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减少又一因素:精子质量大幅下降
这是JL和F与您共同迭代的第911天。
今天是JL的生日,F祝ta生日快乐,也祝福所有的朋友每天都有好心情。
今天分享的内容来自于得到app的付费订阅专栏《卓客 科技参考》。
最近有一篇文章流传,说美国西奈山医学院研究发现,人类精子的质量正在不断下降,到2045年精子将会消失。这是真的吗?
简单的说,质量不断下降是真的,但2045年将会消失是假的。这期《科技参考》,我们就来说说导致全球人口减少的又一因素——精子质量的下降。
精子质量下降的调查研究
全球人口减少当然有非常多的原因,但如果连决定生育的基础条件,也就是精子的质量都在下降的话,那人口减少就不是某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所能解释的了。真实情况是人类精子质量确实在大幅下降,而且并不是缓慢的,而是在四五十年间明显的下跌。
最早关注精子大幅下降的研究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但那时候研究采用的数据不足够多,参与的科学团体也很少,提出'精子质量正在下降'的说法属于另类观点,反对的比支持的多。
精子质量的研究素材当然来自于精子库,而人类是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开始有大量精子库出现的,因为那一时期试管婴儿技术成熟上市了,保存精子的人数也就多了。丹麦科学家卡尔森(Elisabeth Carlsen)收集了从1938年到1991年间61篇相关的研究,涉及大约1.5万人,发现53年时间里,精液中的每毫升精子数量下降了42%,单次射精量下降了19%,所以综合来看,每次射出的精子总数是53年前的正好一半。
那么,这种快速下降是不是在90年代后就停止了呢?不是,还有科学家统计了1973年-2011年的精子库的样本,发现这40年间精子浓度下降了52%,一次射精的精子总数下降59%。
大约在21世纪初,学界就达成了谨慎普遍的共识,根据这些研究可以肯定的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北美和欧洲地区的男性精子质量大幅下降。
那么,中国是不是也这样呢?是的。我国最大的精子库,中信湘雅人类精子库就有数据:2006年入库合格率是46%,2008年合格率是41%,2010年-2013年在30%-40%之间,2016年是20%,虽然2017年的合格率又回升到了30%,但下降的趋势也依然明显。
在这个大背景下,美国西奈山医学院的流行病学家斯旺(Shanna Swan)出版了一本书——《倒计时》(Count down),专门论述这个问题。这里最惊人的预测是,人类精子数到2045年可能趋近于零,以至于再也不能自然生育,而需要借助医疗手段。
一本科普类图书提出一个骇人听闻的观点,是比较容易畅销的,但这也往往会遭到学术界的反对。
比如,书中斯旺教授使用的数据,就是1973年到2011年男性群体精子数目的统计,然后他在这些零散的统计点中,拟合出了一条精子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直线,代表下降趋势,沿着这根直线往后画出延长线,在2045年的时候精子数量就是零了。那个“2045年人类无法自然生育”的观点就是这样延伸出来的。
但即便不谈论细节,只看这根趋势线,我们也知道是不能这样预测的。因为如果我们顺着这根线往前追溯到1940年的话,男性精子的浓度应该是每毫升1.4亿个,而不是实际情况里的1.1亿个。所以,这条拟合出来的趋势线并不能预测将来,也不符合过去。人类精子数量是不可能在2045年归零的。
可能影响精子数量的因素
如果我们关注证据,也就是斯旺教授列出的研究证据,精子为什么会减少呢?
她给出的第一个理由是,BPA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BPA的学名是“双酚A”,如果你对这个词很陌生,那可能还记得十年前的塑化剂事件。当时,食品巨头统一的很多方便面和饮料中都查出了这种成分超标。它本来只是用于塑料生产的工艺,增加延展性,让塑料不容易破损。但后来发现,把它加到饮料和酱料包中,也有利于产品形态和气味的稳定。在后续的广泛检测中发现,不止是统一这个品牌,很多品牌的方便面也都添加了BPA,而且国内白酒行业的衰落也很大程度上受塑化剂的影响。
塑化剂不止会干扰心肌细胞钙的存储,引发心律不齐,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接触,还会干扰胎儿肝脏基因的表达,导致孩子成年后更容易患肥胖与其他代谢性疾病。更重要的是,BPA的代谢产物有类雌激素的效应,会影响睾丸的工作,影响性别的分化。当年塑化剂事件中最常见的宣传图片就是,一个大葫芦上有一个小点点状的葫芦柄,示意BPA导致的生殖器发育不良。
不过,即便已经定位到特定的一种物质(BPA)上了,我们也并不能说精子数量下降就是它造成的。它也许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毕竟受塑化剂影响最严重的是东亚地区,欧美的食品企业并没有做这样的事,可同样的,全球的精子质量都在大幅降低。
科学家们找到的另一个可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斯旺教授也在书里提到了,那就是温度。
众所周知,人体正常温度在37℃左右,而精子正常活动的温度要略低于这个值,在32℃-35℃才是最适宜的。哪怕温度仅仅高到36℃,其实都会大幅削弱精子的活性。这也是为什么人的阴囊吊挂在身体外,表面有很多褶皱,并且经常出汗的原因。这些特性都有利于它散热降温。
而现代生活讲究体面,比如裤子要笔挺一些、要系皮带,还有城市生活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久坐和开车。在这些场景中,阴囊在一个四面包裹的区域里,散热效果是不好的。还有些人喜欢把笔记本放在腿上操作,笔记本电脑的另外一个名称是“laptop”,也就是膝上电脑,正好说明了大家的习惯。这个动作更是相当于在久坐的基础上,在阴囊唯一一个可以散热的方向也盖上了一层发热源。
此外,还有一个大趋势就是全球气温普遍上升,所有情况加在一起就很糟了。
温度对精子产生的不利影响体现在对DNA的损伤上。2020年10月15日,《细胞》杂志的子刊《当代生物学》就刊登了一篇精子在高温下的研究,结论是以35℃为基础升高2℃,维持2小时的时间,就足够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多增加25倍的DNA断裂。这种过度的DNA损伤会直接损害生育能力。
反对“精子质量下降”的观点
好,即便不能用斯旺教授那样简单粗暴的延长线的方法预测2045年精子就会消失,好像看起来大趋势也是不妙的。不过,有的科学家也对此提出了反对。
他们的观点是:人类精子的浓度和数量虽然有一个平均值,但如果针对个体来看,每次的起伏是很大的。对于受孕这项活动来说,人类精子当前的情况也远高于及格线,不用担心。
当前,健康人一次射精中大约有1亿-2亿的精子,多的时候能到5亿,如果低于4000万才属于不正常,而临床实践中要让女性受孕,需要的量在1500万-2000万左右。所以实际上,绝大部分人已经达到最低受孕值的5-20倍了。
持这种观点的科学家经常用人类的近亲黑猩猩举例,说别看它们体型没有人类大,但一次射精就含有6亿的精子,远多于人类。而且如果用显微镜看,单个精子的活动能力还远胜于人类。人类精液如果放在显微镜下看,正在扭动身体的精子其实占比不高,有一半在定向的游动就很不错了,而黑猩猩的精子在显微镜下看,绝大部分都是活力十足的游泳健将。
这还只是一次的对比。而且黑猩猩群中雌性一旦发情,首领一天可能会射精十次以上。单次是人类几倍,每天又是人类十倍,论起来这位近亲的精子从质量到数量都是完胜人类百倍不止的,但人类依然在顺利的繁衍。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大猩猩,就是那种两百多公斤重的家伙。它们每次射精中才只有5000万个精子,远少于人类,更少于黑猩猩。
究其原因,动物学家认为,这是各种激素根据社群中的婚配机制做调整的结果。黑猩猩的交配,竞争激烈程度远胜于大猩猩与人类,原则上群落首领要霸占每个已经发情的母黑猩猩的发情期,但实际中是经常管不住的,母黑猩猩有一半以上的交配并不是和首领进行的。这样高度竞争的机制就能把拥有更多精液量、精子更有活力、精子浓度更高的特性筛选出来。而大猩猩的婚外情极少,于是对它们来说不存在如此残酷的交配竞争,精子数量也就稳定在了5000万的水平上。
人类的精子数下降,可能更是在今天衣食无忧、有效的药物很多、婚姻制度保障下,自适应的结果。
不过这是整体情况。对于个人来说,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尤其是不要穿勒得很紧的内裤,是提高精子质量最有效的手段。
好,今天的内容就是这样。我是卓克,我们明天再见。
划重点
1. 在过去的四五十年间,全球的精子质量确实在迅速下降。但是,“2045年人类将无法自然生育”的预测是不科学的。
2. 虽然有科学家对人类精子质量下降的现象非常担忧,但也有科学家认为,这是人类对大环境自适应的结果。对于受孕来说,人类精子当前的情况远高于及格线。
3. 对于个人来说,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尤其是不要穿勒得很紧的内裤,是提高精子质量最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