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家长开放教室监控,可防范教师体罚学生,却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平湖一柱 第1139期】

近日,有网友建议,“教师殴打辱骂学生的新闻每年都有报道,而没报道出来的肯定还有不少。如果班级的监控向家长开放,我想绝对不会再有老师殴打辱骂学生了。”

教师“殴打辱骂学生”等体罚行为,肯定是错误的,要受到谴责的,严重者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但是,对于网友“班级监控向家长开放”就可“杜绝教师殴打辱骂”行为的说法,我并不认同。

首先,是学校班级监控能不能向家长开放问题。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监控进校园、进班级已成为常态。课堂监控是否可以公开“随意看”,也引发人们的热议。

最后达成的共识是:一是课堂教学教师享有著作权,二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活动具有一定的隐私权。

学校可以在教室安装监控,但应该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使用,不得随意公布、公开,否则就会构成侵权。

很显然,学校教室监控是不能随意开放给家长的。

其次,退一步讲,就算学校课堂监控可以“开放”给家长,对规范教师教学、有效防范体罚可能也会起到一些作用,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却极其不利。

我们应该知道,家长在“监控”教师的同时,也在“监控”着孩子——当然,这可能也是不少家长所期望的事。可是,家长朋友却不知道,您监控孩子是处于对孩子的关爱,但却可能没有意识到,您的这份关爱,却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其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孩子也不例外。即便是在课堂上。孩子不是机器,天长日久,在课堂上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如打个小瞌睡、做个小动作之类,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学习。可家长一旦发现,那就会认为孩子听课不认真,甚至推而广之,给孩子贴上诸如“偷懒”“不认真”等标签,回家后对其施以“疾风暴雨”,让小事变大,触发孩子的逆反心,向着你“标签”的方向发展。

其二,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出于学习、探究、展示的需要,孩子可能要扮演各种各样角色,发出这样那样的洋腔怪调、大放“逆耳”厥词、做出这样那样“怪异丑态”。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家长对此可能理解不了,可能产生误会,如果回家对孩子进行询问、训斥甚至反向教育,就可能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使孩子在课堂上再也不敢任性所为,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孩子思维的发展,想象创造的发挥,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与发展。

其三,家长对课堂的实时监控,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众所周知,现实社会里,一个人说话、行事是分场合的,是看对象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局”。如果全是“局内人”,心理就放松,做事就放开;如果有“局外人”,做事就等于在舞台上表演了,就会不自然,就会伪装自己,不会释放其本性。

试想,如果孩子的学习、活动天天处在家长的监控之下,他们能开心吗?他们能放开手脚大胆做事吗?天长日久的“设防”和压抑,不但会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更可能会导致孩子精神的抑郁,心理的不健康。那样,不仅孩子学习学不好,精神也会先分裂垮掉了。

所以,家长看课堂监控,不仅“监视”了教师,同时更“监视”着孩子,就算忽略侵权问题,就算法律允许,就算能对教师体罚学生果真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就对孩子的学习与成长而言,其利弊大小,我想还是一目了然的。

实际上,从整体上来说,绝大多数教师师德是过硬的,体罚学生者毕竟是个别、少数。为防范个别而损害全体,得不偿失。

“机防不如人防”,毕竟监控还有死角,毕竟还有监控不到的地方。如果一名师德不端教师果真想体罚孩子,他“下口、下手”时,就会刻意避开监控。

浇树要浇根。防范教师体罚学生,最好的办法不是靠机器监控,而是靠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同时,学校和相关部门要建立有效的防范、处罚机制。让每位教师都怀着一颗仁爱之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教育才是根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