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看现代建筑
范伯宁恩对面,就是建筑博物馆(Het Nieuwe Instituut),也有人说这里是荷兰建筑协会总部-The Netherlands Architecture Institute (NAI) 。其实是2013年由NAI等三家机构合并而成的一个私人机构。该建筑的设计者是荷兰现代建筑师雅.柯伦(Jo Coenen)。
10欧的门票,如果不是学建筑的估计会觉得不值。我们的博物馆卡可以用,这里时常举办些不定期展览和研讨会。另外,这里还是荷兰的建筑档案馆,据说保存着荷兰自1850年起650多位建筑师的设计作品、模型等档案。
这是我在二楼看到的IBM-PC,太眼熟了。大学时经常在实验室用它挖金子(Digger,最经典的DOS游戏)。当时一台机器的售价估计要超过一个教授二十年的工资。
注意看这个模型,
实物就是这座建筑的本身。
距离博物馆不远,有座索能凡尔公寓(House Sonneveld),属于博物馆管理,门票通用,我们到时马上下班了,就匆匆看了看。
公寓建于1930年,可能是当时鹿特丹的公寓样板吧,放在今日也不落后。
这是附近的一座建于1895年的教堂,阿米纽斯教堂(Arminiuskerk),关于这个教堂要多说几句。教堂的名称阿米纽斯,实际上是一位荷兰的神学家雅各布斯.阿民念(Jacobus Arminius,1560-1609),莱顿人,也译作阿米纽斯、亚米纽斯或阿米尼乌斯等。16-17世纪时,荷兰宗教改革是以加尔文主义为主,阿民念曾是加尔文的追随者,但当他对加尔文主义的“预定论”提出一些修正意见后,却被加尔文派视为异端。前面在市政厅前看到的雕像人物约翰.范.奥尔登巴内费尔特,就是阿民念派的支持者,但国王莫里茨则是坚定的加尔文派,于是约翰.范.奥尔登巴内费尔特被处死。阿民念派受到迫害,很多人逃往英国。虽然阿民念派在荷兰受到排斥,但在英国却很有市场,查理一世的宠臣威廉.劳德就是阿民念派,他曾一度控制了英国国会,迫害清教徒,造成大批清教徒逃往美国(倒是五月花号之后的事),并最终导致查理一世成为欧洲第一个被砍头的国王。据说阿民念主义对福音派和中国的新教影响也很大,我就不太懂了。
前面多次提到,鹿特丹在二战中(1940年5月14日)几乎被德军炸平,所以在鹿特丹很少能见到像其他城市那样的荷兰古典建筑。随处可见的都是各种风格样式的现代化建筑,也许这也是鹿特丹会出现很多著名建筑师的原因吧。北京央视新大楼和深圳证交所的设计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就是鹿特丹人。
这是鹿特丹新的中央火车站。
新火车站的前身是1957年建的中央车站,于2008年被拆除,新的火车站2014年竣工。
新车站前面的钟表还是1957年老车站留下的。因为没在鹿特丹坐火车,所以没进入车站内部。
火车站驶出的有轨电车。
与火车站同在威纳街(Weena)上的这座建筑叫Gebouw Delftse Poort,直译的话就是代尔夫特门大厦。因为过去这里曾有一座叫代尔夫特门的火车站,不过毁于1940年的大轰炸。
这座41层的摩天大厦建成于1991年,高达151.35米,曾是荷兰最高的办公大楼。大厦的设计师是荷兰人亚伯.博内马(Abe Bonnema,1926-2001)。
2015年前,整栋大厦都被荷兰国家保险公司租用,现在只租用了三分之一。
火车站对面的NTH公寓。
公寓的房间很抢手,经常订不到。
威纳街(Weena 455)上的联合利华总部大楼(英国伦敦还有一个总部,但据说联合利华将考虑放弃伦敦的总部,鹿特丹将成为唯一的总部)。
Unilever的标志。
联合利华总部大厦前的雕塑。
联合利华对面的一栋综合性商业大厦。
联合利华斜对面的综合性大厦。
火车站对面的万豪酒店
紧邻万豪酒店的大厦,荷兰赌场鹿特丹分部在里面。
这个地方叫剧院广场,后面就是火车站对面的NTH公寓。
剧院广场(Schouwburgplein)得名可能与这个电影院有关。
这座建筑叫海事博物馆(Maritiem Museum),虽然荷兰博物馆卡能用,但我没时间去看。
与海事博物馆在一起的,还有一个港口博物馆(Havenmuseum),展出的都是些与港口货运有关的设备,所以就是个露天博物馆,自然也是免费的了。
紧邻海事博物馆,有个小广场,广场上有个雕塑。后面的建筑是鹿特丹应用科学大学。
雕塑的主题叫De verwoeste stad(被摧毁的城市),以纪念1940年5月14日的那次大轰炸,所以这个广场就叫1940广场(Plein 1940)。雕塑制作于1953年,作者是个法国人(犹太、白俄罗斯裔),现在这尊雕塑已成为荷兰的国家级纪念碑。
鹿特丹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就是这座伊拉斯谟大桥(Erasmusbrug),据说是鹿特丹市的官方标志。大桥的命名源于鹿特丹最著名的人物伊拉斯谟(很巧的是,我今年一月份在瑞士巴塞尔大教堂见到了伊拉斯谟的墓)。
大桥完成于1996年,现在看这座大桥似乎并不怎么特别,但在当初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斜拉索大桥,目前也是欧洲最大最重的平衡桥。因其不对称的塔架(139米高),大桥还有个绰号“天鹅之桥”。
大桥的设计师叫本.范.博克(Ben van Berkel,1957),荷兰建筑师,他的作品分布在世界各地(在中国也有几处,但不是很出名),斯图加特的奔驰博物馆也是他的设计。
去小孩堤坝时开车从桥上通过,下面是新马斯河。
大桥的桥头底下是个大型停车场,这里停一天比酒店的停车场便宜一半。
住了三天的酒店,就在大桥边上,也是挺奇葩的设计,所以叫设计酒店。
鹿特丹还有一景,欧洲之桅(Euromast),我想就是一个电视塔,没有计划去看,但有一次开车走过了路,还是看到了。就在等红灯时,拍个照,算是来过了。
这座建筑叫Timmerhuis,字面的意思是“时间之家”。这是2011-2015年在原有老房子的基础上改造扩建的,原来的老房子是1940年大轰炸后鹿特丹建的首批建筑。
鹿特丹城市本身就是个建筑博物馆。太多的建筑,我没时间去搞明白。
刚刚知道,这种碎石装在铁丝网内的工艺叫“石笼”,当年都江堰就是类似的技法.
路边停车,不论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都是规规矩矩的。
这是加重的加重自行车吧。
共享单车,看上去质量很棒。
不明白这家橱窗内摆放的老旧电子仪器是什么意思,但这却是我的老本行,看见就忍不住拍几张。
绿化也是不错的。
有轨电车都在草地上跑。
下一站预告: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