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用屁股打拳!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

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和美太极

打拳的时候臀应当在哪里?猛一下子很多人还真回答不上来。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却被人忽视的问题。
《拳诀》告诉我们:“前脚必直,要与臀、大腿、身法一段,脚跟与臀一片。”
臀乃全身的重心所在,臀在哪里,重心就在哪里。臀放错了地方,力就发不出来,或者不严密。所谓体力,主要是重心移动产生的的冲击力,不难发现,脚的踩力,膝的跪力,归根到底都来自臀向下的压力,向前的击打力,来自于臀向前运动的冲击力,向左右的靠发劲,来自于摆臀的惯性力。臀才是人身各种力的总枢纽。虽然这些力归根到底起源于脚蹬地的反作用力,但是,如果没有臀的统筹,就形不成全身的整体劲。
《拳经》告诉我们:“下身之所重者在臀,宜与肩相应而成一片。
肩过右则摆右,要陡然相冲而带压下,故一身之筋节俱紧贴敌人身上,所谓百法收来无空间是也。”把这两种论述放到一起,就可以得到比较完整的结论:臀应当在前脚跟,膝应当在前脚尖,肩应该与膝、前脚尖上下成一垂线,发力时瞬间过尖,臀应当与肩的运动协调成一片。这是前坚后箭步的一个要点。听起来好像很新鲜,其实这是人的“本能”反应,不用学就会。

起来很听新鲜,到底怎么用屁股打拳?

第一,臀移向前脚才走能向前。
慢走时臀由后脚移向前脚,小跑时臀一直在前脚,这不用学就会。臀如果一直在后脚,走不出去。搏击时“上不停手,下不停步”,当然臀向前脚拱。其实孩子们打架就是这样抓挠着向前走的。这是动物的本能。
第二,臀移向前脚才能用上劲。
或者说,向前发力时臀必移向前脚。比如用铁锹铲土,就是臀向前找脚跟,膝在前脚尖,肩与膝、前脚尖上下成一垂线,肩与臀用力方向一致。男人不用教,都做得很标准。一般女人使用铁锹向后撅着屁股,用不上劲,需要教才能改过来。用笤帚扫地,不用教,都会臀向前脚跟方向涌动,肩找膝前,这样才能把土扫出去。臀要是坐在后脚上,连扫地也扫不出去,不信你就试试。
第三,臀移向前脚才能欺身占位。
臀在前脚跟,膝在前脚尖,肩与膝、前脚尖上下成一垂线,这就叫“三盘对天”,入身之时,我之臀必对前脚跟,才能将他重心冲偏,这就叫“欺身占位”、“紧倚门墙”。臀冲过去了,全身各环节的劲都紧贴在敌人身上,使他没有运作空间,这就叫“百法收来无空间”。使跌法,也强调把臀贴上去,才能摔他个结结实实。入身之时最容易出的问题就是“撅屁股”,脑袋进去了,身体没进去,做不到“欺身占位”、“紧倚门墙”,到处都是空,不挨打还等什么。还有的正相反,脚进的挺深,臀和头都没有进去,腆着个肚子,这也得挨打。还有的也知道进膝,也知道进肩,但是不知道后膝前射,后面拖着一条腿,臀当然进不到前脚跟。步子又大又笨,什么技法也用不上。
第四,臀压向前脚根前脚带能“坚”。
臀压在前脚跟,前脚就“实”。臀压在前脚跟,小腿骨必然向前倾斜,成为跪膝状态。这样,前腿就不怕踢,不怕撞,不怕勾、摆、跪、蹩。谁都可以试一试,也许你根本没练过武,只要你把臀压在前脚跟,谁也勾不倒你。反之,你武功再高,只要你臀不在前脚跟,一勾就倒。所以,你要想用勾脚跌法,必须先把他重心推偏,他臀不在前脚跟就好办了。你要想毁他的膝,必先使他的臀离开前脚跟,小腿骨向后倾斜就成弱膝,经不起踢踹碰撞。拳经说:“脚法之用力,总在于膝头、臀,不然何以谓之坚?
第五,臀还是保持平衡的重要器官。
如果你会推独轮车就会明白,推车时臀要不断左右摇摆,不然就会翻车。骑自行车也一样靠臀保持平衡,大撒把时更明显。搏击时,臀要要灵活而稳定。所以拳经说,臀应当与肩成一片。肩向前射,臀就向前,肩向后靠,臀就向后,肩向右闪,臀就向右,肩向左击,臀就向左。
第六,臀本身也“是重武器”。
具有强大的攻击性。肚打、胯打、背打、靠发、坐莲,横冲直撞,臀皆有功焉。但是,一般来说,臀也不要超过前脚跟,不然就不稳定,劲发出去收不回来,前栽。臀的位置与步法有密切关系。两脚距离过远,臀不可能放到前脚跟。因此,不管上多大步,后脚要紧紧相随。“鸳鸯脚”也罢,“雌雄脚”也罢,两只脚本是一对“夫妻”,不能让人家“夫妻分居”,离得老远。我们常见的大马步、大弓步是典型的“夫妻分居”,臀也就没地方呆了,只好坐在两腿中间,成了“双重则滞”架势。可见,解决不了步的问题,也就解决不了臀的问题。其实,全身是一个整体,臀是这个整体的重心,所以,臀这支“主力部队”的行动要与身体各部队的行动协调统一,形成一片整劲。所以《拳经》一再告戒我们:“此法需要记清一片而下”。“总之,肩随手,手随身,身随臀,臀随大腿,大腿随膝头,膝头随脚,一齐而入”。
臀找前脚跟的一个技术要点是尾闾前兜。尾闾前兜,气就会沉向丹田,胸虚腹实。臀、胯朝前攻,做到“百法投来无空间”,尾闾后弹,就会引起“脊尾颠颤”,发出“冷惊脆快”之力。所以,内家总是说要“敛臀”,不要“撅屁股”。其实这也是一个不学就会的理论,你用铁锹铲地时尾闾一定是向前兜的,你推独轮车时尾闾一定是向前兜的,而突然后弹,做到脊尾颠颤的。前坚后箭步才是真正符合《拳经》要求的架子。

结束语:

我们练拳的目的不过是在不断地加强这个运动过程的记忆,使它成为习惯 ,成为本能。练成本能我们一般采用的方法就是不断重复它,所以大家要做到“拳打万遍!”

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公众号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