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点滴】​落到细处方为真——记9月5日试卷评讲

落到细处方为真
——记9月5日试卷评讲
前脚才结束了金太阳联考,不出一周,又进行了安阳市第一次摸底考试。嗯,这就是高三。
暑假里主力抓了文言文阅读的复习,重视的是传授,一下子这么两波大联考,许多问题便自然地暴露了出来。
1.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这次的名句默写比较简单,但有一道题却让一部分同学把本该得手的满分给弄丢了。这道题的答案是“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学生写错最多的便是这个“筮”字,大多错误表现为写成了这个“噬”。一个部首的不同,完全两种意思。我让同学们指导我写这个字,果然就听到“左边一个口”的声音……
那一刻,我再次清醒地认识到,错误的发生一定是有他的来由的。这个字,学生的印象里就没有牢固掌握啊。后来经大多数同学纠正后,我问大家,为什么这么写呢,它是意思是什么啊?
台下各种声音,但只有个别人是对的。于是,我请他们每个人都把古汉语字典拿出来,亲自去查一查它的意思。终于,大家明白了这个字的意思——用蓍草占卜。
接着,我正色说道:同学们,说古诗文的背诵,我相信你们基本已烂熟于心,可问起古诗文的意思,却不能全然明白。这样的学习可不牢靠啊!只有清楚了每个字对应的意思,深入地理解了每句话,才能不怕考、考不怕,才能真正地稳固古诗文基础,真正地提高语文素养!学,必求精啊!
2.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一直以来,我都建议同学认真读题,要能读出来对应考点。这次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学生答得较文科班同学来说,普遍偏弱。一道考试“表达技巧”的题目,九成的同学都没有把要点答完。
课上,我问他们,表达技巧有哪些的时候,学生们说得也是七零八落。我知道,这是因为他们不熟悉考点,且没有一个很好的知识导图所致。于是,我再次指导他们翻出复习资料到某某页,认真了解一下关于小说表达技巧的知识纲领。给了他们三分钟的自学时间后,我叮嘱道:希望大家把这块弄明白之后,继续养成读题——读考点的好习惯,并且能够逐步拥有知考点的能力,慢慢把文学类文本阅读这道题目答得趋进满分。
3. 归纳,不是简单的概括,是一种逻辑能力。
实用类文本阅读,我一般讲得较少,因为同学们大多都知道。可是这次,我在二次批卷的过程中,却发现了同学们普遍答得并不好的情况。看似都写了满满当当的三四个点,但细看却发现其中两点甚至三点都是一个方面的内容!
虽则这种情况以前也有,而且我也多次提醒要从多个方面去概括,去总结。但是,这次学生的条理却显得很糊涂。于是我明白了,这是一种逻辑能力的缺失,而逻辑的缺失,单靠往日的经验显然是显得很薄弱,难以应对更多的考试。于是,我很细心地一步步引导他们,找出得分点的特征来,并指导他们思考问题的思路。
这道题是解决了,但我想,以后的题目,我可能还要继续细化,去看看学生们到底归纳得怎么样。是否有了些长进,或者又有新的问题出现呢?
一节课下来,只评讲了一半,但学生们始终在跟着我走,大脑在思考,嘴巴在发言,手里记着笔记。这大概就是因为我的每一个点都点到了他们的要害处,并且对她们进行了要求,所以我感觉很累,但是也明显感觉到课堂的效率很高。学生的眼神里始终在闪着光芒,有迷惑,有疲倦,也有顿悟。哦,还有一丝欢愉,在我偶尔调皮的时候。
学校里一直在强调的落实,我想应该就是有针对性地准备、要求并且解决吧。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调动学生更多的自主性。这点我还需要再努力加油,因为学生留给语文的学习时间,真的除了课堂,几乎就那么点自习课啊。
2019年9月5日星期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