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笔记:雨做的云
梁东方
好不容易有一场雨,一场芒种时节的雨,雨后竟如秋凉。秋凉飒飒的天地之间,是久违的云,变幻着各种各样的造型的云。这一下就激发出来似乎只在遥远的儿时才有过的举头看云,看云的各种变化的无边乐趣。
在有云的时候,只要这样仰望着天空,就可以一直津津有味地看下去,看很久很久直到脖子酸了也还不愿意停下来。因为自己根据那云的变幻已经为它们设计了复杂的情节,云上云中的仙人驾驭着各个不同的云影在天空中自由驰骋,好像已经连带着让自己也跟着他们在自由地飘荡。
云在天上,因为有水汽无雾霾而形成海边的云才有的万象之状,像是海边,像是欧美,还像是新疆西藏。总归洵非华北平原上通常那样,天空总是沙漠一样的平淡面貌。
这场雨与雨后的云,云卷云舒的细节,让人突然意识到它们已如星星月亮一样从现代人的生活中退场。一方面是雾霾遮蔽了天空,一方面是沙漠化地下水漏斗已经让大气失了水分的滋养,连云也难以形成。如果不是这样在风力很大的季节里,有这样一场绵延了一天一夜的雨,天上的云就还不会光临。每年麦收前后已经是看云的一个时间关口,过了这个时间节点再想看如此丰富多彩的云,那就很难了。这就是我们厕身其间的大地和天空的自然现实,这就是我们挥之不去的环境。
至少还有今天的云可看吧。
于是就什么也不再想,只一门心思地去看云,骑车追出郊外,在没有建筑遮挡的广袤的大地上去看云。
只要找到那些可以成功地避开电线的角度,实在避不开就忽略电线的存在的角度,天空和天空上的云所造就的广大和神奇就会让你惊叹,就会一再刷新你过去的记忆。有了云的天空竟然会是这么美不胜收,有了云的天空竟然是如此立体如此彩色的庞大存在!
即使是没有了云的云之外的天空,也在青色的浓淡之间,成为所有云的底衬一样的大有意味的背景。透明的空气之间丝丝缕缕看不见的气息直接连通着上下,连通着你和云、和云的蓝色背景。你的脚步在世界上质量最高的宽银幕电影的银幕上,你的身影在宇宙中只有它是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球上。这样的判断货真价实,不容置疑,甚至现实比这样的判断更其美妙,更其陶然。
云的造型是复杂的,是哪一片和哪一片都不一样的。云的边界是含糊的,从来都没有整齐划一的一刀切的痕迹,即使偶尔有那种类似人工的笨拙形状,其边缘也依然充满了妙不可言的参差。
狮子头也好菊花也好奔马也好,不管凑巧形成了什么样人间可以对应得上、不能对应得上的神奇造型,它们的体积都超乎想象得大,它们的面积都是只有巨人国里才用得到的广。按照这样的比例去想象云天之上的神仙,一下就能让人折服,折服于他们的大,折服于自己的小。和他们相比,人间的林林总总恩恩怨怨都是荒唐无稽的,都近于差可不计。在天空一直有云彩的古代,在截至几十年前天空一直有云彩的人类历史中,以仰望云彩仰望星星的天空审美为基础的信仰和崇拜,都可以在一代代人那里如此直观的获得。即便充满了劳动经验的“看云识天气”农谚,其实也是这种审美与信仰的实用主义衍生品。
以前的人们虽然没有高楼大厦汽车手机,但是他们有清风明月和漫天的云彩。得失之间,就是我们永远也无法追拟的人生享受。好在今天这样的人生享受真地就突然再次界临了人间。需要做的就只是赶紧抓住机会,赶紧冲出城去,赶紧在漫天的云彩之下去漫行徜徉、去流连忘返。
穿过城市穿过乡村穿过街道穿过桥梁,还没有抵达没有建筑的郊外,其实高天上充满了云彩的享受已经遍洒人间。那些雨后的水洼中倒映出来的天光云影,已经形成了与平日里迥然不同的神奇光感和空间感,只是车辆行人一仍其旧,无暇顾及而已。还是到了没有直观的现代痕迹的郊野里,云彩的主角地位才会自然地被置于每个奔忙的人眼前。
在不受干扰心无旁骛的专注中,天空中云彩和云彩在大地上制造出来的光影,突然就成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我们在儿童一样的专注中,只对着云彩赞叹和发呆。
这样追逐着看云的经历,给人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是我们对往昔美好生活的一次不期然的回顾,也是我们对既往一切美好天象与环境的一次回光返照式的告别。在一个没有了云的地方,重新看见了云。这一天应该刻到历史的石柱上,像水深线一样,成为一个醒目的并且期待着什么时候能重演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