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搜题软件做作业,会毁掉孩子的学习力,家长朋友当警惕
【家教智慧 第821期】
近日,南京一2年级男孩哭着报警,称自己受了很大委屈。民警火速赶到现场,却发现原来是男孩因一道数学题和妈妈发生分歧。孩子哭着说,“这道题我没错!”请民警叔叔作主。
民警一边教育男孩不能乱打报警电话,一边解题。结果,民警的答案和男孩一致,男孩妈妈给儿子道歉……(5月29日扬子晚报)
不少网友看了这则新闻后,说这个小男孩和他妈妈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还报警,为什么不用搜题软件呢?
“有了搜题软件,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当下,搜题软件成了不少孩子做作业的法宝,也成了许多家长辅导孩子的利器,无论作业题目有多难,打开APP一扫全解决!
但是,这种搜题软件真的能助力孩子学习吗?
据5月22澎湃新闻报道,近日,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刘嘉慧、奉贤区塘外中学唐莺等多名少先队员对这一现象做了调研。他们发现,某同学一张有关数学实数计算的练习卷,每道计算题的步骤无可挑剔,堪称完美之极,但在数学考试中,做出完美练习卷的这名同学得分却并不高。
当下,这样的同学特别多,遇到作业题难不会做,打开搜题软件查一查,答案直接就出来了,练习卷完成得又好又快。可是到了考场之上,没有搜题软件“相助”,即便遇到做过多遍的“老熟题”,也是错误百出……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解题是一种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用搜题软件做作业,却是略过了思考、分析、演绎过程,只是将正确答案抄到作业本上,并没有解题能力的生成。
做作业、解题,学生、家长、老师不能只盯住作业的完成情况、题目答案的正确与否,而是要关注学生是否经过了思考?是否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否掌握了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是否弄清了解决问题的步骤?
很多时候,学生做错了题,得出错误答案其实比做题正确更有价值。因为,通过错误,学生自己、家长和老师才会发现他们知识掌握的缺陷,理解的偏差,能力的欠缺所在,以便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而搜题软件却是将这一切掩盖起来,造成了一种“学会”的假象,欺骗了学生自己,更欺骗了家长和老师。
因此,利用搜题软件获取答案,完成的作业看似完美,学生实则并没有思考,或者说没有学会,和直接抄袭他人作业并没有本质区别,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假会”,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思考力下降,不仅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还会葬送他们的未来。
纠正学生(也包括家长)利用搜题软件完成作业的不当习惯,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帮助学生端正作业态度。要让学生知道,作业的目的不是为了作业本身,而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完成作业、做对题只是一种外在表象,动脑思考,将知识内化于心才是根本。因此,要养成动脑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遇到确实不会的题目,可以通过回看课本笔记、求教同学、家长或老师,当然也可以上网查询,但这个查询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地获取答案,而是为了打开自己的解题思路。
二是教师要改善作业布置方式,加强作业完成的督查。作业布置应以有利于学生展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宜,不可只看结果、不重过程,尽量减少选择题、判断题一类作业的数量。当然,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毕竟是孩子,一种习惯的养成不仅要靠他们自觉,也要靠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和督查。在学校,对于当堂作业,可在教师监督下,让学生当堂完成;家庭作业,尽可能地在家长的陪伴下,让孩子独立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轻易给予指导,如果孩子确有困难,也是要注意应采取启发、引导的方法,诱发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而非是直接给出答案,更不能像本文开头的那个南京家长一样,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答案。这样,课堂上教师监督,在家里,家长陪伴,就使学生没有了使用搜题软件的机会。
三是APP设计者要改进搜题软件设计。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种在线学习软件的推出,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也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提供了可能。但是,对学生学习来说,信息技术的便利却不能一味迎合学生“偷懒”“快捷”的心理,给学生直接得到答案的便利,而是要能够给予用户思维上的启发,方法上的引领,结合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水平、不同思维方式等各种用户的体验,设计出能够实现人机对话、有效互动的学习软件,激发起学生发散、想象思维,给他们提供撬动问题的杠杆,点亮他们的智慧,推动他们思考力、学习力、创新力、创造力的不断提升。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