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良渚文化中的鸟形器

良渚人生活在我国江南地区,可能是“羽人”的后代,他们的部落标徽神人兽面纹中神人头戴羽冠就是一个证据。江南地区靠近东海,在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是鸟的国度,有“人面鸟身”之神,与这个神话传说有密切关联的良渚人,正是崇拜鸟的民族。

在良渚文化骨器和玉器中,鸟的形象频频出现,有鸟形立体圆雕,也有雕刻在器物上的鸟纹。良渚人的鸟崇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认为鸟是负载太阳每日东升西落的“飞船”;另一方面他们认为鸟是天地间的信使,是人类与神灵沟通的媒介。

在浙江余杭反山、瑶山的两处良渚文化遗址中,共出土了五件圆雕的玉鸟,这些玉鸟均为扁平器,无凶猛之感,在鸟的腹部均钻有牛鼻状隧孔。其它遗址也出土了类似的器物,其中一件尖喙短尾,呈展翅飞翔状,鸟背中间雕刻有一个鼓状凸起的圆形图案。毫无疑问,这个圆形图案就是太阳的象征。这件玉鸟的出现表明,良渚人是认为太阳的运行是靠鸟的飞翔而实现的。

展开剩余61%

古代先民对鸟的这种认识在文字记载中也有,《山海经·大荒东经》说:“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鸟。”意思是说,大荒之中有个山谷叫汤谷,汤谷上有棵树叫扶木,一个太阳刚刚返回,另一个太阳便立即出去,都是由三足鸟驮着。三足鸟为何物?我们现在见到的鸟类只有两足,古人则认为还有一种三足神鸟,其职责就是背负太阳运行。

良渚文化出土器物的鸟纹一般都作为辅助纹饰出现,它经常和神人兽面纹组合在一起,一般不占据器物的主要部位。但陈列在上海博物馆的一件鸟纹玉璧和陈列在良渚博物馆的另一件鸟纹玉璧,似乎是例外。这两件玉璧的纹饰几乎一样,自上而下是鸟、杆状物和台阶。专家认为,鸟可以被看作是太阳的化身,中间的杆状物可以看作是《山海经》所说的扶桑树,而下面有台阶的长方体,应该就是祭天的祭台,亦即祭拜太阳的祭台。

因刻有鸟纹的良渚文化器物多为祭祀器和陪葬物,因此鸟纹还有另一种意义,即鸟可把人类的愿望传达给神灵,也可把人死后的灵魂带到极乐世界。不难想象,古代先民在日常生活、劳动之余,仰望天空,看到鸟儿在自由地飞翔,很容易联想到借助于鸟可以与天上的神灵沟通,同时,他们也希望死后也借助于鸟把自己带到天国。于是鸟便被想象成神灵驭使的工具,这一点也可以从《山海经》中得到证实,《山海经》中就有许多关于神灵乘鸟飞翔的记载。(中国文物网)

文创大师:中国古玉设计镶嵌第一品牌

古玉镶嵌、文创设计、数字文物、非遗传承

(0)

相关推荐

  • 李新伟:良渚文化“神人兽面”图像的内涵及演变

    一 良渚文化反山墓地M12:98玉琮上精雕细刻的羽冠方面人和环眼獠牙兽合体的图像通常被称作"神人兽面"图像.良渚遗址群范围内的最高等级玉器上常见这样的完整图像,被称作良渚文化的&q ...

  • 稻米和玉器:良渚文明的双翼

    在诸多中国史前考古学文化中,分布于环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是耀眼的星辰.近年来一系列重要的考古新发现,使良渚文化所反映的社会组织形态.文明程度引发了新一轮讨论热潮.考古学界普遍认为,良渚文化已进入了早期国 ...

  • 神人龙凤玉柄形器

    韩城梁带村出土.屈伸蹲距神人,身躯藏伏卧龙,上部为左望的凤鸟,纹饰构图巧妙精准,其中神人圆目,眼线清晰,发细如丝,下肢蹲立,足如鸟爪.在西周的用玉制玉背景下,每一件古玉都堪称古代工艺大师的艺术作品结晶 ...

  • 一对齐家文化时期的玉质神人兽面纹——论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到商周兽面纹的过渡

    晒晒我的藏品 从先秦文献及正规考古出土和民间收藏玉器判断分析,在玉器出现之前,应当存在一个玉石分化及玉被认定的长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玉的质地.色泽逐渐被原始人所识别,形成一种美的感觉.随着社会的发展 ...

  • 五千年前旧冠冕:良渚文化中独特的三叉形玉器

    在中国历史上,不论是夏商周时期的天子还是秦汉之后的皇帝,为了彰显他们天下第一人的地位,都有专门的服装.配饰以及称呼,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既然是皇帝就必须穿龙袍.戴皇冠.但是有史可考的最早的皇冠长什么样? ...

  • 解读 | 中国文化中的黄与黑: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二)

    中国的人文初祖为「黄帝」,华夏文化的发源地为「黄土高原」,中华民族的摇篮为「黄河」,炎黄之孙的肤色为「黄皮肤」,黄色自古以来就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解之缘. 我们中国人对于黄色当然有着非常浓烈的情感. ...

  • 文物中的东夷文化符号—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藏鸟形纹饰欣赏

    东汉许慎在<说文>中说:"夷,东方之人也." 据<竹书纪年>和<后汉书>中<东夷传>记载,夷 有九种.用最大的数字九来表示说明夷人数 ...

  • 谁看懂了良渚文化里的玉三叉形器?

    玉三叉形器(图1) 通高4.8厘米,宽8.5厘米,厚0.8厘米,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器呈白色,有黄斑.左右两叉平齐,各刻侧面相向的神人头像.中叉 ...

  • 古玉界:良渚文化—玉三叉形器

    玉三叉形器(图1) 通高4.8厘米,宽8.5厘米,厚0.8厘米,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器呈白色,有黄斑.左右两叉平齐,各刻侧面相向的神人头像.中叉 ...

  • 赏石文化中的“形”与“意”

    中国的赏石文化起源很早,但真正赋予文化内涵的赏石活动则兴起于唐代,虽然经过了千百年来文人雅士的膜拜.研究.推崇,到今天为止却好像仍困惑对于艺术品来说石头是什么,或者说石头到底是不是艺术品,石头的艺术性 ...

  • 【辽】四件红山文化勾云形器细节图览牛河梁出土

    前几天,结合国博红山中国展和辽博又见红山展,整理出了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冢一出土的四件勾云形器的一些细节图片以飨读者,闲话少说上图. N2Z1C:7,1983年10月28日发现于N2Z1南侧墓群上部的黑 ...

  • 收藏殿堂 | 远古文明中的良渚文化因素之谜

    良渚文化在今天的收藏者圈子里已经不是神秘的收藏范围了,由于良渚文化具有鲜明的造形艺术和纹饰风格以及加工工艺的特征,因此藏家们对于良渚文化造形艺术的认知.欣赏.识别都已经达到了普及的程度了,尽管还有许许 ...

  • 器以载道:良渚文化玉琮意蕴的考古学观察

    本文以良渚文化玉琮的形制.纹饰和出土情况为中心,结合文献史料.考古发现.文物图像进行考古学类比观察,企图揭示良渚国家权贵阶层的天地八方.祖先崇拜观念和权力.信仰追求. 一.玉琮的形制与功用 就目前的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