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光明:携“小白”壮游亚欧非的“流浪的猫猫” | 汽车有智慧

张贤亮说过,旅游长知识,行走即读书。余秋雨说过,他不在乎头衔,在乎“行者”。故行走,在当下正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人生感悟的表达。尤其在汽车社会里,自驾游成就了不少以此为职业的旅行者和自由撰稿人或称旅游作家等。他们得益于互联网,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被时代所追捧……

这是一个吸引人的故事。

6月10 日晚。在长沙欧蓝德荣耀版上市活动现场,请上一位文静的江南女子上台讲述她的“一人一车一世界”的故事——独自一人驾驶欧蓝德跨越亚欧非,行程37000公里,历时390天的见闻和历险。这使我想起十多年前采访廖佳远征欧亚时也是一人一车一世界。所不同的是,那时有电视台跟着录像。而这位弱女子完全是没有外援和装备下说走就走的自驾游,没有功利的纯粹。她与廖佳不同,外表看,她有粉丝团跟随和“小白”的相伴,以及浪漫的婚纱作秀,其实这也是一种壮游……

当晚,我采访了她。

今天,你应该是明星

采访赵菊阳,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你应该是明星。”她笑着对我说,为啥?我说,你怎么主动与李锐(《爸爸去哪儿》的村长,湖南卫视节目主持人)合影。赵菊阳腼腆地笑了,含有几分羞涩。我说,没关系,女孩都喜欢追星。她马上反应过来,纠正到,“我已40啦。”我忙说,对不起,忽视了眼前这位职业旅行家的资历和阅历。事实上,她的相貌与实际年龄冷不丁会让人误导——娇小年轻。

她自我介绍,我是流浪的猫猫。我好奇地问,为何取这样一个可怜兮兮的名字(网名)?她说,好玩,也没啥含义,就是随便起的。不过,在采访中她还是掩饰不住她的一些个人信息。

“我是一个喜欢自由的人。从小就喜欢旅游。”流浪的猫猫说,从想看世界到说走就走的旅行,完全是听从内心的召唤。用她的话说,她不想过一日三餐守着庸常的生活,工作就像糯米鸡,前途无量更像一句冷笑话。

“这是为什么那?”

我的疑问很多,递给她不少的思考,也不得的正面回答。她说,“我不能再迷茫了,最好的人生其实就在脚下和路上。”她回忆,这是在她35岁前的思考。也就是说,有一天她突然醒悟过来,干嘛要顺着年龄的顺序听从别人的安排,不能由自己做主?

想不到,眼前的这位文静的女子竟有不同常人的想法,想改变自己。这又是为什么?

她说,我是东阳人,在杭州上的学,学的是工科。毕业后在国企上班。收入和待遇都不错,22年前的奖金就拿到了5位数。我说,你为何选择驴友(旅游)生活?“那我也不知道。”回答让我一头雾水。在我的判断中,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见我疑虑。她还是道出了真相。

“我是从‘沙发客’迷上了驴友。”她说,我是先写旅游博客,晒自己的旅途照片产生粉丝之后引起出版社关注,帮我出了第一本书后出了名。哦,原来是这样。那书名叫啥?叫《35岁单生女子的沙发客之旅》。我说,这书名不好。是自己起的吗?她说,不是,这是出版社起的书名。

其实这本书的内容并没有像书名那样暧昧,而是介绍一种穷游的方式——用7500元在香港、澳们、大阪、京都玩了28天的经历和见闻。

由此,流浪的猫猫终于跟着自己的主人赵菊阳出了名。开始把自己定位为职业旅行家和自由撰稿人,或称旅行作家,开始了她的四处为家的漂泊生涯,过上了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像猫一样的自由,也希望被宠着,爱着,但骨子里的叛逆却被她的微笑所掩饰……

我的“小白”和婚纱

当赵菊阳的第二本书《那些冒险的梦,我陪你去疯》出版后,流浪的猫猫不再是可怜兮兮的别名,而是有了一份野心和时尚的先锋。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坚信自己与众不同,坚信世界会因我而改变。”

去年的某一天,在一次车展上偶尔看到一辆白色欧蓝德,赵菊阳一眼就相中了。这是她酝酿已久的环球自驾游的理想座驾。她告诉我,这是冥冥之中的事。手里有30万元的预算,去掉购车款,剩下的就可用在此次出游的花销上。

我问她,你先前开的是什么车?

是韩系车。

这次为何选择了欧蓝德?

这车皮实可靠。

对于每个职业旅行家来说,交通工具的选择至关重要,它是生命之舟。赵菊阳说,“我早知道三菱越野车出名,选择欧蓝德也是我心仪已久的事,开上这样的车出行踏实。”她常听驴友介绍,在路上也看到三菱SUV对自驾游的“忠诚”。当她发布此次出征的座驾是欧蓝德时,不少网友建议她带上各种应急备用工具和配件,沪外炊具和生活用品等。结果她嫌累赘什么也没带,按照自己的随性,就当一次普通的旅行而已。

她可真是大胆而率真,真把冒险当作了一种生活,却从没有想过那么多,就连详细的路书和规划都没有。行走,未必是刻意的,而是随着心灵去远行,没有那么多的焦虑和可怕。每次出发就当作去一次朝圣。张贤亮说过,旅游长知识,行走即读书。

“说实话,我是听一位去过欧洲自驾游的网友提醒才决定的。”她说,这位网友告诉她,三菱在国外很出名,维修和配件都不成问题。后来的旅途经历告诉她,这位网友说的没错,帮她顺利完成了此次旅行。所以她亲切地称这辆白色的欧蓝德叫“小白”。

穿越24个国家,37000公里,跑过不同的路,碾过不同的坑,遇到过不同的气候,看到过不同的风景,欧蓝德所表现的可靠性和驾驭的快乐,使得这位流浪的猫猫不再是“沙发客”的穷酸,背包客的游荡,搭便车的煎熬,而是充满了征服者的自信(她向我介绍,过去穷游的不堪,在越南骑摩托车自驾游时那种“肉包铁”的害怕等),尽管漫漫旅途遇到过不少麻烦和艰辛,但这已是此次亚欧非之旅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有“小白”在,心里就踏实多了。欧洲人告诉她,开三菱20年不用修。

我称她是勇敢者,一个人周游世界,比男人还要男人。她说,其实不是这样的。没有你们想象的勇敢。我其实很害怕,290天里,天天纠结,天天担惊受怕,不知明天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今天会怎么过。好在这些经历或者叫冒险也罢,我都有准备,把它看作此行的存在方式。

这是一个需要抉择的旅行。尤其是在遇到艰险时她就会心里默念自己的信条:“只要1秒,决定你人生从此与众不同。”也许正因为此,她的旅有经历才会精彩,拥有她的受众和粉丝。于是,她的第二本书的书名就叫做《那些冒险的梦,我陪你去疯》。

难道她这真的是在“疯”吗?

带着婚纱在路上,披着婚纱与“小白”合影。这已经成为这只流浪的猫猫掩饰不住的情感秘密。赵菊阳说,其实我也很柔弱,希望在自己的副驾驶座上有一个人陪伴。先前的不为别人而活,单身女子穷游世界,讲诉的是一个人的自我解放;而现在则是摆脱被城市边缘化的孤独,不再像隐身人那样的生活,开始用车辙丈量地球,展示的是豪迈与柔弱在婚纱包裹下的浪漫体验。

那是什么?

一个人的精神放牧。

她,不希望是女汉子

对于眼前这位奇女子,我的好奇与常人一样,总以为她是“异端”。她也有这样的感觉,被人用异样的眼光打量感到尤为敏感。当她此次从亚欧非远游回来时,有人称她为英雄或是侠女等,她都不当回事。媒体、网站、电视台纷纷向她涌来。在鲜花和掌声面前,她显得尤为清醒和淡定。就在我约她采访时,她没有感到意外,交流时像朋友般在聊天,轻松而散淡,即便是实涉及私事她也很大方地谈,始终用微笑面对,那怕聊到困顿和磨难及痛苦也没有失去矜持,娓娓道来,就像在讲别人的故事。

是的。人们对它的举动(旅游和冒险)有所不解,连她自己也表示困惑。但她很快就自嘲,也许我与别人不一样吧,但在国外那都是很正常的呀。不过,她坚持,“选着什么样的人生,实现什么样的梦想,权力就在你自己的手上。”

是啊,我向她问过这样的傻话:你经常外出游家里放心吗?她露出惊讶的笑声:我都40了,还用父母操心?她的反问让我想起十多年前还是学生的韩寒向我咨询买车的事,我也问过同样的傻话:你买车父母同意吗?招来的同样是惊讶的轻蔑。

由此,让我想到了有当代徐霞客之称的余纯顺,为了筹集徒步中国的经费在上海乍浦路桥上修自行车的情景。后来有过接触,印象是一种无奈的悲壮,心底的沧凉,全然没有轻松的感觉。有人这样记述,余纯顺在荒野里徒步的雄姿就像是久违的壮士,充满了阳刚之气,赢得了不少女子的倾慕。

现在想来,这就是个性,来自不同时代的内心呐喊。事实证明,他们才是活在当下的主流。何为先锋和潮流,他们才是。记得2002年第一次采访廖佳时,她对自己的选择(自驾游)作了这样的解释:“千金散尽见人生”。同样,赵菊阳也说过类似的话,把钱财都花在路上一点都不后悔。而余纯顺则不同,他说从徒步中国由“小我”走出了“大我”,甚至是“无我。”

这是不同时代对于“在路上”的解读。也许赵菊阳还没有时间很好地思考过自己的“选择”已被商业社会所包围,在各种光环所笼罩下难以摆脱,已开始讨厌出名后的烦恼。但从她的内心来说还是想回归常态,而不“异端”。

她不希望成为女汉子,也不想被人看作奇人。她希望成为一个普通的人,被看做芸芸众生中的凡人。她对我说,要不是在路上生病,我现在还在路上。在亚欧非第290天的微博上,她这样写到:2016年6月26日从杭州出发,穿越俄罗斯,欧洲,走到了中部非洲加蓬。2017年4月12日,终于安全回到杭州!谨此纪念!

显然,她希望被关注,更渴望被关心。这就是互联网络时代的伟大,一切皆有可能。没有互联网,流浪的猫猫能流浪吗?

然而,这又是个很奇妙的悖论。既要活着与众不同,又要改变自己和世界,同时又想回归普通,成为凡人。这种矛盾,让躁动的时代有了色彩和宽广的舞台。不过,读赵菊阳的文字还是属于多愁善感的那种,并没有超脱,不时有这样的哀伤流露——即使生活曾经欺骗过你,伤害过你,也一定要记得保留心底的善良和脸上的微笑。

尽管这是似曾相识的句式,但我还是善意地说,你倒是有三毛流浪撒哈拉的情愫。她马上接过我的话头,这怎么好比,人家有荷西。

我想,流浪的猫猫并不希望成为真正的流浪者。采访结束时,我只能衷心地希望她有个生活的归宿,不想做乖猫猫,也要有一个温馨的家。

她含笑点头作别。

2017年6月10日于长沙万达文华酒店

此文为汽车有智慧原创内容,特此声明

颜光明
资深媒体人、著名汽车记者。从1985年开始就与汽车行业接触并从事新闻写作,曾先后对汽车业界重大事件做过深度报道,发表观点性文章至今,勤于思考,笔耕不辍。长期关注汽车行业的发展变化,并参与了一些软课题的研究。著有《轮上风流》、《大国汽车》等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