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时如何养生最有效?

"

古人提倡冬至这天要静坐养生。

如果把这个原则扩充到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可以说每天都包含一个小小的“冬至”。

在这个时刻,无论是休息,还是静坐养生,都会收到不一般的好效果。 

一位年轻人去故宫参观,回来后向我提了一个问题。

他说,看故宫的文字介绍,皇帝每日主持朝政相当辛苦,大臣们三更半夜就得准备上朝,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难得几个休息日,只有大年初一这样的盛大节日宫庭才会放假。

然而,在这区区可数的三五个假期中,竟然包括了“冬至”。他十分不解。

现代人除了每周可休息两天,还有名目繁多的假日,元旦、春节、端午、中秋、国庆,加起来一年之中有一百多天,但如此长的假期中却不包括“冬至”。

他问,古人为何如此重视“冬至”,甚至把它当作重大节日?

我问他知不知道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

他说知道。我说就因为这一点。他说:这一点如此重要吗?我说是。

我告诉他,太阳虽然每天都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但每天出现的时刻及长短却不一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处于循环的渐变中。

中国农历中有冬至和夏至,与冬至对应的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夏至过后,白昼会一天天缩短,黑夜则一天天延长。

按中国古人的理论,夏至是阳盛极阴至衰的时刻,而阴气正是由这最衰的节点开始爬升,阴升阳降的过程经过后半个夏季、一个秋季、前半个冬季到达极点,就是“冬至”。

冬至这一天,黑夜最长,白天最短,与夏至完全相反。

作为农业文明的古国,我们的祖先对大自然阴阳寒热的变化非常敏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全是靠天吃饭。一年四季种庄稼、繁衍生息都靠太阳照顾。

到了冬天,特别是冬至,太阳的照顾到了最低点,似乎最“黑暗”。

但是,按照古人“物极必反”的辩证观,在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时刻,事物一定会发生变化。

到了冬至这天,万物将开始新一轮阳升阴减的生机。先人当然要把它作为盛大的节日纪念。

他们是纪念这一白天由每日渐短向每日渐长的伟大转化。

那么,这一天应当做些什么呢?

要养精蓄锐,静待其变,等待着一个新的生机勃勃的开始。

古人将冬至作为节日,孕含着一个民族适应大自然而休养生息的超前认识。

先人告诉我们,要敏感地倾听大自然的变化,在冬至时刻面对即将来临的阳长阴消,要小心养护自己,等待和迎接这个变化。

从对冬至的认识还可以转化为人的养生规则。

古人提倡冬至这天要静坐养生。如果把这个原则扩充到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可以说每天都包含一个小小的“冬至”。

按照古人的计时方法,每天都有一个阴消阳长及阳衰阴盛的过程,而夜半子时就是一天中阴盛极而阳至衰发生转化的时刻。

在这个时刻无论是休息还是静坐养生,都会收到不一般的好效果。

冬至过后,虽然大自然的滋养会使阳气一天天壮大,但也千万别忘了,冬至的到来也意味着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所谓数九寒天。

要在心中守着那团阳气,存着对未来的期待,在越来越短的黑夜中心态安详。

还是那句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冬至小贴士
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你知道冬至应该避免做什么吗?

冬至避夜行

冬至节气的这十五天,正逢农历十一月,叫做「冬月」,也叫做「畅月」
「畅」指万物冬藏沉睡,充实而不发动。这段时间,宜用每一个深沉而充实的睡眠,让身体厚积而薄发。
冬至时节应当亥时(21~23点)上床,子时(23~次日1点)深睡,如此阳气入阴,与一阳相合,便得一刻千金的好睡眠。

冬至避饕餮

既然是节日,当然少不了吃。在享用美食的同时,要注意的是,自冬至起,阳气正处于缓慢恢复积攒的时候,身体运化不了太多的食物,很容易造成腹胀、积食等后果。
冬至节气里,要吃好,但是不可暴饮暴食。

冬至避思虑

在古代,过了冬至是新年伊始,这一天官员不用上朝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法定假日。
其中一个原由就为了养生
冬至节气保持心绪的宁静很重要,情绪的波动常常会调动身体各种激素分泌和神经活动,如果情绪波动过大,很容易造成身体失衡。
在感到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娱乐活动;
情绪亢奋时,则可以做做家务、看看书报,分散注意力,平复情绪。

冬季避寒冷

冬至要贯彻“冬藏”的养生之道。
在冬至,要“藏”好身体,避免身体太多部位暴露于严寒中,让身体保有温度,这样才能护藏身体的阳气,特别要注意脚和颈部的保暖。
脚上的穴位众多,五脏六腑在脚部都有对应反射区,因此脚如果受了寒,很容易让脏腑也受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