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里逃生后,如何再坐地铁
发布时间:2021-07-21
最近,一篇《写在死里逃生后》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作者从亲历者的角度详细描述了在郑州暴雨中,自己如何从被淹的地铁获救。
以现在的角度看,虽说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但当置身生死不明的现场,浸泡在齐腰深的雨水中,在黑暗的地铁里呼吸着逐渐稀薄的空气,无助地等待救援时,亲历者们会想什么呢?
他们会不会懊恼,早知道就不坐地铁了?会不会感叹,生命真的太脆弱了?会不会恐惧,难道真的挺不过去了吗?无论想什么,我想大多数人一致认同的是:我再也不要在下雨天坐地铁了。
古人曾用“因噎废食”、“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来形容这种行为。看似匪夷所思,但请想想,你在过马路的时候会注意什么?或许会看红绿灯,或许会观察有无车辆经过,但你几乎不会想,会不会走到一半地突然陷下去。
同样,当你走在街上时,你也许会观察有没有小偷,但也不会担心,会不会突然从旁边某个建筑物上掉下花盆砸到自己。
再比如在地铁里,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考虑的一点是:如果地铁坐到一半被水淹了该怎么办?
我们这样思考的原因在于:我们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每天早上睁开眼,分配系统就像一个精密的管家,将有限的精力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配,“今天穿什么”、“早饭吃什么”、“工作如何完成”、“晚上去哪里约会”等都会消耗一定的精力。与之相对,“我该坐地铁还是出租车去公司”这类问题简直不值得浪费宝贵的精力。
但当这类微不足道的小事突然变成性命攸关的大事之后,我们的分配系统就会混乱,因为在它看来,原本的分配机制会导致你严重的生存危机,但又没有新的分配方案可供参考。
因此,我们的系统索性不管事情重要与否,将精力进行平均分配,它会认为与客户交流和今天怎么回家都同样重要,甚至判定每天能够安全回家才是头等大事,工作什么的都是浮云。
同时,为了记住这个惨痛的教训,它还会不时通过闪回、梦境等方式提醒你,让你仿佛又遭受一次灾难。而为了避免你真的受到伤害,它又会督促你将与灾难相对应的场景、事物牢记于心,例如:地铁、河道、甚至是下雨等等都会引起你本能的抵触。
如果你执意进入地铁,那么它就会一级戒备,变得十分警惕,密切关注周围的一举一动,甚至连正常的地铁开停也会在你心中警铃大作。
当然,以往也有人试图告诉它不必如此紧张,毕竟灾难已经过去了,但收效甚微,由此,抽烟、酗酒等试图通过麻痹它来改善状况的行为应运而生,同时因为分配失衡,在情绪管理等方面我们会变得更加困难,暴躁、易怒甚至与人起冲突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那灾后面对分配系统的这一系列非理性反应,我们是不是真的束手无策?
其实未必,正如之前所说,导致灾后异常表现的原因在于分配系统的失衡,当我们能将其纠正过来,问题自然就会得到解决,那该如何做到?
请你做一个想象:
在你的脑海中有一个小孩和你生死与共。你们共同控制着“你”的这幅躯体。平时你们互相信任,合作无间。但当经历了重大灾害,特别是危及性命的事件之后,这个小孩就会受到惊吓,而他受到惊吓后的恢复速度远不如你。
因此当你已经调整过来,认为可以正常生活时,他却依旧心有余悸,无论走到哪里都提醒你瞧瞧这里,望望那里,别一不留神又身陷险境。
能想清楚这一点,那应对的方法就很简单了。请想想,如果你计划带一个小孩逛街,需要怎么做?
首先,你需要判定这个小孩的阈限,他是一看见好玩的就走不动道,还是说稍微劝劝能走,又或者是虽然左顾右盼但不用你催促,这样你才能决定是带他去商业街、超市还是干脆就在附近逛逛。
同样,你也需要了解一下你内心小孩受惊吓的程度,是一听见地铁两个字就吓得不行,还是说看见地铁的图片才会很害怕,又或者是走到了地铁站才会心跳加速,然后你再决定是明天立即就坐地铁上班,还是说暂时坐公交,又或者先做到看见地铁不紧张了再说。
其次,当你带着小孩上街后,如果他看见一个新奇的事物甚至拉着你想买,最好的方式就是温柔而坚定地拒绝。坚定,用一句话解释就是“我看见了,但我不买”。
当然,这有可能会引起小孩的嚎啕大哭,就像你内心的小孩提醒你注意安全你却无视之后,你也会觉得心烦意乱,此时你不必自责,承认、接纳你的这种不安甚至是无理取闹,温柔地拍拍胸口,告诉自己“我知道你很担心,很不安,但是请相信我”。
最后,很重要的是回到家后要夸夸他,“小明真厉害,那个玩具那么有趣你都没被迷住”、“小美太棒了,平时都吃汉堡包,今天只喝了一杯可乐”,这样孩子才乐于和你出门。
当然,不管你乐不乐意,内心的小孩都要和你一起。那出门的时候,你是希望他哭丧着脸,弄得你兴致全无,回来后抱怨“今天不宜出行”,还是希望他兴高采烈,甚至让你庆幸“今天真是个好日子”?
如果你希望的是后者,那回来之后也不妨夸夸自己“我真棒,今天我在雨中多走了半个小时”、“我今天走到地铁站门口了诶,昨天我连看都不敢看”。
人生漫漫,我们没有必要一直负重前行,偶尔放慢脚步,等等被自己落在后面的小孩,拍拍他的背,或者干脆陪他坐一会,吹吹微风,看看流云。当这个小孩感受到你的温柔和坚定,重拾起对你的信任之后,接下来的路你们会走得更加顺畅。
当然,如果你感觉到超过一个月甚至是半年你内心的小孩还是紧张不安,甚至更加焦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也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