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的大工程:多瑙河
罗马尼亚位于东南欧洲,处于多瑙河的下游。罗马尼亚全境都属于多瑙河流域,多瑙河在罗马尼亚和乌克兰边境流入黑海。多瑙河在罗马尼亚境内长度约千公里左右,其中半数为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的界河。
多瑙河在罗马尼亚境内穿越喀尔巴阡山脉(铁门峡谷),并在罗马尼亚东北部沿海分成几支注入黑海,其中最大的一支成为罗乌两国的界河。多瑙河在罗马尼亚境内主要穿行于多瑙河下游平原(瓦拉几亚平原)边缘,水流平缓,有利于航运的发展。
但在中游与下游分界段穿行于喀尔巴阡山脉,形成了水流湍急的峡谷河段,不利于罗马尼亚与多瑙河中上游地区进行航运联系。另外多瑙河在入海口分成几支,水流缓慢,导致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了面积广大的河口三角洲。多瑙河三角洲是一片芦苇遍布的湿地,多瑙河在三角洲分成数支。由于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各分支水道沙洲遍布,水深很浅,不利于航运的发展。
铁门峡谷和多瑙河三角洲的存在,使得多瑙河下游成了一条断头航路,既不便于入海,也无法与中上游联系。罗马尼亚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二十世纪修建了两大水利工程,打通了入海通道和与多瑙河中上游的联系。这两大工程分别是与前南斯拉夫合建的铁门水利枢纽,以及多瑙河-黑海运河工程。我今天要讲的,就是其中一项工程,多瑙河-黑海运河工程。
多瑙河-黑海运河工程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最早提出是在1839年,但在1860年通往康斯坦察的铁路建成,运河计划遂被搁置。1927年,罗马尼亚工程师约翰·斯东尼斯库提出新的方案,但由于受到财力和时局影响,工程并未进行建设。
多瑙河进入罗马尼亚后先是沿着罗马尼亚南部边境东流,在东行到距海数十公里的地方,突然转向北流。在与黑海平行北流数百公里后,在罗马尼亚东北部边境转向东流,最终汇入大海。在多瑙河以西,是瓦拉几亚平原(也可称为盆地),东面则是低山丘陵。而多瑙河-黑海运河,就是在康斯坦察港与多瑙河之间横向穿越这一低山丘陵区,为多瑙河人工建造一条人工入海通道。
直到二战后的1949年,罗马尼亚才正式开始进行运河工程建设。在1949-1953年期间,罗马尼亚强制劳改营的4万多囚犯建设运河,由于条件恶劣,导致大量人员死亡,因此多瑙河-黑海运河又被称为“死亡运河”。运河工程于1953年停工,直到1976年才重新复工。运河南支于1984年完工,北支完工则是在1987年,至此运河正式竣工。
请横屏查看
建成后的运河呈人字形,总长90.6公里。其中运河主干(南支)长64公里,其宽度60米,水深7米。北支长26.6公里,宽50米,水深5.5米。运河的建成缩短了多瑙河的入海里程数百公里,而且提升了通航船舶的吨位。运河工程估计累计投入约20亿美元,对于当时的罗马尼亚来说,毫无疑问是一笔巨资。运河预计50年收回投资,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运河的盈利也不到20亿美元的零头。如果其作为一项商业投资,运河工程无疑是亏本的。
但就像中国的高铁一样,运河工程作为一项基础设施,需要优先考虑的,不是其本身的盈利状况,而是其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多瑙河-黑海运河改善了多瑙河的入海通行能力,拉近了罗马尼亚内陆地区与大海的距离,对于罗马尼亚整体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运河完全位于罗马尼亚境内,不像多瑙河河口段属于两国界河,使得罗马尼亚的内河运输不再受制于人。从国家运输安全的角度来说,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