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川贝母
中药古今研究:川贝母
一、典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
2、《本草分经》:“辛甘微寒,泻心火散肺郁,入肺经气分,润心肺,化燥痰。”
3、《名医别录》:“疗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
4、《本草害利》:“苦辛微寒,消痰润肺,涤热清心,故能解郁结,咳嗽,上气,吐血,咯血,肺痈,肺痿,喉痹。”
5、《药性论》:“治虚热,主难产作末服之;兼治胞衣不出,取七枚末,酒下;末,点眼去肤翳;主胸胁逆气,疗时疾黄疸,与连翘同主项下瘤瘿疾。”
6、《得配本草》:“开心胸郁结之气,降肺火咳逆之痰。治淋疝乳难,消喉痹瘰,解小肠邪热,疗肺痿咯血。得浓朴,化痰降气。配白芷,消便痈肿痛。配苦参、当归,治妊娠尿难。配连翘,治瘿瘤。配栝蒌,开结痰。配桔梗,下气止嗽。”
7、《日华子本草》:“消痰,润心肺。末,和砂糖为丸含,止嗽;烧灰油敷人畜恶疮。”
8、《本草别说》:“能散心胸郁结之气。”
9、《药性切用》:“味甘微寒,凉心散郁,清肺而化热痰。”
10、《本草会缠):“治虚劳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痈,妇人乳痈、痈疽及诸郁之证。”
11、《本草正》:“降胸中因热结脚及乳痈流痰结核。”
12、《本草经集注》:“主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治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
13、《雷公炮制药性解》:“清心润肺,止嗽消痰,主胸腹气逆,伤寒烦热,淋沥瘕疝,喉痹,金疮,人面疮,瘿瘤诸恶疮。去心研用。”
14、《本草述》:“疗肿瘤疡,可以托里护心,收敛解毒。”
15、《本草经解》:“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创,风痉。”
16、《长沙药解》:“味苦,微寒,入手太阴肺经。清金泻热,消郁破凝。”
17、《饮片新参》:“润肺化痰,治劳热咳呛。”
18、《中药大辞典》:“润肺散结,止嗽化痰。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瘿瘤,廉疬,喉痹,乳痈。”
19、《中华本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肿。主肺虚;久咳;虚劳咳嗽;燥热咳嗽;肺痈;瘰疬;痈肿;乳痈。”
22、《本草汇言》:“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则虚劳火结之证,贝母专司首剂。”
21、《药品化义》:“贝母,苦能下降,微辛能散郁,气味俱清,故用入心肺,主治郁痰、虚痰、热痰及痰中带血,虚劳咳嗽,胸膈逆气,烦渴热甚,此导热下行,痰气自利也。”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川贝碱、西贝母碱、青贝碱、松贝碱、松贝甲素、贝母辛、贝母素乙、松贝乙素、川贝酮碱、梭砂贝母碱、梭砂贝母酮碱、梭砂贝母芬碱、梭砂贝母芬酮碱、岷山碱甲、岷山碱乙等,还含无机元素等。《中国药典》规定:含生物碱以西贝母碱(C2H2NO3)计,不得少于0.050%。
2、作用:本品有祛痰、镇咳、降压、解痉、止泻、增加子宫张力、扩大瞳孔镇痛、催眠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