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骨质疏松危害大!怎么防?

作者|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南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胡建芳

1.

正确认识骨质疏松的危害!

WHO对于骨质疏松的定义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带来的最主要危害就是容易骨折。”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日益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的突出问题。

2018年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患者为6%,女性32.1%,65岁以上女性患者达到51.6%,女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欧美国家。

我国不仅患骨质疏松人口比例高,而且对骨质疏松重视程度不够,50岁以上骨密度检测比例仅为3.7%,加强对骨质疏松的早期干预、有效防治迫在眉睫。

2.

骨质疏松的主要表现

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骨折: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是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

3.

骨质疏松如何预防?

一、合理膳食、加强营养。

可以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比如奶制品、豆制品、深色蔬菜、海鲜海产品及适量的坚果。此外,还要注意蛋白质、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的补充。

二、健康科学适量运动。

1.步行、单车或负重有氧运动。每周4~5次中等强度训练。开始适应性运动20分钟,后面逐渐训练至30分钟,没问题的话,每天总时间可以增加到45~60分钟。

2.引体向上、俯卧撑、深蹲等抗阻训练。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刚开始每周1~2次训练,适应之后可以提高到每周2~3次。开始每次1组含8~12重复次数;2周耐受后,可以提高至2组,重复8~10次。

3.柔韧性训练:每周5~7次,每天静力性拉伸2~3次,每次停留10~30秒。

三、戒烟限酒。

吸烟影响骨峰的形成,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喝浓咖啡会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另外减少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等以免影响机体钙吸收。

四、晒太阳---简单经济有效的补钙良方!

原国家卫生部发布的《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要点》建议,平均每天至少要接受20分钟日照,上午11点到下午3点间,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尽量不涂抹防晒霜,以免影响日照效果,但要注意避免灼伤。

这是因为我们的日常饮食中所含有的维生素D非常有限,大量的维生素D3依赖于皮肤接受阳光的照射后合成。充足的日照有助于维生素D的生成和钙的吸收,能够预防骨质疏松。

五、正确科学补钙。

关于钙剂,我国营养学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800毫克(元素钙量),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毫克。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钙约400毫克。故平均每日应补充的元素钙量为500~600毫克。维生素D成年人推荐剂量为每天200单位(5μg),老年人推荐剂量为每天400~800IU(10~20μg)。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剂量可为800~1200IU。但是,如患者伴有肾结石及高尿钙,则应慎用钙剂及维生素D制剂。

六、保持生活规律,不熬夜。

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防止酸性物质沉积,保证代谢的正常进行。

七、预防骨折。

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而跌倒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人群由于年龄增长导致的自身视物能力、协调性等下降以及光线昏暗、路面湿滑、地面障碍物等环境因素均是骨质疏松患者潜在的跌倒危险因素。

八、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1.骨吸收抑制剂。凡使骨吸收增加和(或)骨形成减少的因素都会导致骨丢失和骨质量下降、 脆性增加、直至发生骨折,因此,可以服用骨吸收抑制剂进行治疗。

2.补充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能减少骨丢失,降低骨质疏松性椎体、非椎体及髋部骨折的风险,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措施。

3.骨形成促进剂。间断小剂量使用能促进骨形成,增加骨密度,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折的发生风险。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老年人健康“隐形杀手”,因其早期没有什么症状,极易被人们忽视,一旦发生骨折可能危及生命。因此,要特别强调早期预防,家庭医生在老年人健康管理过程中,要充分重视骨质疏松对老年人健康的潜在威胁,利用多种健康教育手段,对老年人及其家人进行骨质疏松相关健康知识教育,积极主动采取早期干预措施,让老年人真正做到“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