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杰罗美术馆(佛罗伦萨)
我对巴杰罗美术馆的了解并不多,去这里只为了看多纳泰罗的大卫雕像。
巴杰罗美术馆,也叫巴杰罗宫(Palazzo del Bargello),看上去有点像韦奇奥宫(市政厅),没错,1255年建造时就是为了做市政厅(自治政府),韦奇奥宫就是照着它建的。据说这是佛罗伦萨的第一座公共建筑(非私人家族所拥有)。
16世纪时,这里曾是佛罗伦萨的警察总部和监狱,有战争时,又可做为防御工事。直到1786年前,这里都是死刑执行的地方。1865年,这里成为了意大利的第一个国家博物馆。
因为有博物馆卡,也没留意门票多少钱一张。
博物馆庭院内。
大概有三层
巴杰罗美术馆还是有不少珍贵的藏品的,不过我去之前了解的并不多,只是冲着一件去的。
就是这件多纳泰罗的铜塑《大卫》,我很多年前在哪本书上看到过照片,还是黑白的,一直记着要去找。
先简单说一下多纳泰罗(Donatello),他的本名叫多纳托.迪.尼可洛.迪.贝托巴迪(Donato di Niccolò di Betto Bardi,1386–1466,也译作多纳太罗或多纳泰洛等)。
他活了80岁没结婚,佛罗伦萨乃至意大利,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多纳泰罗的作品。前面介绍的洗礼堂的教皇约翰二十三世陵墓,就是他(和米开罗佐)的作品,后面也还会有。
多纳泰罗曾短暂地跟吉贝尔蒂(洗礼堂青铜门的设计者)学过徒。他与大圆顶的设计者布鲁内列斯齐是好朋友,两人曾一同前往罗马考察古罗马遗迹,布鲁内列斯齐侧重于建筑,多纳泰罗则侧重于雕塑,所以多纳泰罗对古罗马雕塑的理解和认识在当时无人能及。如果说乔托是佛罗伦萨绘画之父,多纳泰罗就是雕塑之父。多纳泰罗死后安葬在美第奇家族的墓地,圣洛伦佐教堂内,足见其地位。
多纳泰罗有个学生叫贝托多.迪.乔万尼(Bertoldo di Giovanni,?-1491),可能名气不太大,但贝托多有个学生叫米开朗基罗,所以按辈分算,多纳泰罗算是米开朗基罗的师爷。60多年后,又有了比这尊大卫更出名的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
这尊铜像是在1430年,受科西莫.美第奇(老科西莫)委托,为美第奇府的庭院而做,大概用时数年。1494年,美第奇家族被逐出佛罗伦萨后,铜像移到了市政(西尼奥列)广场,17世纪去了皮蒂宫,18世纪去了乌菲兹,1865年到此。
凡去过佛罗伦萨的,即使没有见过学院美术馆的大卫真迹,肯定也见过市政广场前的复制品。而且欧洲各地的裸体雕塑也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在中世纪,自打古希腊古罗马的裸体雕塑后,一千来年已没再有过裸体的艺术品。而多纳泰罗的这件《大卫》,是欧洲一千多年来的第一件裸体艺术品。即使在当时佛罗伦萨的风俗也是不能接受的,好在有开明的美第奇家族的支持。这尊大卫可算是多纳泰罗众多作品中最为著名的。
大卫头上戴着象征胜利的月桂冠,面部略带胜利的微笑。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则是战斗前的紧张表情。
脚下踩着刚刚割下的歌利亚硕大的头颅。据说大卫头上的帽子和脚上的鞋,也算是对当时不能接受裸体的小小妥协。而几十年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则是全裸了。
从歌利亚手中夺过的宝剑。美第奇家族之所以喜欢大卫的题材,可能与他们的对手有关,因为大卫有句名言,打败敌人的不是大卫,而是上帝。美第奇家族就是警告他们的对手,不要当歌利亚。
与多纳泰罗的大卫在一起展出的,还有一尊韦罗基奥的大卫。脚下也踩着歌利亚的头,手里的剑短了些,虽然比多纳泰罗的大卫晚了二十多年,但还是穿上了衣服。
这尊雕塑是老科西莫的儿子,痛风者皮埃罗(伟大的洛伦佐他爹)委托韦罗基奥设计的,前面曾说过,韦罗基奥是波提切利、佩鲁吉诺和达芬奇的老师(总是让达芬奇画鸡蛋画到崩溃)。1466年,皮埃罗刚刚挫败了一场险些被夺权的阴谋,故委托制作了这尊大卫雕像,以示胜利。1476年,美第奇家族将雕塑卖给了佛罗伦萨政府,就放在韦奇奥宫的入口处。
这尊非常精美的大理石女人半身像,也是出自于韦罗基奥之手。据推测,他的学生,年轻的达芬奇可能参与了制作。
由于之前对巴杰罗美术馆的了解不多。很多都不知道是什么,因此错过了。比如正面墙上的圣乔治雕像也是多纳泰罗的。右边墙上的两个小方块,是洗礼堂青铜门竞标时,吉贝尔蒂和布鲁内列斯齐各自制作的参赛作品《以撒献祭》。
还有米开朗基罗的处女作《酒神巴克斯》(比梵蒂冈的《哀悼基督》还早),詹波隆那的单腿墨丘利连看都没看到。
其实时间也不允许看的太仔细,因为佛罗伦萨卡号称72个博物馆,但只有三天的时间,乌菲兹就要占大半天,最后连学院美术馆都没去成。所以我说佛罗伦萨卡不厚道。
其他很多展品,无暇深究,只好走马观花了。
15世纪用象牙装饰的马鞍,属美第奇家族。
这个展室是中世纪的盔甲和兵器。
托斯卡纳大公科西莫一世的儿子,弗朗西斯科一世的盾牌。他的女儿就是玛丽.德.梅德西斯(玛丽.德.美第奇),嫁给了法王亨利四世,生了路易十三。
有点像达芬奇的发明
12世纪意大利南部的木雕《基督的荣耀》
巴杰罗美术馆,简单匆匆看看,只能算是来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