榷文(第十四辑)
榷文(第十四辑)
在十四辑《榷文》中,我推出赵轩同学的两篇文章,即《顽皮的被子》和《一碗排骨汤》,这两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以情节设置取胜。这是很难得的,文章写人、叙事、抒情,最难点便在于叙事的情节上。而这两篇在这个方面做的十分精彩,堪称典范。另外,这两篇文章的题目都在考查发散思维,即只给起点,不给落点,要求作者要放开思维,大胆写作。通过这两篇文章,我们也可以琢磨这其中的奥妙。
顽皮的被子
赵轩
读书的日子让人心里温暖、振奋,即使在冬天,也是如此。读了一天的书,美美地睡一觉,是那么幸福,尤其是在冬天,又那么有趣、温馨、甜蜜。
又到了供暖的日子,静谧的晚上,外边北风呼呼地吹着,而宿舍里的温度则恰如仲春。盖好被子,听着外边的风声,我感到爆棚的优越感,可是没过十分钟,却感觉到很热。于是掀开了被子,我渐渐进入了梦乡,不知过了多久,感觉浑身发热,冒汗。
“哦,我热醒了。”我在心里嘀咕,只是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
可是,好几个晚上都是这样。
“顽皮,这被子太顽皮了。”心里想着,我嘴角露出了笑容。
又一个晚上,望着对面的舍友,心里渐渐有了计划,肯定是她给我盖得被子。
“哼!宿舍里这么热,还把被子给我盖得这么严实。”喜上眉梢,我在心里说。一会儿我得和她开个玩笑。
被一阵刺耳的铃声给闹醒了,哎呀,等着抓她呢,可是睡着了。不管了,赶紧去跑操。一圈儿,两圈儿......到了快结束的时候,突然我的鞋被后面同学踩掉了,我连忙出列提鞋。
“轩,今天你怎么跑得这么马虎?想什么呢?”针姐满脸怒气看着我说。
“马虎,当然了,我在想着昨天晚上的事儿呢。”我在心里进行反抗。
我朝针姐强颜欢笑,赶紧跑开了。针姐每次看我都不顺眼,就是看不起我,我边跑边想。
转眼间,又到了晚上,回想起昨晚发生的事情,我坚持不睡着,一定要抓到她。依然是掀开被子,我在被窝里偷看着表,终于十一点了,听到对铺传来轻微的鼾声,我更感到好奇,难道给我盖被子的不是她?
正疑惑着,听到轻轻地推门声,模糊中感觉这个人很熟悉,我屏住呼吸,感觉到有人在我的床铺边用双手轻轻的帮我盖被子,不错,就是她——针姐。
“老班儿!”我不禁小声叫了出来。
“赵轩,你还没有睡着,这样会影响明天上课的。” 针姐笑着跟我说,暖暖的语气中略带嗔怪。
“睡吧!”针姐拍拍我轻轻地说。
“嗯,知道了,针姐.....”我点点头,视线已经模糊。
窗外,夜色如花。北风仍呼呼的刮着,在月亮的陪伴下,星星开心的眨着眼睛。
【江一点评】
“顽皮的被子”这个题目适合开放性的思维,即看到这个题目时,考虑的方向是多元的,只要围绕着被子怎么顽皮写即可。从题目上看,没有审题难度,要求作者写一个关于晚上盖被子的事情,重点在于谁盖,为什么盖。可以是亲人,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同学,可以是朋友,等等。故事可以发生在家里,可以在学校,可以在宾馆等。这些就体现出一种开放性,需要作者自己鼓起勇气,大胆写作。在这个立意上说,赵轩这篇文章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文章用曲折的情节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如同曲折的情节一样,文章中的情感也是跌宕起伏的。作者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是情节设置十分巧妙,出现了两个“误会”,第一个是作者对对铺同学的“误会”,认为她帮自己盖好了被子,第二个是对针姐的“误会”,认为针姐看不起自己。在两个“误会”之间又有精微的波澜。而当这两个“误会”借助顽皮的被子解除时,剧情就变得那么感人,这是一个甜美甚至唯美的故事。文章的结尾也有这种暗示,“窗外,夜色如花。北风仍呼呼的刮着,在月亮的陪伴下,星星开心的眨着眼睛。”这段具有古典气息的文字,用优美的环境回应温暖、甜蜜的心灵。
一碗排骨汤
赵轩
孩的生日,娘的难日。
想起十四年前的今天,妈妈痛苦地煎熬了三天,我这个小家伙才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妈妈说今天要给我过生日,可是我决定今天要给妈妈做一顿饭,不麻烦她了。
主意已定,我悄悄地打开冰箱,拉开抽屉,一袋排骨被我一眼相中,就是它了。一回头,身后站着闻声而来的妈妈。
“闺女,想吃排骨了?”和蔼地说道。
“不,妈妈,你别来。”说着我把妈妈推进客厅,让她坐在沙发上。
“今天中午不许您劳累,你就吃女儿我亲手做的排骨汤吧!”我嗔怪地说。
“闺女长大了”妈妈乐开了花,而我分明看到了妈妈黑发中几根躲来躲去的白发,此时,我干的更加来劲儿了。
学着妈妈的样子,我把排骨放在水中,静静地看着它在解冻,心里着急地想着下一步该怎么办。
“你把排骨先放在水中焯一下,去去腥味儿。”妈妈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过来了,在我身后说。
“哎呀,妈我知道该怎么做,我能行,你就放心吧”没等妈妈说完,我就赶走了妈妈。
我把焯完的排骨倒入锅中,它们宛如一个个小精灵,争先恐后的跳进去。凭着记忆,我把葱段、姜片、花椒、八角放在汤中,调高了火,不一会儿,咕嘟咕嘟,热腾腾的排骨在锅里开心地唱着歌。
“傻丫头,你要用勺子时不时慢慢搅动一下。”阳台上的妈妈一边洗衣服一边说。
“妈——我能行,你不用管了,看你,让你休息一下,你就是闲不住。”虽然这么说,可我心里终究还是有点忐忑,还有些紧张,不知道能不能做好。盖好锅盖儿,调成小火。我走出厨房,来到客厅,坐在沙发上,盯着墙上走得极慢的钟表。
十分钟,二十分钟,哦,终于可以出锅了。香气扑鼻,我沉浸在自己的劳动成果当中。青绿的香菜在汤上浮着,汤上飘着香喷喷的油花,排骨安静的躺在碗底。
“妈,排骨炖好了,我上个厕所,你准备起锅吧。”
等我洗好了手,妈妈已经把排骨汤和米饭放到了餐桌上。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汤勺盛了一勺汤,大吸一口气,忽然想起了什么,心里一凉,苦着脸小抿一口。
“好喝吗?”妈妈微笑着看着我,轻轻地问。
“妈,您放盐了?”妈妈点了点头。
捧着这碗温暖、喷香的排骨汤,我们笑了。
【江一点评】
赵轩这篇《一碗排骨汤》是以情节取胜亲情写作的典范,最经典的部分在于将文章中人物的心理脉络呈现的细腻、深刻。一边是作者,是一个十分懂事、孝顺的孩子,懂得“孩的生日,娘的难日”。于是,作者想让妈妈这一天真的闲下来,自己给妈妈炖一次排骨。这是一腔满满的热情,可是,离开妈妈的指导,真的还不太清楚每一步该怎么办,但还不能向妈妈求助。因为要做到让妈妈闲下来。因此,作者只能勉强自己发自真心的说“妈妈,你别来。”“妈妈,你放心吧!”而自己独自承受紧张和忐忑,于是,“我走出厨房,来到客厅,坐在沙发上,盯着墙上走得极慢的钟表。”这个细节描写将作者的心理表现的十分突出。而另一边,妈妈则是暗地里关注着自己的女儿,在关键时刻给予指导,比如“先用水焯一下”,比如“不时地搅动一下”,最后的是,在起锅时,尝尝汤味,并加了盐,这个虽然没有写,但却比写了更精彩。文章的结尾,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因此,这是一篇以情节取胜写亲情的典范,此外,文章中的细节还可以进一步雕琢。
【江一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编剧,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号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实力派作家、诗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胡业昌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词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湖畔弦歌》、诗集《桃花坞雨》《榷山问樵》、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哲学著作《生活世界与艺术境域》、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童音》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