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不是菜市场,力挺陈春秀无条件重上大学者,是穿越剧看多了

【平湖一柱 第1182期】

近段时间,山东聊城冠县女子陈春秀被顶替上大学一事成为网络热点。

一开始人们舆论的焦点集中在“唾湮”被顶替者和舞弊者身上。随着事件调查的水落石出,陈春秀又提出了“重读大学”新要求。可是,这个要求最初被学校以“无此先例”婉拒,这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同情与不满,认为学校“此举有失人性、毫无温情”,甚至有人还搬出了法律依据,对学校“施压”。在舆论的“狂轰猛炸”下,山东省教育厅及学校又最新回应“将努力帮助其实现愿望”(6月24日光明网)……

但在我看来,陈春秀当年被顶替而失学令人值得同情,今日欲“重读大学”的想法也可理解,但若付诸于现实,却并不可行。

首先,我们当论证一下,陈某以16年前的高考成绩进入今天的大学学习是否“有效”。

众所周知,我国当前的大学学习还不是开放式入学,而是考试入学制——也就是说,这个入学资格的取得是通过考试并达到相应的水平才能入学。因为,学生入学后的学习内容是与其入学前所考内容相衔接的,唯有考试“合格者”才可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因此,高考是一年一考,考试成绩当年效。学生因参军、生病或特殊原因入学后不能坚持学习者,学校可为其保留一定时间的学籍,这个“一定时间”可以是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但若说要保留16年,则就不现实了。

这是因为,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中小学和大学的学习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变换。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高考虽然仍是那个高考,大学虽然仍是那所大学,但其入学考试内容、入学时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能力,入学后大学学习的内容,却早已是“物非人非”了……一名16年前的高考生与2020年的高考生,其考试成绩的含金量早已不同,其学识水平、能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若说天壤之别,也不为过。

因此,一个人16年前的入学资格,今天是否有效,当要考察其现在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是否具有和达到了今日大学的入学要求,否则,强入学,只能是《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进21世纪今天的世博园,不仅是看着啥都新奇了,而是着实看不懂、摸不透啊!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毛宁当年的一首《涛声依旧》,让多少人感怀万千。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感情依旧,但破镜却无法重圆,这就是现实,残酷的现实……

当下,大家都觉得陈某16年被顶替实在太冤枉,努力想为其“圆梦”,但现实不是小说,不是电视剧,无法穿越,陈某现在上学,只能是上今天的大学,但她的学识水平,若是参加今年的高考,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2005年,也是在山东,一个不满16岁的高一男生,突然被公安局拘捕,说怀疑他强奸杀人,16年后,被法庭改判无罪,当庭释放。这个男生叫张志超,原山东临沭二中分校高一24班班长……(6月13日CCTV1今日说法)

如果说我们非要帮聊城的陈某无条件圆当年的大学梦,那么,张志超该怎么办?重上高中吗?重新高考吗?

因此,我以为,情归情,理归理,现实归现实。陈春秀被顶替上大学和高中生张志超的强奸杀人蒙冤案现已都大白于天下,正义只会迟到,但不会缺席,人间自有公平正义。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但是一个理智的人和社会,却不能被情感所左右,当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很多事情,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是不可能“从头再来”的。

若非要罔顾现实,逆历史而动,行“穿越”之事,让陈春秀无条件重回大学,那么,她将来能否适应大学生活暂且不说,未来能否顺利毕业也不忙谈。就说她当下的无条件入学,等于我们的大学敞开大门迎学生——没有了任何的门槛啊!这是对当下大学招生制度的一种挑战啊!人们的感情是照顾了,对陈春秀是公平了,但这对7月6日即将要到来的全国高考、今年废寝忘食、决战高考的全国上千万考生来说,那不是一个巨大的嘲弄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