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升降散”可治疗多种疾病?
为什么“升降散”可治疗多种疾病?
导读:看6个病案,学习升降散的临床运用。
升降散是清·杨璿所著《伤寒温疫条辨》一书中之名方,由白僵蚕、蝉蜕、广姜黄、川大黄四味药物组成。
方中僵蚕胜风除湿,清热解郁,散逆浊结滞之痰邪,杨氏认为本药“能辟一切怫郁之邪气”,故以为君;蝉蜕祛风胜湿、涤热解毒而为臣药;
姜黄祛邪伐恶、行气散郁,是为佐药;大黄苦寒通下,推陈逐腐,祛瘀泻热,用以为使;并取黄酒为引,蜂蜜为导,全方合力,共奏清热解毒,行气散郁,升清降浊之功。
杨璿设制本方,是为治疗温疫而设。杨氏指出,治疗温病“若用辛温解表,是为抱薪投火,轻者必重,重者必死,惟用辛凉苦寒,如升降、双解之剂,以开导其里热,里热除而表证自解。”
本方清解郁热,升清降浊,燮理气机,临床用治急性热病屡奏奇功,且在本方基础上灵活化裁,共成治温15方,对临床治疗热病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故被后世所推崇。
近年来临床报道,目前使用本方治疗发热、精神分裂症、哮喘、喉痹、风疹等均取得满意疗效。正如杨氏所云,本方可“救大证、怪证、坏证、危证。”
治疗外感高热
(田淑霄、李士懋医案)
马X,男,3岁。因玩耍汗出受风寒,当夜恶寒发热头痛,曾服清热解毒液、板蓝根冲剂、肌注青霉素等。至5天后仍高热达40.3℃,阵汗出,脉沉而躁数,舌红,此乃外邪入里化热,热郁于里不外达,法当清透郁热。
处方:僵蚕8克,蝉蜕3克,姜黄4克,川军2克,豆豉9克,焦山栀6克,连翘15克,薄荷5克
2剂,6小时服一煎。共服3次,即遍身持续微微汗出,翌晨热清病除。
【按语】
本患得病之初,因感受风寒而发,故有恶塞、发热、头痛等症,此属太阳伤寒表实之证,当以麻黄汤、桂枝汤等方辛温解表,方中肯綮,前医反以清热解毒液、板蓝根冲剂等清热解毒之品治之,病在表而治其里,非但表寒不解,反致邪陷于里,郁而化热。
里热内郁,不得宣透,故见壮热不退、汗出不畅(阵汗出)、脉沉躁数、舌红。因本病关键在于热郁于里,不得外达,治宜清热宣透,乃以升降散合栀子豉汤,连翘轻清宣透、解郁清热,故药后遍身汗出,热清病除。
治疗失眠
(田淑霄、李士懋医案)
孙X,女,58岁。心烦甚,恶与人言,每晚服4片安定,只能睡2~4小时,头痛,健忘,已半载有余。脉沉而躁数、寸脉盛,舌红,唇黯红。
此郁热扰心,心神不宁,法当宣泄心经郁热。
处方:僵蚕9克,蝉蜕4克,姜黄5克,川军3克,豆豉10克,焦山栀8克,连翘10克,生甘草6克
6剂后已可不服安定睡5~6小时,心烦大减。上方去川军,加柏子仁15克,麦冬9克,丹参15克。8剂,症除,脉已不躁数,嘱服天王补心丹善后。随访一载余,睡眠正常。
【按语】
孙某失眠而兼心烦,恶与人语、舌红、脉沉躁数,当属心火内盛,热扰心神,又兼头痛,是为心火上扰清空所致;年届耄耋,阴血本亏,是以健忘。
证属心火内郁,“火郁发之”,治应清心泻火,宣透郁热,乃以升降散合栀子豉汤、连翘治之,俾心火祛、郁热透,而心神自安。
然患者终究年届六旬,心血已亏,故在心火祛后,复用天王补心丹养心安神,培养元神。
治疗精神分裂症
(李鸿琦医案)
刘XX,男,18岁,学生, 1988年6月3日初诊。
患者性格内向,平素少言。1年前因父母经常吵架,致心情不悦,常有发呆不语,睡惊少寐,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其父母未解其意,反而严加责训,更使其情郁不乐,睡眠更差,每晚只睡二三小时,烦躁异常。
近3月来渐发言多语乱,举止慌张,自命不凡,目空一切。更发狂言,语无伦次,随即又战栗鼓颌,怕闻人声。频呼口渴,数饮不解。
经院神经内科诊为“精神分裂症-妄想型”。
诊见蓬头垢面,衣着不整,口出秽浊之气,腹硬满,按之呼痛;双腿挛曲,不能曲伸,小便黄赤,大便数日不解。舌质红绛,苔黄褐燥,脉未详(患者不配合)。
证为郁火内发,痰火扰心。治宜升泄郁火,涤痰开窍,佐以凉血。
方用杨氏升降散合三黄石膏汤,重其制:僵蚕15克,蝉蜕12克,片姜黄3克,大黄35克,生石膏100克,芒硝20克(烊化),薄荷18克,盐黄柏15克,黄连10克,生栀子12克,生地30克,桃仁20克,磁石30克
水煎2次,共取500毫升,分2次服,每6小时1次,日2剂。次日大便六七次,先硬后溏,奇臭,狂言战栗稍止,双腿屈伸自如。第3天晚睡8小时许。
6月7日复诊:语言多,但可制止。幻听仍明显,心悸心慌时发,喜歌喜呼,舌质红绛,苔黄燥较前薄,脉弦数有力。
仍遵上法,改鲜生地100克,水煎日1剂。
6月23日四诊:先后共服上方18剂,谵语、幻听、幻觉再未发,少有心烦,睡不实。继与僵蚕150克,蝉蜕120克,片姜黄35克,大黄200克,桃仁120克,胆星100克,共硏极细末,每服6克,日2次,调治2月痊愈。
【按语】
本案患者妄言乱语、烦扰不宁,当属中医狂证。就其病机而言,《证治要诀·癫狂》云“癫狂由七情所郁,遂生痰涎,迷塞心窍”。
本患由于七情失遂,郁而化火,炼液为痰,痰火相合,蒙蔽心窍,故成斯证。
治宜解郁泻火,涤痰开窍,方以升降散升达郁火,清泻里热为主,复配三黄石膏汤、芒硝、磁石、桃仁以增泻火清熱之力,镇心安神之功,俾郁热宣泄、痰蠲火清,狂乱自安。
治疗三叉神经痛
(田淑霄、李士懋医案)
史X,女,65岁。
右侧头及面颊灼痛难忍三载,西医诊为三叉神经痛,予普鲁卡因封闭,开始封闭1次,尚能缓解半月,以后缓解时间逐渐缩短,直至每次封闭只能缓解二、三小时,脉沉数。
此乃肝经郁火上灼,宜清泄肝经郁火。
处方:僵蚕10克,蝉蜕5克,姜黄7克,川军3克,龙胆草6克,山栀9克,桑叶9克,丹皮10克,茺蔚子9克。共服6剂而痛止,随访3年未发。
【按语】
三叉神经痛以半侧面部反复发作、阵发性剧痛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它既是常见病之又为难治疾病,从病机而言,历来多以风、火、痰、瘀、虚论治,就其病位而言,多责阳明、厥阴二经。
本案医者从肝经郁火论治,投升降散合胆草、栀子、桑叶、丹皮、茺蔚子透达郁热,泻肝活血,俾令热透血活,气机调畅而疼痛乃止。
治疗顽固性风疹
(朱鸿全医案)
赵XX,男,28岁。
患风疹数月,瘙痒难忍,大便两日未行,舌苔薄黄,脉象浮数有力。
拟“升降散”加味治之:蝉蜕10克,炙僵蚕10克,片姜黄6克,熟大黄5克,山楂肉10克,茯苓皮10克,炒白芍10克,连翘10克,银花藤10克,绿豆衣10克
服3剂后,风疹渐消,瘙痒大减,大便已通,续服前方3剂而诸症悉平。
【按语】
风疹之为病,初病在表,故多以汗法治之,然病逾数月,乃入于里,每多兼挟。
本案患者除见风疹瘙痒之外,又添大便秘结,舌苔薄黄,脉象浮数有力等症,显系风热外羁,实热内结,故以升降散加味,外散在表之风热,内泻结实之热毒,使外邪得散,内热得清,则风疹渐消而诸症悉平。
治疗痫证
(刘必成医案)
张XX,12岁,1981年4月12日诊。
患儿5年前曾患昏迷、抽搐等症,经治疗而愈,但以后每年一月左右则复发,发作时骤然昏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甚则二便失禁,少顷复醍如常人,查舌红苔白腻,脉弦滑。
证属木郁化火,肝风挟痰,风痰郁火上逆而蒙扰心神,治当涤痰熄风,开窍定痫,调其升降之机。
拟升降散加味:蝉蜕15克,僵蚕15克,姜黄6克,生大黄30克,煅青礞石20克,姜制半夏15克,生菖蒲15克,生熟丑牛各20克,共研细末。
面粉1市斤,与前药末和匀,每天清晨取25克烤焦饼,空腹服下,3剂为1疗程。
服1疗程后,发作间隔时间延长,诸证悉减,嘱其再将此方服2个疗程,证情基本得到控制,后再以参苓白术散调理,随访2年未再复发。
【按语】
本案患儿证属痰火内郁,上蒙心窍而致,治宜清热涤痰,熄风开窍,故以升降散加味治之。
方中姜蚕、蝉衣熄风止痉;大黄泻火清热,礞石、姜半夏、石菖蒲、生熟丑牛涤琰开窍,共奏清热逐痰、开窍定痫之功。痫证止后,缘其羁病日久,正气必伤,故以参苓白术散健脾除湿,以绝生痰之源,乃使痫证遂告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