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依靠
教师的依靠
文/江一
“桃李满学园,弟子遍天下。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一种非常巨大的隐性的社会资源。”很多人都跟我说过类似这样的话,无非是说学生自己的幸福之源,甚至更直接地说学生就是自己的财富,对此,我只是一笑了之,并不做真。
并不是我轻视学生和学生背后的力量(学校或者家长),实际上,我非常爱学生,器重学生,也非常尊重学生及学生后面的力量。我只是觉得老师将学生及其之后的力量作为自己的依靠,这是不可以的,这是不明智的,这是不道德的。而在现实中,老师若将自己依靠认为是学生及学生背后的力量的话,教师可能会迷失自己、伤害自己、甚至毁灭自己。发生在别人身上都是概率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那就是具体事故。
所以,教师的依靠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只有思考清楚了,深入了,教师才会焕发出崭新、精纯、高贵的力量。比之于学生,自己的孩子与老师关系更近。对于自己的孩子,老师就可以为所欲为吗?当然不能,对于学生,肯定不能为所欲为。当然,在学校,老师对学生的为所欲为可能就是超出限度的严格要求。这个世界是复杂的,我们所面临的不仅是规则、法律等大家约定好的东西,还有难以揣测的人性,有时候事情并不按照约定来做,而是被人性支配。杨守梅老师的事情就是教育领域中“彭宇案”,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就不单单是按照约定的规矩来的,而是加入了很多人的情感。
无论在哪个时代,世界都是复杂的,对于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是强大自己。杨老师所遇到的,可能在每一位老师身上都有,只是程度不同结果不同罢了。我认为在杨老师看来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也是自己的依靠,自己责罚他们是为他们好。我也是教师,我也经历过像杨老师一样的情境。可是,学生不理解,家长更是不理解。作为教师,这种心境是极为尴尬、羞耻和悲凉的。想想看,情急之下,自己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责罚,而学生和家长则大声喝道“你以为你是谁?”终于明白,是自己自做多情了,自己觉得自己是学生最可依靠的人,而实际上人家只把自己当外人,只把自己当成一个教育工人,人家对你的评价只有满意或不满意。
“你是我的依靠”,这是多么温情、感人的一句话,但它只适合在亲人之间,不适合在师生之间。那么,教师还有依靠吗?若有,它是什么呢?7月18日晚,我一个同学发布一条消息,李吉林老师去世了。顿时,我心里一惊。沉默良久,我写下了《送师》。
送师
情景杏坛学道明,
境中稚子仁智生。
之于吾辈恩意重,
门外长揖送师行。
榷山
己亥荷月
悲痛,我的一本书《情境之门》就用了李老师的理论做基础,作藏头诗《送师》一首为李老师送行。李老师是我从大学时就学习的榜样,我很认同他的教育理念,并在我的教学实践中践行。在过去学教师、做教师的岁月中,因李老师情境教学的指引,我没有了迷茫和焦虑,而是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是个大学问,里面有无尽的宝藏可以挖掘。并且,我和学生之间建立了非常好的师生关系。悲痛之余,我又结合杨老师和李老师思考教师的依靠这个问题。
于是,我写下了《湖畔感悟四则》。
其一,坚定自己,不慕他方,读好书,做好学问,凭真学识修为,做好人梯;
其二,建构自己的话语,课堂话语,文学话语,其实,学科、学校也应有自己的话语;
其三,要有家学意识,以留给子孙的态度学习和工作,其实就在眼前。
其四,神级的学习力是教师最强大、坚固的盾牌,受到不公正待遇时,让对手知道自己在像神一样的学习,没有停止学习。
可是,我依然懵懂,没有清晰地自觉到教师的依靠是什么。7月21日,我又看到了李老师追悼会的消息,如梦如幻的画面,至真至纯的情境。不觉,我也流下了泪水。又一阵伤感、悲痛,之后我写下《夫子》一诗。
夫子
满城风雨泪,
一心霜雪悲。
夫子此间去,
嗟叹彩云归。
榷山
己亥荷月
念这首诗时,我又感慨道当年在东师读书时,讲教育史的老师就说李老师是真正的教育家,当时只觉是虚幻的往事,近年才体会到是如此的真实。我崇拜李老师,作为老师,她的依靠不是权力和财富,而是自己的学识和修为。这时,我突然顿悟,教师的依靠应该是自己的学识和修为。记忆的闸门突然打开,我记得这句话,那是春天的时候,在讲到苏轼词《定风波》时,我顺带联系到自身,在那种神交古今的壮怀中,我跟学生说老师成为你们的老师最根本的是我的学识和道德,当时课堂沉静了一会儿,只后是热烈的掌声。当然,我并不是想要博得掌声,而是在诗词的感发下有感而发。
有一个同事,在工作中表现很积极,主动发现事情、解决问题、承担责任,这是很好的,但言行举止似乎在提醒别人自己是中层。本来是件好事,但多少会让人生厌。后来想一想,我也明白了,因为中层身份是教师的依靠。所以,教师的依靠这个问题衍生出的事件,不能单单归因于学生及学生背后力量这一方,教师自身也没有领悟到深处。
追名逐利已经成为教育领域被鼓励的价值观,这很容易被理解,教师追名逐利的话,竞争更激烈,可以促进教育管理方法的更新与丰富。在这样的逻辑下,教师追到了名与利,也标志着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的提升。这是一条从逻辑上和现实中都行得通的道路,可是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任何有效、高效的措施都可能产生副作用。那就是教师眼中只有名和利,领导眼中只有名和利,唯独没有学生,没有学生科学的成长方式。于是,一切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快地得到名与利,要么快速做官,要么快速发财。那么采取的方式就是急功近利,超越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的急功近利,这样的结果就是近来所说的科学喂养。人的认知、情感、思想、经验等这些抽象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都是很重要的。而科学喂养就会导致学生情感、思想的缺失,因为情感、思想的培养是一个慢功夫。一个人的躯体缺乏会导致行动不便,同样一个人的心灵缺乏也会导致一些困境,甚至更严重的困境。
另外,教师过于追名逐利,那么学科建设、学科创新谁来做。有人说靠大学教授来做,中学教师就是执行者,不需要研究。那么,李吉林老师呢,她只是一个小学教师,她的理论被翻译到多国文字公开出版发行。其实,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需要一大批一线教师做好学科建设的基础研究。其实,很简单,无非是实践、记录、反思、总结。但在现实中,却主动地或被动地被名利所扰。
作为教师,我明白学生是我成长的同伴,学校是我成长的乐园,但都不是我的依靠。作为教师,我的依靠就是我的学识和修养。我会在前辈精神的指引下,立足实际,致力于语文学科的基础研究,推动当前校园的写作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前行。
【江一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编剧,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号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实力派作家、诗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胡业昌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词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湖畔弦歌》、诗集《桃花坞雨》《榷山问樵》、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哲学著作《生活世界与艺术境域》、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童音》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荣获教育部关工委和重庆课堂内外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好老师”主题征文特等奖,写作教育事迹被国家级教育人物杂志《中国好老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