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道理吗?看一项研究结果就会明白

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一直不懂老祖宗为什么会这么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难道从一个三岁的小孩子身上就可以看出他长大后会有的样子吗?一个七岁孩子身上的行为就能看出老了是怎样一个人?是不是说的有点夸大了,感觉好像很神奇,但是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其实老祖宗说这句话的时候,完全就是靠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毕竟经历的多了,所见所闻都会是下结论的一个参考,当然这里的三和七不是具体的数字三或者是数字七,只是一个年龄范围,其实这句话只是简单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

后来有人说过一个追踪研究,他就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他对近千名儿童从出身到成年做了一个成长的追踪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孩子在4岁前就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其余的30%是在4~7岁间获得的,剩余的20%则在7~17岁间获得。因此,我们就可以说孩子从出生到7岁这一段时期,对家长来说,是必须要密切关注和把握的。

三岁以前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说这个时期的儿童有着很强的吸收能力,家长就应该重视开发孩子的潜能,同时也应该注重自身行为,做好榜样,人从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这个时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标准会被婴儿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所以我们就会发现,小时候养成的很多习惯,到了长大后是很难改过来的。

为什么现在人们重视学前教育,就是这个原因,甚至还出现了早教,因为人们已经意识到,幼儿的早期教育是很重要的,很多关键期都是在三岁到七岁之间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学前教育,让孩子从小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当然我们作为家长的也要注重自己的榜样行为,这个时候的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有句话不是说了吗,有什么样的孩子就会有什么样的父母,所以说,其实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是说说而已,别总以孩子还小为借口,耽误了孩子的教育,其实后很多习惯就是小时候养成的,有很多行为也是在小时候学会的,教育就应该从娃娃抓起,重视早期教育,重视学前教育,这样才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不是给她创造多少财富就能替代的。

教育问题上也存在这很多的争论,人们都是这听一句,那听一句,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了,老人有老一套的办法,现在的人又有自己的一套办法,所有都不知道究竟是谁的对,谁的错了,其实在教育问题上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