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子回门》折射出的儒家文明缺陷 ——评个川剧折子戏差点被删

昨天在《知乎》上看到个有人提了个问题“如何评价川剧《驼子回门》”,一时兴起,写了个简评,没想到居然发不出去,系统回复“建议修改”。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一个既不涉及时政,也不关乎体制的文艺小评论,会有什么问题呢?

《驼子回门》是川剧折子戏,主要讲述一个身体残疾、精神智障的男人跟着妻子一起回娘家的故事。因其是智障,妻子担心他到娘家后出丑,沿路教导他该怎样回答父母的问题,结果因为父母问问题时不按套路出牌,以至这傻女婿答非所问,闹出了许多笑话。

2000年前后,这个折子戏在四川、重庆的出租车上广为流传。以至这两个地方的男的都会唱“人家的婆娘像婆娘,我家的婆娘像妖精”;女的都会唱“人家的男人像男人,我家的男人像灶神”。

川剧是目前保留古声腔最多的一个地方剧种,有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对研究戏曲者来说,是极大的宝库。《驼子回门》属灯戏。灯戏直接来自于民间,歌词通俗,唱腔简单,角色不多。大戏少,小戏多,和东北的二人转有些类似。

因其直接来自民间,能够直观地反映民间现实状况和民间大众审美情趣。

《驼子回门》反映的出是民间包办婚姻的现实。女主角清楚明白地说明是自己的父母看上了驼子家的财产才将女儿嫁给驼子的。这在古代婚姻里常见。虽然包办婚姻并不全是这样,主要还是讲究门当户对,也有其合理的地方,现在南亚、西亚地区仍然普遍存在,但《驼子回门》里表现出来的无疑是包办婚姻的缺陷。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对包办婚姻中不合理成分的控诉。(古代贫穷人家女儿能够嫁给财主或者是卖入豪门,已经是不错的选择。有父母贪财的原因,也有因贫穷而无力抚养的原因)

其思想性可以说有积极进步的地方,但其所反映出来的大众审美情趣是不健康的,甚至是有些邪恶的。

剧中男主角身体上是一个口吃、嘴歪、胸凹、背驼、手瘸、脚跛的残疾人,精神上是一个有一点程度的智障人,愚拙中又有一点智慧、缺陷中还带着一些天真。他的婚姻是男女方父母促成的,并不是他本人去强迫霸占民女,从剧中的表现来看,他起码是很依赖他妻子的,并没有仗势欺人。一个善良的、身心残疾的人在剧中遭到了无情的丑化和嘲讽,这是对残疾人的不公。这个残疾人、智障者在剧中的每一次出丑,换来的都是观众心花怒放的哄堂大笑,充分反映出由儒家文明主导的社会风俗中普遍存在的缺乏怜悯的缺陷。(儒家文明的另一个缺陷是缺乏恩典,不属本文内容,有机会另叙)

儒家文明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理念,对身形不正,身体残疾者有着一种天然的歧视。古代选官四条标准:“身、言、书、判”,第一条就是对身体外形的要求。不能说只有帅哥才能当选,但起码得五官端正,身体完整。因为长得丑而失官事有许多。明朝最少有三个人因为长得丑,丢失了状元。洪武时的郭翀,建文时的王敬止、正统时的张和。长得丑尚且不能入官场,有残疾当然更不行。

郭翀塑像

王敬止画像

张和画像

不能入官场也没有什么大碍,能够和正常人一样平等地生活也行,在古代这也是件很难的事情。不管有没有落实,历代官府一般会有周济鳏寡孤独和残疾人的政策,但却从来没有残疾人的公共设施和特殊照顾。社会对残疾人、智障者普遍缺乏关爱,甚至普遍嘲笑残疾人。不光文人有嘲笑残疾人的诗,民间歌谣里也有。

比如嘲笑麻子的四川民歌:

天牌

铜炉盖

雨打尘埃

后园虫呷菜

牛肚皮翻转来

门前白雪映钉鞋

满天星斗无云遮盖

夕阳西下网挂东门外

老屁股生疮疤好印还在

嘲笑秃子的:

净肉

光溜溜

虮虱难留

梳篦不上头

西瓜葫芦绣球

一轮明月照九州

嘲笑瘸子的:

远看金鸡独立,近看骏马翻蹄,走路摇摇晃晃,躺下长短不齐。

嘲笑驼子的:

犁辕

弓张箭

身下江湾

泡泡好舒坦

洗洗软软绵绵

生出豆芽伊作餐

对残疾人、智障者的嘲讽是对人的歧视,和种族歧视一样,是邪恶的,不道德的。儒家文明从来没有反思过这一点,也从来没有评击制止过这些行为。以至流传至今,赵本山、郭德纲、岳云鹏等民间艺人的相声里经常会出现嘲笑甚至有辱残疾人、智障者的内容,还居然受到绝大多数人的追捧。文明发展到今天还会出现这种现象,让人难以想象。

小城镇、乡村缺乏残疾人公共设施是常见的,大城市里的残疾人设施也是做样子的多。一个盲人在任何一个大城市里的盲道上行走,能够顺畅地走完不被带到断头路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在欧美,民间脱口秀艺人可以嘲讽总统等公众人物,绝不敢嘲讽有色人、残疾人、智障者等弱势群体,如果出现这样的行为,公开道歉算幸运了,稍不注意,就会面临牢狱之灾。赵本山在美国演出时就曾遭到抵制和评击,差点惹出事端。

黄西白宫嘲讽奥巴马、拜登脱口秀

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尊重和善待每一个人,不论其是否残疾和智障,是否富贵与贫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