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光明:汉腾上沪籍牌照意味着什么?| 汽车有智慧
截至今年9月,汉腾销量已过4万辆。月销量过5000台,这对于一个新品牌不可小觑。 相对而言, 这个品牌的悄然走红可以说让不少自以为是的某些自主品牌汗颜。尤其对那些动辄就虚张声势的自主品牌来说,不仅低调而且沉稳。相比比较,那些玩时尚,炫酷毙,讲套话,干水军,出怪招,走偏门的传播路子,汉腾还是较为本分地守住了自己的底线,表里一致,真城地对待市场。 看来,中国不缺车,缺的是实在车。
汉腾上了上海牌照,让我刮目相看。这倒不是因为这车,而是一种新的视角,或者说,上海人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的一个侧面。我的敏感并不是来自新车或新的品牌,而是人们对消费的态度,或者说,这是消费的新动向。
如果了解上海的用车环境就会对汉腾的“沪牌”引起关注,而且会感到新奇。因为沪籍牌照对于上海人来说等于是“第二身份”。尤其是对于外地人来说,拥有一张上海私车牌照等于是上了“上海户口”。今天看来就显得格外稀罕,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沪籍牌照现在要比户口还要来得金贵。这决不是夸张,因为户口可以通过政策可以获得,而今牌照不再免费,中标率又低,也就有了幸运之说,与有钱的关联度不大。
所以,我对汉腾,这个才冒出不久的自主品牌很快就得到上海人的青睐感到意外,尤其在沪籍牌照十分稀缺的背景下。这就让我不得不思忖起来。首先让我没想到,其次是为什么,再是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的冒出,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上海汽车消费的历史,以及它的前生今世,不免感慨起来。
因为大家都知道,上海人很挑剔,尤其在选择私家车上非常疙瘩。过去是十万元以内的车不考虑,起步就是中级车。缘由很简单,面子。用上海人的话说,宁可不买(低端车,尤其是自主品牌),也不想坍台。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你是开QQ、吉利之类的车(过去),连小区保安都不待见,甚至会为难你,更不用说向你敬礼(高档小区)。上海人爱面子,买了商品房,住进小区,私家车既是身份(中产阶层攀比成风),也是生活的标配。这种现象可以解读为社会的从众心理,也可以看作是阶层重新划分的显形。
上海私车牌照经历了从严禁到适度放开,再到公开竞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汽车牌照私有化一直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即便是今天,仍旧时不时地被当作新闻炒作一番。过去是为了汽车消费的开襟,后是为了消费的权利,再是消费的公平,以及消费的市场化,等等。从中不难看到,一张小小的私家车牌照所折射的也许不仅是时代的变迁,而是观念意识改变的轨迹。
上海自1949年之后,直到文革结束的1977年,私家车绝迹,使曾经拥有私家车最多的上海成了空白。进入上世纪80年代,冒出了个“自备车”概念,以“Z”字头区别于其他牌照。这是个心照不宣的死灰复燃,也等于股票和拍卖行重新浮出水面。在老上海的记忆里,这是个极有身价的符号。过去家有自备车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用今天的叫法就是私家车。三十余年前,当自备车这个概念卷土从来时,对于大多数人来数,虽与己无关,但好奇难免。
为打破私人购车难的瓶颈,上海早在1986年就开始尝试通过竞拍的方式发放“Z”字头牌照,底价10万元,最高20万元不止。极端价到过60万元(1993年我写过一篇“Z518 沉浮录”,谐音“我要发”的吉利号码报道)。1994年6月起,上海正式告别私人自备车和摩托车上牌无偿使用的历史,实施上牌竞购制度。2000年1月19日起,上海对私营企业及个人生产生活用车实行无底价竞购,延续至今。
简要回顾,不难看到,沪籍牌照对于上海人来说之金贵早就有了这样的意识。记得我采访过上海第一位获得Z字头牌照的黄先生,他对我说过,“当时(上世纪90年代初)我是以海外关系的名义特批一张‘领照单’(上牌额度)。这种意外之喜不亚于中大奖,等于就是拿到了钱(竞拍10万元不止)。”所以,回过头来看今天的牌照竞拍价事实上远没有超过历史价。对竞拍价的上涨不少上海人心理承受得起。
在家门口看到汉腾上的是沪籍牌照,确实让我感觉有点意外。为什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个很陌生的品牌。时间不过二三年左右,但它却在悄无声息地抄了市场的底,抓住了机遇,受到不少人的青睐。在我看来,这款车是以高性价比取胜的车,它的用户群不在上海,印象中在中西部地区,但现在却出现在了上海(尽管是个案 ),这就让我好生奇怪了。
我以为这是车市中的一匹黑马。理由不外乎有三。首先,汉腾首款车选择SUV市场最大的重庆上市,表明对产品的自信;其次,在上海车展上以独特的风格展示,表明对情感表达的自信;再是,展开一系列的文化活动,表明对市场了解的自信。相对而言,人们并没有关注到汉腾,也不可能与现在大出风头的一些自主品牌在传播上可比,但它实实在在地赢得了市场,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汉腾X7在重庆上市时我采访过几位年轻人,他们都不是第一次购车,有的还曾是合资品牌的车主,他们认为汉腾实在有颜值)。我想,上海人接受就是再好不过的例子。为什么这样说?
首先,上沪籍牌照的外地车,尤其是自主品牌,说明这是对品牌的认可的标志。原因很简单,牌照要比车价贵(10万元左右);其次,现在有钱都拍不到,牌照比车更金贵;再是,上海人认牌不认车,拥有沪籍牌照等于是一种“身份认同”。据此,上了沪籍牌照的车等于有了身价。我问过不少上海人,他们很在乎车与牌照的配套,好鞍配好马嘛。即便是沪产的低端车,不少人也上外地牌照。故有人调侃,在上海开外地牌照车多半被当作 “屌死”。我曾问过一些自主品牌厂家,上海为什么很少见你们挂有沪籍牌照的车?回答是,上海不认。为什么?牌照比车价都贵。这难道是理由吗?
看来, 汉腾是SUV市场上的一匹黑马并不为过。截至今年9月,销量已过4万辆。月销量过5000台,这对于一个新品牌不可小觑。 相对而言, 这个品牌的悄然走红可以说让不少自以为是的某些自主品牌汗颜。尤其对那些动辄就虚张声势的自主品牌来说,不仅低调而且沉稳。相比较,那些玩时尚,炫酷毙,讲套话,干水军,出怪招,走偏门的传播路子,汉腾还是较为本分地守住了自己的底线,表里一致,真城地对待市场。 看来,中国不缺车,缺的是实在车。
2017年10月18日于江浦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