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扎加耶夫斯基诗作《试着赞美这遭损毁的世界》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波兰极具国际影响的诗人、小说家、散文家。1945年生于利沃夫(今属乌克兰),出生后即随全家迁居格维里策。上世纪60年代成名,是新浪潮派诗歌的代表人物。2004年获得由美国《今日世界文学》颁发的诺斯达特文学奖。其诗歌贴近生活真实,抛弃了语言中华而不实的成分,风格简洁、朴实,富于思想色彩。主要作品有《公报》、《肉铺》、《画布》、《炽烈的土地》、《欲望》、《试着赞美这遭损毁的世界》等。

试着赞美这遭损毁的世界

作者: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试着赞美这遭损毁的世界。

回想六月漫长的白昼,

野草莓、滴滴红葡萄酒。

那井然有序地长满

流亡者废弃家园的荨麻。

你必须赞美这遭损毁的世界。

你见过那些漂亮的游艇和轮船;

其中一艘,漫长的旅途在前头,

另外的,带咸味的遗忘等着它们。

你见过无处可去的难民,

你听到过行刑者兴高采烈地歌唱。

你要赞美这遭损毁的世界。

记得我们在一起的时候,

在一个白色房间里,窗帘晃动。

回想中重返乐声骤起的音乐厅。

在秋日的公园你收集橡果,

树叶回旋在大地的伤口。

赞美这遭损毁的世界吧,

和一只画眉鸟遗落的灰色羽毛,

以及重重迷失、消散又返回的柔和之光。

作为二战后出生的一代。扎加耶夫斯基未曾经历那个最为残酷的年代,但这个年代却深深地留在他的记忆里。他那首被广泛流传的《去利沃夫》,就复苏了他对在婴幼时期被迫离弃的家园的回忆。他“回忆”历史的疼痛,试着从中找到某种人性的东西,并将历史转化为抒情,转化为一种悲剧性的愉悦时刻。他唤起了人们对已逝的天真与美丽、虽不完美但已被理想化的过去的想象。

扎加耶夫斯基这首诗的题目就充满悲悯。我们每个活着的人都渴望赞美世界,但很多人的赞美前提是发现世界的美丽和美好。扎加耶夫斯基不同之处,是发现世界遭到损毁后进行赞美,这就使他的赞美具备前者不具有的向度与深度。这首诗只有一个段落,内在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以“赞美这遭损毁的世界”为划分。

先看第一层。“试着赞美这遭损毁的世界。/回想六月漫长的白昼,/野草莓、滴滴红葡萄酒。/那井然有序地长满/流亡者废弃家园的荨麻。”作者首先是“试着赞美”,从全诗起笔中,我们看到的似乎是美好,只有当“流亡者”和“废弃家园”出现之后,才猛然发现,作者曾经的生活大有与众不同之处。扎加耶夫斯基的非凡之处,是根本没想过回避生活的痛苦,更不想回避生活带给人类的创伤。

有了进入,就有了展开,作者的笔尖到了诗歌第二层,他不再是“试着赞美”,而是决绝地要求读者,“你必须赞美这遭损毁的世界”,从“试着”到“必须”,我们能感受扎加耶夫斯基的递进情感,但我们还来不及问为什么“必须赞美”时,就即刻看到他的理由,“你见过那些漂亮的游艇和轮船;/其中一艘,漫长的旅途在前头,/另外的,带咸味的遗忘等着它们。/你见过无处可去的难民,/你听到过行刑者兴高采烈地歌唱。”这几行的手法和前面的一致,首先告诉我们“见过那些漂亮的游艇和轮船”,但随即指出生活无情的本质,“其中一艘,漫长的旅途在前头”,的确如此,面对广阔和神秘未知的人生,不是所有人都敢挺身进入,勇敢的人毕竟是少数,多数人只可能将自己交给“带咸味的遗忘”。所以,作者有理由在随后要求我们,“你要赞美这遭损毁的世界”,因为有了损毁,我们才有可能“记得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在一个白色房间里,窗帘晃动。/回想中重返乐声骤起的音乐厅。/在秋日的公园你收集橡果,/树叶回旋在大地的伤口。”

这是第三层递进。有了非凡的视野,扎加耶夫斯基写下的“我们”才具有全部人类的意义。人逃不开痛苦,一如“大地”逃不开“伤口”,唯有认识这点,扎加耶夫斯基才会以劝诫的声音要我们“赞美这遭损毁的世界吧”,因为无论世界遭到何种损毁,人终究会拥有从痛苦和损毁中诞生的美好,“和一只画眉鸟遗落的灰色羽毛,/以及重重迷失、消散又返回的柔和之光。”这里出现的“画眉鸟”“灰色羽毛”“柔和之光”的形象在唤起我们更深刻的认同。没有哪种美好能够俯拾即取。经历美好而去赞美美好的终究肤浅,知道世界经历损毁而去赞美,才是有质量的赞美。从这首诗中,我们不仅看到生活的惨痛一面,更看到扎加耶夫斯基为之涌动悲悯的心灵,我们也更能体会,一个诗人走上创作的巅峰,不是依靠所谓的技艺,而是生活教会他拥有一颗完整的心灵。当这颗心灵被悲悯充满,也一定会被源于痛苦的热爱充满。

□远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