.白芥子3,g,胡椒2,g,细辛0.5,g,生姜汁适量。将前三味药共研为细末,用生姜汁调匀后敷肺俞穴。用于治疗哮喘。
10.石菖蒲10,g,葱白3根,生姜30,g,艾叶20,g。将上药共捣烂,炒热,用白布包好,从背部向下摩擦,1日数次。用于治疗哮喘。
11.鹿衔草100,g,猪瘦肉100,g。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炖熟,弃药渣,吃肉喝汤,1日1剂。用于治疗哮喘。
12.猪肺1副,五味子100,g,白矾100,g。先将猪肺煮熟,切碎,再把后两味药研为细粉,用猪肺蘸药粉吃,1次食药粉10,g,1日2次,用温开水送服。用于治疗哮喘。
13.狗肉适量。将狗肉加水适量,炖熟后食之,1日90~120,g。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
14.翻白草根500,g,黄母鸡1只。先将翻白草根刮去外层黑皮,再将母鸡宰杀后,去毛、内脏及脚爪,并洗净,再加水适量,共炖熟,弃药渣,吃肉喝汤,每3天1剂。用于治疗哮喘。
15.鸡蛋10个,五味子250,g。将五味子加水3500mL,煎煮30分钟,待药液放凉后,再将新鲜鸡蛋放入,浸泡7天后食之,1次1个,1日2次(食时把鸡蛋置开水中浸5分钟)。用于治疗哮喘。
16.松塔5个,豆腐250,g。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煮熟,去松塔,食豆腐喝汤,1日1剂。用于治疗哮喘。
17.蟾蜍1只,鸡蛋1个。将蟾蜍去内脏,装入鸡蛋后缝合,外用黄泥包严,置火中煨熟,食鸡蛋,1次1个,1日1次,连服3日。用于治疗哮喘。
18.小西瓜1个,冰糖30,g,蜂蜜30,g。先在瓜蒂处切一刀,挖出少量瓜瓤,将冰糖、蜂蜜放入瓜内,再将切去的瓜顶盖上,放在大碗里,连碗一起置锅中蒸1小时,1日吃1个西瓜,连服7天。用于治疗哮喘。
19.白萝卜汁300mL,红糖30,g。将上药拌匀,共炖沸,1日分2次服。用于治疗哮喘。
20.麻黄10,g,豆腐100,g。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煮1小时,弃药渣,吃豆腐并喝汤,1日1剂。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
3.胸痛
胸痛即胸部疼痛,属病人的一种自觉症状。胸痛临床上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多和病证诸如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痰饮、肺痈、肺痨以及急性热病中的一些病证均可发生胸痛症状,有的以胸痛为其主要临床见证,如胸痹、心痛等。按部位区分,一般认为胸属上焦,心肺二脏居于胸中,故胸痛为上焦心肺疾病的表现之一,因其多见于心脏病证,所以胸痛有时又是心痛的同义词。但胸与胃脘邻近(胸下即上脘),在历代医籍中往往把心痛与胃脘痛混称为心痛,这样胸痛、心痛、胃脘痛三者就混淆不清。其实胸痛可以包括心痛,即心痛是胸痛症状的一种。胃脘痛与胸痛、心痛不能混称。本证可见于现代医学中的胸膜炎、肺炎、肺脓疡、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纵隔炎、食道炎等。这里主要讲的是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
胸痛是临床上可出现于多种病证中的常见症状,有虚证,有实证,有正虚邪实证。虚证可因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气阴两虚所致。心血瘀阻胸痛多为本虚标实之证。而肺部痈脓胸痛初得之可为实证,久病则正虚邪实。若跌仆损伤所致瘀血胸痛,则为实证,临证时可根据不同的证候,用相宜的方法加以治疗。
此外,还应注意引起胸痛的不同疾病的病因治疗,如肺痨所致的胸痛,即应重视抗痨的治疗。
在中医辨证时,又有心气虚弱、寒凝气滞、心血瘀阻、气阴两虚、痰浊阻遏、肺部痈脓等引起胸痛的区别。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人参6,g,黄芪15,g,肉桂3,g,甘草6,g,当归12,g,赤芍12,g,川芎9,g。
功能主治:具有补益心气的功能。适用于心气虚弱引起的胸痛。症见胸痛隐隐、时轻时重、时作时休,胸闷不舒,心悸、气短、自汗、倦怠,活动后加重,面色白亮而无神,舌质淡,脉细或虚大无力。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二……………………………………………
药物组成:荜茇90,g,高良姜45,g,延胡索45,g,檀香45,g,细辛15,g,冰片3,g。
功能主治:具有温通心阳的功能。适用于寒凝气滞引起的胸痛。症见胸痛胀闷,疼痛时轻时重,甚至胸痛彻背,掣及左肩、臂部作痛,症状重者可有面色苍白,自汗、畏寒,四肢清冷或厥逆,舌淡润或胖大而有齿痕,脉沉迟或结代。
用法用量:将上药制成丸剂服用。病情危重时应用人参15,g,附片12,g,水煎及时服以回阳救逆。
方三……………………………………………
药物组成:当归9,g,生地12,g,桃仁12,g,红花6,g,枳壳6,g,赤芍9,g,柴胡6,g,甘草3,g,桔梗6,g,川芎6,g,牛膝6,g,五灵脂9,g,蒲黄9,g。
功能主治:具有活血化瘀的功能。适用于心血瘀阻引起的胸痛。症见胸痛剧烈,多为刺痛,固定不移,甚者突然发作,痛如刀割,冷汗自出,心悸怔忡,慌恐不宁,缓解后体倦神疲,精神委靡,舌青紫晦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或涩,或结代。
用法用量:水煎服。
方四……………………………………………
药物组成:人参6,g,麦冬9,g,五味子6,g,炙甘草12,g,生地15,g,桂枝6,g,生姜9,g,大枣6枚。
功能主治:具有益气养阴的功能。适用于气阴两虚引起的胸痛。症见胸膺隐痛,绵绵不休,时轻时重,心悸不宁,多梦失眠,自汗短气或气喘,活动后尤为明显,自觉发热,舌干少津,小便黄赤,舌红少苔,脉细或数而无力,或结代。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五……………………………………………
药物组成:全瓜蒌12,g,薤白9,g,法半夏9,g,枳实9,g,厚朴9,g,桂枝6,g。
功能主治:具有化痰通阳的功能。适用于痰浊阻遏引起的胸痛。症见胸痛,咳嗽痰多,或咳清稀痰涎,或咳痰稠黏,短气或气喘,甚者彻背而痛,不能平卧,舌苔白润或滑,脉滑。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六……………………………………………
药物组成:金银花15,g,连翘15,g,鱼腥草20,g,苇茎60,g,薏苡仁30,g,冬瓜仁24,g,桃仁9,g。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解毒排脓的功能。适用于肺部痈脓引起的胸痛。症见胸痛隐隐,咳吐黄痰或脓血,气味腥臭,口燥渴而不欲饮,或烦满,汗出,乍寒乍热,舌红,脉滑或滑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单验方及食疗
1.全瓜蒌30,g,丹参15,g,薤白12,g,法半夏6,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胸痛,胸闷。
2.白豆蔻10,g,枳壳10,g,荜茇5,g,砂仁6,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胸痛。
3.当归12,g,延胡索12,g,茯苓12,g,郁金12,g,赤芍15,g,柴胡15,g,全瓜蒌15,g,丹参30,g,穿山甲10,g,薤白9,g,甘草6,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胸痹,胸痛。
4.柴胡9,g,制香附9,g,陈皮9,g,炒枳壳12,g,当归15,g,炒白芍12,g,川芎15,g,延胡索9,g,穿山甲6,g,路路通9,g,丝瓜络9,g,制乳香6,g,制没药6,g,桃仁6,g,红花9,g,川牛膝15,g,炙甘草6,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肋软骨炎引起的胸痛。
5.白蒺藜9,g,三七3,g。加水适量,煎后及时服。用于治疗冠心病之胸痛。
6.川楝子9,g,延胡索9,g,丹参9,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肋间神经引起之胸痛。
7.桃仁7枚。将桃仁去皮、尖,研为细末,1次吞服。用于治疗胸痛,胸闷,气短。
8.人参2,g,三七2,g。将上药共研为细末,1日分2次,用温开水冲服,连用21天。用于治疗心绞痛引起之胸痛。
9.云南白药、黄酒各适量。先将疼痛部位用热毛巾清洗干净,而后把用黄酒调成糊状的云南白药均匀涂抹在疼痛部位,其涂抹面积略大于疼痛范围,用橡皮膏或伤湿止痛膏覆盖并贴牢,24小时换药1次。使用次数随疼痛缓解程度而定,即可达到有效控制疼痛和减轻肿胀之目的。用于治疗肋软骨炎引起的胸痛。
10.雄黄3,g,冰片2,g,辛夷花3,g,麝香0.6,g,牙皂3,g,洋金花1,g。将上药共研为细粉,取少许吹鼻内。用于治疗心绞痛发作之胸痛。
11.棕树心材50~100,g,猪瘦肉250,g。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炖熟,去棕树心材,食肉喝汤,1日1剂,连服5~7剂。用于治疗胸痛。
12.鲜芭蕉蕊50~100,g,猪心1个。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炖熟,弃药渣,食猪心并喝汤,1日1剂,连服7~10剂。用于治疗胸痛。
13.鲜韭菜根1500,g。先将上药清洗干净,捣烂取汁,1次饮之。用于治疗胸痛。
14.丹参30,g,山楂15,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心绞痛之胸痛。
15.红花9,g,茶叶9,g,红糖30,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胸痛。
16.月季花6,g,郁金6,g,柴胡6,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胸胁痛。
17.丹参6,g,白芍6,g,柴胡6,g,枳壳6,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胸胁胀痛。
18.全瓜蒌6,g,薤白6,g,枳实6,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胸痛不舒,心痛彻背。
19.白术3,g,白芍3,g,柴胡6,g,枳实3,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胸胁疼痛。
20.姜黄6,g,枳壳6,g,桂枝3,g,甘草3,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胁肋刺胀痛,脘腹胀满。
4.咳血
咳血是指因肺络受伤而致血从肺中经咳而出,故多痰血相兼,或痰中带有血丝,或纯血鲜红、间夹部分泡沫。现代医学中的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等多种疾病均可出现咳血症状。咳血属于中医古籍中记载的“咯血”“嗽血”的范畴。
咳血是由肺络受损所致。因肺为娇脏,若邪气犯肺,使肺失清肃,则为咳嗽,损伤肺络,血溢脉外,则致咳血。
咳血的辨证治疗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肺阴素虚,外感风热燥邪,治宜清热润肺,疏散外邪;肺热壅盛,治宜清热润肺,宁络止血;肝火犯肺,治宜清肝泻肺,凉血止血;阴虚火旺,治宜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瘀阻肺络,治宜止血活血。
在中医辨证时,又有外感、肺热壅盛、瘀阻肺络、脾肺气虚、阴虚火旺等引起咳血的区别。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桑枝6,g,沙参12,g,杏仁9,g,浙贝母6,g,淡豆豉6,g,栀子皮6,g,梨皮6,g。
功能主治:具有清宣燥热,润肺止咳的功能。适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咳血。症见突然咳痰带血,恶寒发热,咽痒,头晕头痛,胸痛,或口鼻干燥,身热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二……………………………………………
药物组成:人参2,g,麦冬2,g,桂枝3,g,当归身3,g,麻黄6,g,炙甘草6,g,白芍6,g,黄芪6,g,五味子4枚。
功能主治:具有益气养阴,祛风散寒的功能。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咳血。症见突然咳痰带血,恶寒发热,咽痒,头晕头痛,胸痛,或口鼻干燥,舌苔薄白,脉浮紧。
用法用量:上药除麻黄外,共研为粗末,分作2份,用时取1份,用水450mL,先煎麻黄令沸,去上沫,煎至300mL,入余药粗末同煎至150mL,临睡时去渣热服。
方三……………………………………………
药物组成:桑白皮12,g,地骨皮12,g,甘草3,g,粳米12,g,大蓟、小蓟、莲叶、侧柏叶、白茅根、茜草、大黄、栀子、棕榈皮、丹皮各6,g。
功能主治:具有清肺泻火兼止血的功能。适用于肺热壅盛引起的咳血。症见咳痰色黄带血,咯血量多,血色鲜红,口干而渴,咽干痛,多伴有发热,胸胁引痛,急躁易怒,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
用法用量:先将后10味药分别炒成炭,共研为细末,备用;余药水煎,取药汁,冲药末,分3次服,1日1剂。
方四……………………………………………
药物组成:当归6,g,熟地12,g,陈皮5,g,法半夏6,g,茯苓6,g,炙甘草3,g,三七粉6,g,侧柏叶9,g,白茅根9,g,茜草9,g。
功能主治:具有养阴化痰,祛瘀的功能。适用于瘀阻肺络引起的咳血。症见咳痰带血或吐血沫,心悸,咳逆倚息不得卧,胸闷刺痛,口唇青紫,面色晦滞,目眶黧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弦涩或弦迟结代。
用法用量:水煎及时服。
方五……………………………………………
药物组成:党参12,g,炒扁豆12,g,茯苓12,g,白术12,g,炙甘草6,g,山药12,g,莲子肉9,g,薏苡仁9,g,桔梗6,g,砂仁5,g。
功能主治:具有脾肺双补,益气摄血的功能。适用于脾肺气虚引起的咳血。症见咳血久延不愈,血量较少,血色暗淡,咳嗽痰白,面色白亮而无神,畏冷,神倦肢乏,心悸气短,声细懒言,纳少无味,大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芤。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共研为细末,每次服9~15,g,用温开水或大枣煎汤调下。
方六……………………………………………
药物组成:生地12,g,熟地18,g,麦冬9,g,贝母6,g,百合24,g,当归5,g,白芍9,g,甘草5,g,玄参9,g,桔梗9,g,三七粉6,g,侧柏叶9,g,白茅根9,g。
功能主治:具有滋阴降火,化痰止血的功能。适用于阴虚火旺引起的咳血。症见干咳少痰或痰黏难以排出,咯血鲜红,血多痰少,反复咯血不已,午后颧红,低热心烦,手足心热,咽干欲饮,盗汗乏力,或有遗精多梦,或有阴股间热,腰脊痛,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两尺无力。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共研为细末,每次服9~15,g,用温开水或大枣煎汤调下。
单验方及食疗
1.冬虫夏草10,g,川贝母10,g,沙参20,g,杏仁15,g,麦冬15,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咳血。
2.枇杷叶15,g,伏龙肝15,g。水煎及时服。用于治疗咳血。
3.仙鹤草25,g。水煎及时服。用于治疗咳血。
4.鲜藕160,g,鲜白茅根30,g,鲜荷叶边15,g,鲜薄荷9,g,梨1个。水煎及时服。用于治疗咳血。
5.鱼腥草15,g,侧柏枝16,g,陈棕炭20,g,甜酒适量。上药与甜酒共炖,取药汁,1日分2次服。用于治疗咳血。
6.鲜小蓟250~500,g。将上药洗净,捣烂取汁,顿服。用于治疗咳血。
7.白及60,g,川贝母60,g,三七15,g,黄连10,g,百合120,g。将上药共研为细末,1次10,g,1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咳血。
8.白及、地榆各等量。将上药共研为细末,1次5,g,1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咳血。
9.花蕊石9,g,白及9,g。将上药共研为细末,1次9,g,1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咳血。
10.三七粉6,g,蒲黄炭10,g。将上药混匀,1次3,g,1日2~3次,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咳血。
11.朱砂根15,g,猪肺1副。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炖熟,弃药渣,吃肺喝汤,用量酌定。用于治疗肺结核咳血。(朱砂根为紫金牛科植物朱砂根ArdisiacrenataSims的根)。
12.紫珠叶30,g,猪心1个,猪肺1副。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炖熟,弃药渣,吃心、肺喝汤,1日2次,用量酌定。用于治疗咳血,咯血,吐血。(紫珠叶为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CallicarpapedunculataR.Br.的叶。)
13.珠子参10,g,鲜猪肉200,g。将珠子参研粉,与猪肉共蒸熟,酌情食之。用于治疗咳血。
14.薏苡仁60,g,猪肺1副。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炖熟,酌情食之。用于治疗咳血。
15.白及30,g,羊肝1副。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炖熟,吃羊肝并喝汤,用量酌定。用于治疗咳血。
16.油松节15,g,猪蹄适量。将上药共炖至猪蹄烂熟,酌加食盐或冰糖调味,吃蹄并喝汤,连服3~5剂,食量酌定。用于治疗咳血。
17.茜草10,g,丹参10,g,天花粉10,g,鲜白茅根30,g,雄猪蹄1个。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炖至猪蹄烂熟,吃蹄并喝汤,用量酌定。用于治疗咳血。
18.白及3,g,鸡蛋1个。将鸡蛋壳打散,调入白及粉,每天早晨用开水冲服,连续服用数剂。用于治疗肺结核咳血。
19.鲜藕适量。将鲜藕捣烂取汁服,1次150mL,1日2次。用于治疗咳血。
20.百草霜15,g,鲜豆腐200,g。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炖熟,吃豆腐并喝汤,1日分2次吃完。用于治疗咳血。
5.呃逆
呃逆是胃气上冲,咽喉间频频呃呃作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控的一类证候,俗称打咯忒。现代医学中的胃神经官能症,以及胃、肠、腹膜、纵隔、食道的某些疾病,若引起膈肌痉挛,均可发生呃逆。
中医古籍中记载的“哕”“呕吐哕”与本证有相关之处。
呃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胃气失和;情志不和,气机不利;正气亏损,胃失和降,导致胃气上逆动膈而成。
呃逆一症,轻重差别较大,如为偶然发作,大多轻浅,常可自行消失,或刺鼻取嚏,或给予突然惊恐,或令其闭气,皆可取效。若持续不断,应给以适当药物治疗。
本证有虚实寒热之异,实者多气痰火郁所致,虚证有脾肾阳虚与胃阴不足之别。其大的治疗原则仍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具体治疗重在和胃降逆平呃。若属胃中寒冷,治宜温中祛寒;若属胃火上逆,治宜清降泻热;若为气机郁滞,治宜顺气降逆;若属脾胃阳虚,治宜温补脾胃,和中降逆;若属胃阴不足,治宜养胃生津止呃。
在中医辨证时,又有胃寒、胃火、脾肾阳虚、胃阴不足等引起呃逆的区别。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公丁香6,g,柿蒂6,g,良姜3,g,炙甘草3,g。
功能主治:具有温中散寒的功能。适用于胃寒引起的呃逆。症见呃声沉缓有力,胃脘不舒,得热则减,得寒则甚,口中和,舌苔白润,脉迟缓。
用法用量:将上药共研细末,每次6,g,用热开水调下,乘热服,不拘时。
方二……………………………………………
药物组成:柿蒂12,g,大黄9,g,竹叶15,g,石膏30,g,太子参12,g,麦冬9,g,姜半夏9,g,粳米12,g,甘草5,g。
功能主治:具有清降泻热的功能。适用于胃火引起的呃逆。症见呃声洪亮,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脉滑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三……………………………………………
药物组成:旋覆花9,g,党参12,g,代赭石24,g,姜半夏9,g,生姜12,g,附片9,g,白术12,g,甘草5,g。
功能主治:具有补益脾肾,和胃降逆的功能。适用于脾胃阳虚引起的呃逆。症见呃声不断,气不接续,手足不温,面色苍白,食少困倦,腰膝无力,小便清长,大便溏,舌质淡,苔白润,脉沉弱。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四……………………………………………
药物组成:沙参9,g,麦冬15,g,生地15,g,玉竹5,g,枇杷叶9,g,
石斛12,g,柿蒂12,g,冰糖3,g。
功能主治:具有生津养胃的功能。适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呃逆。症见吞酸时作,兼见胸闷脘痞,不思饮食,舌苔白滑,脉弦滑。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600mL,煮取300mL,分2次服。所余药渣,再煮取200mL服,1日1剂。
单验方及食疗
1.柿蒂9,g。水煎服。用于治疗呃逆。
2.公丁香6,g,党参9,g,刀豆9,g。水煎服。用于治疗呃逆。
3.代赭石30,g,姜半夏9,g,公丁香9,g,柿蒂15,g。水煎服。用于治疗呃逆。
4.人参3,g,干姜6,g,公丁香3,g,柿蒂10个。水煎服。用于治疗呃逆。
5.绿豆皮30~50,g。水煎服。用于治疗呃逆。
6.白术15,g,枯矾15,g,干姜12,g,厚朴6,g,白糖适量。将前四味药水煎取汁,白糖为引,1日分2次服。用于治疗呃逆。
7.人参3,g,干姜6,g,公丁香3,g,柿蒂10个。将上药共研为细末,1日分2次,用温开水送服。用于治疗久病而致呃逆。
8.大蒜1头,雄黄1.5,g。共捣烂,用温开水1次冲服。用于治疗呃逆。
9.冰片少许。将冰片放入香烟内,点燃,深呼后闭气。用于治疗呃逆。
10.雄黄、白酒各适量。上药共置碗内,调匀,点燃,用口、鼻吸其蒸气。用于治疗呃逆。
11.生姜30,g,蜂蜜100,g。将生姜捣烂,取汁,蜂蜜炼后与姜汁调匀,1日分3次服用,连服3~5剂。用于治疗呃逆。
12.柿蒂12个,竹茹6,g,木香6,g,代赭石24,g,鸡蛋1个,蜂蜜15,g。将前四味药共研为细末,置碗内,再加入蜂蜜、鸡蛋(去壳),用沸水冲服,每4小时1次。用于治疗呃逆。
13.山慈菇200,g,蜂蜜250,g。将山慈菇煮烂,再加入蜂蜜熬成膏,1次服20,g,1日2次。用于治疗呃逆。
14.面条菜60,g,鸡蛋1个。将面条菜水煎,取汁,再把药汁煮沸,打入鸡蛋煮熟,食蛋并喝汤。用于治疗呃逆。(面条菜为石竹科植物麦瓶草SileneconoideaL.的全草。)
15.大蒜2瓣。发病时口嚼慢咽。用于治疗呃逆。
16.茶叶15,g,生姜3片。共泡茶,频频饮之。用于治疗呃逆。
17.刀豆10,g,白糖20,g。将刀豆炒黄,研为细末,用白糖水1次冲服。用于治疗呃逆。
18.梨1个,公丁香15粒。将梨挖一小洞,放入丁香,置火旁烤熟后食之。用于治疗呃逆。
19.陈醋30mL,白糖15,g。将白糖放入醋中,待溶化后慢慢服下。用于治疗呃逆。
20.陈醋50mL。1次服下。用于治疗呃逆。
6.呕吐
呕、吐、干呕均为胃气上逆所出现的症状。系因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古代医家有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的说法。但临床上呕与吐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故一般并称呕吐。欲呕而未吐出者称为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症状,其辨证与治疗与呕吐大致相同。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胃炎、肠胃炎、食道炎、肠梗阻、胆囊炎、肝炎,以及脑膜炎、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均可发生呕吐。
呕吐是可以出于多种病证之中的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其暴病多属实,而久病多属虚,临床所见“胃寒者十有八九,内热者十之一二”,故其治疗应以温胃止呕为常法,古称生姜是呕家圣药,多用之。此外尚有痰饮内停而致呕者,当温化寒饮,其呕自除;尚有瘀血内阻而致呕者,当以活血祛瘀为治。
在中医辨证时,又有外邪干胃、伤食、胃寒、胃热、胃阴虚、肝胃不和等引起呕吐的区别。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①麻黄9,g,桂枝6,g,杏仁9,g,炙甘草3,g。
②大腹皮10,g,白芷6,g,紫苏6,g,茯苓12,g,半夏6,g,白术10,g,陈皮6,g,厚朴6,g,桔梗6,g,藿香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3枚。
功能主治:具有疏散表邪,辛温解表或芳香和中化湿的功能。适用于外邪干胃引起的呕吐。症见或外感风寒,或感冒暑湿之气。外感风寒者,呕吐必兼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舌苔白、脉浮紧等症状;感冒暑湿者,必见发热重,恶风或不恶风,头痛、身重,脘闷恶心,舌苔白腻或黄,脉浮而数等症状。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外感风寒选用方①;感冒暑湿选用方②。
方二……………………………………………
药物组成:山楂18,g,神曲6,g,法半夏9,g,茯苓9,g,陈皮3,g,连翘3,g,莱菔子3,g。
功能主治:具有消食导滞的功能。适用于伤湿引起的呕吐。症见呕吐,脘胃胀满,嗳腐吞酸,厌闻食臭,恶食,恶心,每以吐出为快,舌脉正常。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次6,g,1日2~3次,温开水送服。
方三……………………………………………
药物组成:人参6,g,干姜10,g,白术10,g,炙甘草6,g
功能主治:具有温胃散寒降逆的功能。适用于胃寒引起的呕吐。症见素体中焦阳虚,则饭后不久每反胃呕吐,吐出物量不多,脘胃痞闷,每兼胃痛,嗳气,畏冷,形瘦肢困,舌淡,脉弱。若因暴食生冷,则胃脘痛甚,呕吐先出清水,后则继以所食食物,以吐出为快,舌脉往往无明显变化。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次6,g,1日2~3次,温开水送服。
方四……………………………………………
药物组成:姜半夏10,g,陈皮10,g,白茯苓6,g,炙甘草3,g,炒栀子6,g,黄连6,g,生姜7片乌梅1个。
功能主治:具有清胃散热降逆的功能。适用于胃热引起的呕吐。症见呕吐而兼吞酸、嗳腐等症状,并见口臭、脘闷、溲赤、便秘,舌苔黄或腻,脉弦或滑有力。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五……………………………………………
药物组成:陈皮12,g,竹茹10,g,甘草6,g,生姜9,g,人参3,g,黄连6,g,竹沥适量大枣3枚。
功能主治:具有养胃阴,降虚火的功能。适用于胃阴虚引起的呕吐。症见呕吐剧烈,先吐出食物,食物吐尽继之清水,清水吐尽继之胆汁,不能饮食,甚至水入即吐,口渴不能饮,咽干,舌红,脉细弱。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六……………………………………………
药物组成:柴胡12,g,黄芩9,g,人参9,g,生姜9,g,姜半夏9,g,炙甘草6,g,大枣4枚黄连6,g,吴茱萸1.5,g。
功能主治:具有疏肝和胃的功能。适用于肝胃不和引起的呕吐。症见常恶心噫气,胸闷脘痞,呕吐时作,但吐出物量不多,若情绪波动时,则呕吐症状加重,胸胁疼痛,口苦,舌苔黄,脉弦。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单验方及食疗
1.灶心土12,g,代赭石9,g,旋覆花9,g,柿蒂9,g,竹茹9,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肝胃不和所致的呕吐,反酸。
2.姜半夏9,g,生姜5片。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呕吐。
3.藿香9,g,白扁豆9,g,佩兰9,g,生荷叶9,g,山药9,g,猪苓9,g,姜半夏9,g,香薷4,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中暑头晕,恶心呕吐。
4.高丽参5,g,生姜15,g,竹茹12,g,陈皮18,g,大枣10枚。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顽固性呕吐。
5.公丁香6,g,沉香9,g,白术9,g,茯苓9,g,甘草3,g,姜炙黄连4,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呕吐。
6.鲜芦根90,g,鲜白茅根6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胃热呕吐。
7.白胡椒4.5,g,白豆蔻9,g。共研细末,分成9包,1次1包,1日3次,用温开水送服。用于治疗胃寒呕吐。
8.甘草5,g,粳米5,g,蔓荆子5,g,小茴香5,g,芫荽5,g,木瓜5,g。共研细末,1次3,g,1日2次,用温开水送服。用于治疗呕吐。
9.桂皮30,g,草果6,g。共研为细末,1次3,g,1日3次,用温开水送服。用于治疗胃寒呕吐。
10.生葱头1个,食盐少许。将葱头捣烂,放入食盐拌匀,蒸成饼,敷于肚脐上。用于治疗呕吐。
11.牛至20,g。水煎,代茶饮,1日2剂。用于治疗中暑而至的呕吐。(牛至为唇形科植物牛至OriganumvulgareL.的全草。)
12.伏龙肝15,g,竹茹6,g,生姜6,g。水煎,代茶频频饮之。用于治疗呕吐。
13.乌梅12,g,冰糖15,g。水煎,代茶饮。用于治疗呕吐。
14.白萝卜500,g,蜂蜜500,g。将萝卜切成丁块,入水煮后捞出,晒至半干,加入蜂蜜再煮,待凉后装瓶中备用。1次10~15,g,1日3次服。用于治疗呕吐,饮食不消,腹胀。
15.鲜韭菜1把,牛奶1杯,白糖30,g。将韭菜捣烂,取汁,加入牛奶和白糖,煮沸,每日早晨空腹时一次服用,连用15剂。用于治疗呕吐。
16.鲜姜500,g,红糖500,g。共捣烂,置罐内,埋在地下,7日后取出,分为8份,每日早晨空腹时服1份。用于治疗呕吐。
17.白萝卜汁50mL。煮沸后1次服下。用于治疗伤食呕吐。
18.生姜汁10mL,生葱汁10mL,梨汁10mL,藕汁10mL,牛奶10mL。共调匀,炖熟后服用,1次10mL,1日2次。用于治疗胃痛,呕吐。
19.生姜汁20mL,蜂蜜40mL。共煎沸,1次温服。用于治疗呕吐不止。
20.韭菜根适量。洗净,捣烂取汁,1次1酒杯(约15mL),1日2次,用温开水送服。用于治疗呕吐。
7.反胃
反胃又称胃反、翻胃,是指饮食入胃,停而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食入一二小时而吐,或积至一昼夜而吐,所吐之物皆为未消化的食物。
中医古籍中记载的呕、吐、哕、膈等病症的论述中即包括反胃一症。
“饮食入而还出”“食晬时乃出”“盛满而上逆”等,皆属反胃。
本病多因饮食不当,饥饱不常,或嗜食生冷,损及脾阳,或忧虑愁思,伤及脾胃,或痰饮内停,脾失健运,或虫积胃中,脾胃失和,以至中焦失权,不能消化谷物,饮食停留,终至呕吐而出。
反胃的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后即觉舒适,神疲乏力,面色无华等。治疗的总原则为健脾和中,降逆止呕。此外,还应根据不同病因病机,辅以相应治法。
反胃与呕吐二症皆有吐出食物的症状,应予鉴别。呕吐病在上脘,责之胃不受纳;反胃病在下脘,责之脾不运化。呕吐之症,实证居多,病发急暴,食入则吐。反胃之症,虚寒为主,病多缠绵。
在中医辨证时,又有脾胃虚冷、命门火衰、寒饮内停、痰气交阻、酒积湿热、瘀血留滞、阴虚血燥、气阴两虚、虫积等引起反胃的区别。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黄芪15,g,人参9,g,茯苓12,g,白术12,g,甘草9,g,陈皮12,g,砂仁9,g,半夏曲12,g,生姜9,g,大枣5枚。
功能主治:具有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的功能。适用于脾胃虚冷引起的反胃。症见食入而反出,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吐出不消化食物,脘腹胀满,食少便溏,体倦乏力,四肢欠温,少气懒言,面色白亮而无神,舌淡苔白润,脉浮涩或虚缓无力。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二……………………………………………
药物组成:人参9,g,熟地15,g,附片12,g,甘草9,g,炮姜9,g。
功能主治:具有补火以生土,温阳以助运的功能。适用于命门火衰引起的反胃。症见朝食暮吐,甚则食下一日反出,完谷不化,饮食不下,泛吐清涎,澄澈清冷,形寒畏冷,腰膝冷痛,面浮足肿,腹胀飧泄,阳痿尿频,甚或二便不行,神疲欲寐,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微细沉迟。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三……………………………………………
药物组成:茯苓15,g,泽泻15,g,附片9,g,白术12,g,桂枝12,g,生姜9,g,甘草6,g。
功能主治:具有温阳化饮的功能。适用于寒饮内停引起的反胃。症见反胃吐出宿谷及清水痰涎,或泛吐涎沫,脘痞食少,心悸头眩,或喘咳气逆,舌苔白滑腻,脉弦滑。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四……………………………………………
药物组成:香附12,g,砂仁9,g,青皮9,g,陈皮12,g,槟榔12,g,厚朴12,g,白蔻9,g,半夏曲12,g,茯苓12,g,白术12,g,生姜9,g,甘草6,g。
功能主治:具有解郁化痰的功能。适用于痰气交阻引起的反胃。症见反胃吐出饮食痰涎,胸膈痞满,烦闷不舒,脘腹胀满,大便不爽,呃逆嗳气,烦躁喜怒,舌苔白腻,脉沉弦。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五……………………………………………
药物组成:葛花15,g,砂仁9,g,白蔻9,g,木香12,g,陈皮9,g,青皮9,g,人参6,g,白术12,g,茯苓12,g,神曲12,g,干生姜6,g,猪苓12,g,泽泻12,g。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利湿,解酒和胃的功能。适用于酒积湿热引起的反胃。症见心中懊侬而热,愠愠欲吐,反胃吐出宿食酸臭,头重身困,胸脘痞闷,口干而渴,小便黄赤,舌苔黄厚而腻,脉滑数或濡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六……………………………………………
药物组成:桃仁15,g,大黄12,g,芒硝9,g,桂枝12,g,甘草9,g。
功能主治:具有活血化瘀,行气降逆的功能。适用于瘀血留滞引起的反胃。症见食入格阻不化而反出,胸脘刺痛拒按,痛有定处,甚则吐血,便黑,大便结滞不爽,口燥咽干而渴,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用法用量:将上药共研细末,以鲜韭菜汁和之为丸,每次5~10,g,1日2次服。
方七……………………………………………
药物组成:生地15,g,熟地15,g,桃仁12,g,红花9,g,当归12,g,甘草6,g,升麻9,g,槟榔12,g。
功能主治:具有泽枯润槁的功能。适用于阴虚血燥引起的反胃。症见食下涩滞,久而反出,口干心烦,心悸少寐,头晕目眩,腰酸耳鸣,形体羸瘦,肌肤枯燥,骨蒸盗汗,面色无华,大便燥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八……………………………………………
药物组成:姜半夏12,g,人参6,g,蜂蜜15,g。
功能主治:具有益气养阴,降逆止呕的功能。适用于气阴两虚引起的反胃。症见食入反出,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心悸自汗,手足如灼,气短倦怠,唇干口燥,舌红无苔,或舌苔花剥,脉虚细而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九……………………………………………
药物组成:胡黄连12,g,乌梅12,g,花椒9,g,黄柏9,g,雷丸12,g,槟榔15,g。
功能主治:具有驱虫安胃的功能。适用于虫积引起的反胃。症见反胃而心烦不宁,时作时止,食则吐蚘,甚则发生虫痛厥逆,面有虫斑,舌有大红点,脉乍大乍小。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单验方及食疗
1.党参30,g,生赭石30,g,清半夏30,g,茯苓皮30,g,全瓜蒌15,g,生甘草3,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反胃,呃逆。
2.旋覆花9,g,代赭石15,g,潞党参9,g,姜半夏9,g,生姜9,g,甘草6,g,大枣4枚。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3.吴茱萸9,g,人参4.5,g,附片7.5,g,生姜15,g,大枣5枚。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反胃。
4.公丁香4,g,砂仁9,g,郁金12,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反胃。
5.公丁香3,g,砂仁壳12,g,陈皮12,g,柿蒂12,g,生姜9,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反胃,呕吐。
6.猫胎衣1副,小鼠未生毛者10只。将上药阴干,焙枯存性,研为细末,1次6,g,1日2次,白酒为引送服。用于治疗反胃。
7.公丁香6,g,柿蒂12,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反胃。
8.竹茹12,g,姜半夏12,g,灶心土18,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反胃。
9.石榴皮、荜茇各适量。共研为细末,水泛为丸,如豌豆大,1次10~20丸,1日1~2次,用温开水送服。用于治疗反胃。
10.黄连3,g,鹿角霜6,g,炮姜6,g,陈皮6,g,姜半夏6,g,肉桂9,g,炒谷芽9,g。共研为细末,1次6,g,1日1次,用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噎膈,反胃,消化不良。
11.鲜葛根30,g。将葛根捣烂,取汁,1次服下。用于治疗反胃,干呕不止。
12.威灵仙25,g,蜂蜜50,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反胃。
13.白胡椒1,g,绿豆3,g,木瓜5,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反胃。
14.鲜薤白100,g,白糖50,g。将薤白捣烂,取汁,用白糖水送服,1日2次。用于治疗反胃。
15.茯苓125,g,胡椒3,g,糯米250,g,猪肚1个。将前两味药共研为细末,与糯米共置于猪肚内,加水适量,炖熟后酌情服食。用于治疗噎膈,反胃。
16.羊肝1副(约500,g),炒穿山甲6,g,白豆蔻3,g,肉桂4.5,g。先将羊肝切一缝,再将其余药物研成细末后装入肝内,蒸熟后分2~4次服食。用于治疗反胃。
17.韭菜汁150mL,牛奶150mL。共调匀,煮沸,待温后分2次服用。用于治疗反胃。
8.胁痛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上多种疾病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现代医学中的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肋间神经痛等疾病均可发生胁痛。
中医学认为,胁痛属于肝胆二经,因两胁属于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循行所过。胁痛一般多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胆湿热、肝阴不足以及邪犯少阳、痰饮内停有关。
胁痛一症,因病有外感、内伤之分,证有虚实之辨、病位有气血之别。病虽在肝胆,病机主要责之气、血两端。治疗则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和肝藏血主疏泄的道理,对胁痛的治疗应以通为主,以气血为主。临床上大抵胀痛多属气郁,其疼痛游走不定,治宜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若为刺痛,且痛有定处,多属血瘀,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隐痛多属血虚,其痛绵绵,治宜养血疏肝。至于肝胆湿热、肝阴不足、邪犯少阳、痰饮内停而致胁痛,可以分别予以清热利湿、养阴柔肝、和解少阳,以及攻逐水饮等法。
在中医辨证时,又有邪犯少阳、痰饮内停、肝郁气结、瘀血阻络、肝胆浊热、肝阴不足等引起胁痛的区别。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柴胡9,g,法半夏9,g,黄芩6,g,党参6,g,生姜9,g,炙甘草3,g,大枣5枚。
功能主治:具有和解少阳的功能。适用于邪犯少阳引起的胁痛。症见胁痛,往来寒热,胸胁苦闷,口苦咽干,耳聋目眩,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舌苔白滑,脉弦。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二……………………………………………
药物组成:葶苈子12,g,大枣10枚。
功能主治:具有攻逐水饮的功能。适用于痰饮内停引起的胁痛。症见悬饮,胸肋胀痛,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气短息促,舌苔白,脉沉弦或沉滑。
用法用量:水煎服。
方三……………………………………………
药物组成:青皮9,g,白芥子9,g,郁金12,g,香附12,g,柴胡9,g,白芍18,g,枳壳9,g,川芎9,g,炙甘草6,g。
功能主治:具有疏肝理气散结的功能。适用于肝郁气结引起的胁痛。症见胁痛以胀痛为主,痛无定处,疼痛每随情志的变化而增减,胸闷不舒,善太息,脘腹胀满,饮食减少,舌苔薄,脉弦。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四……………………………………………
药物组成:炒灵五脂6,g,当归9,g,川芎6,g,桃仁9,g,丹皮6,g,赤芍9,g,乌药9,g,延胡索6,g,甘草9,g,香附9,g,红花9,g,枳壳6,g。
功能主治: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功能。适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胁痛。症见胁痛如刺,痛有定处,入夜尤甚,胁肋下或有积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五……………………………………………
药物组成:龙胆草12,g,栀子9,g,黄芩6,g,柴胡6,g,生地12,g,车前子6,g,泽泻12,g,当归6,g,木通9,g,甘草3,g。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利湿的功能。适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胁痛。症见胁肋胀痛,口苦心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目赤或黄胆,小溲黄,舌苔黄腻,脉弦滑。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六……………………………………………
药物组成:北沙参9,g,麦冬9,g,当归9,g,枸杞子9,g,生地12,g,苦楝子5,g。
功能主治:具有养阴柔肝的功能。适用于肝阴不足引起的胁痛。症见胁肋隐痛,其痛悠悠不休,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目眩晕,或两目昏花,视物不清,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单验方及食疗
1.旋覆花3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胁肋痛。
2.五灵脂12,g,生蒲黄12,g,青皮9,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胁痛(另有右胁痛加郁金12,g,左胁痛加姜黄9,g)。
3.香附9,g,郁金9,g,当归9,g,延胡索3,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胁痛。
4.钩藤15,g。水煎取浓汁50mL,顿服。用于治疗肝气横逆,左胁疼痛。
5.全瓜蒌30,g,薤白6,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连服5剂。用于治疗胁肋痛。
6.丹参9,g,柴胡9,g,乌药9,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连服5剂。用于治疗胁痛。
7.木香9,g,山楂9,g,土鳖虫9,g。共研为细末,1次9,g,1日2次,用黄酒或白酒送服。用于治疗胁痛。
8.郁金5,g,木香5,g。共研为细末,1日分2次,用白酒送服。用于治疗胁痛。
9.枳壳15,g,青皮15,g,姜黄9,g,肉桂6,g,三七3,g,甘草3,g。共研为细末,1次6,g,1日2次,用温开水送服。用于治疗胸胁痛(肋间神经痛)。
10.韭菜100,g。将韭菜连根捣烂,加醋炒热,用纱布包往,趁热敷痛处。用于治疗肝热所致的胁肋痛。
11.鸡蛋6个,花椒12,g,小茴香15,g,二层锅灰18,g。将后三味药共研为细末,分成6包,用药末拌鸡蛋,炒后服,1次1包,1日3次。用于治疗两胁痛。
12.鸡蛋9个,炒小茴香30,g,醋炒郁金30,g。将后二味药共研为细末,分成9包,取一个鸡蛋,打一个小孔,倒出蛋清,装入药末,外用蛋清和面粉将小孔封闭,置火灰中煨焦黄,食之,1日2~3次。用于治疗胸胁胀痛。
13.鸡蛋1个,仙鹤草50,g。将仙鹤草水煎,取汁,用其汁煮鸡蛋,食蛋并喝汤,1日2次。用于治疗胁肋痛。
14.丝瓜络6,g,柴胡6,g,白芍6,g,郁金3,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两胁胀满疼痛。
15.红花3,g,柴胡6,g,生山楂6,g,白芍6,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胁痛。
16.青皮6,g,柴胡6,g,香附6,g,郁金3,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胸胁胀痛。
17.刺蒺藜6,g,青皮6,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胸胁。
18.虎杖6,g,柴胡6,g,黄芩3,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两胁肋疼痛。
19.佩兰6,g,柴胡6,g,枳壳6,g,香附6,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胸脘胁胀满疼痛。
20.姜黄6,g,枳壳6,g,桂枝3,g,甘草3,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胁肋疼痛,胸脘胀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