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的杰作《屠宰的牛》
伦勃朗有幸生活在荷兰这个国家的太平盛世里,当了一位成就盖世的画家。伦勃朗的作品,连同其同侪画 家的作品,在荷兰一派繁荣的商人阶层中,拥有为数可观的颇具鉴賞力的粉丝群。尽管如此,伦勃朗的一生高开低走,并非一帆风顺。他早年即在画坛上享有一席之地,也赚了一大笔钱,更成为一位顶尖的肖像画家。然而,多次不智的投资,以及奢侈的生活,导致伦勃朗宣告破产;从那时起,经济的穷困迫使伦勃朗在恶劣的环境中作画。伦勃朗亦遭逢了亲人丧亡之痛。他的妻子萨斯基娅年纪轻轻便过世了;伦勃朗的第二任妻子,韩德瑞克续为伴侣,不过韩德瑞克和伦勃朗孩子当中的两个,均先他而亡。
然而,这些人生悲剧,并未影响伦勃朗揣想生命之美与庄严,并将二者具现于画布的能力。身为一位真正掌管艺术的祭司,伦勃朗的观察力和热情,在濒临亲人之死和身家破产之际并未尝稍减,在绘画技法方面也年有进步,且从未偏离绘画技法的正道。他供奉艺术,而非迫使艺术来待奉他。
《屠宰的牛》1655 木板油画 94x69cm
我特别喜欢他在1655年创作的作品《屠宰的牛》,这是伦勃朗49岁时绘制的杰作,该作品笔触雄浑而稳健,色彩单纯而厚重,娴熟的肌理塑造,作品主体鲜明突出,暗影中空灵而富有变化,尸骸的体积感和空间感极其震撼真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彰显出伦勃朗强烈的艺术魅力,以及不服输的倔强性格。他用真挚的情感和粗旷的绘画语言打破了他早期油画作品中的精细化的描绘,突破了他传统的视觉舒适感官的体验,他以一个客观主义者的绘画态度表现了血淋淋的现实场景。一头强壮的、硕大的公牛被宰杀、被剥离,沉重的身体倒挂于屠宰木架之上,以不屈的X型姿态出现,一抹45度的神秘光源将剥离后的身躯从阴暗环境中凸显出来,有一种极其悲壮的祭祀感。牛骨在浓稠油脂的裹挟下,肌体上的血液已经干枯,血腥味甚浓质感非常逼真和厚重。在公牛尸骸的侧后方,有一个女人探出头来,她那怯弱状态不敢直面这个被屠宰的公牛,又好像是在窥探画家写生的场面,这个生动的羞涩的人物形象与“强悍的暴力画面”呈现出强烈的戏剧冲突感。此时的伦勃朗先生正值盛年之时,命运多桀,因为桀骜不驯的性格以及坚持自己对艺术的主张而被荷兰中产阶层所抛弃,加上家庭结构的巨大变故,他的精神支柱,他心力憔悴,正受着死亡的威胁,或许他受到了意大利画家卡拉齐的作品《肉铺》的启示,于是他勇敢地涉足该题材的创作,借以《屠宰的牛》作品来告知人们,他不惧怕困难的挑战与死亡的威胁,他势要与命运抗争的决心。
《肉铺》卡拉齐 (意大利)
他把“死亡”画面如此直白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他用精湛的艺术手法诠释了死亡的本质,只有敢于面对死亡,生命才有意义。
伦勃朗·凡·赖恩(1606~1669)为荷兰17世纪著名画家。早年曾在莱顿大学学习,后转学绘画,20岁左右成为独立画家。1632年迁居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画家之一。他擅长肖像、风俗、风景、历史宗教画等,而且油画、素描、蚀刻画都有涉猎。他的绘画继承卡拉瓦乔的明暗对比手法,主要利用光线塑造形体,表现空间。在技法上强调绘画形式语言本身的美感,注重肌理表现,还自创厚涂法和用笔杆颜料营造肌理的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