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宋太祖十一世孙,却半生在元朝做官,还受元帝礼待,非议极大
提起赵孟頫,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书法家了,他与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除楷书外,他还擅长草书、篆书等多种书体,书法上的成就可谓高矣!同时,他在绘画上的成就虽然鲜少有人注意到,但他却是绘画史上不可忽视的存在。除书画外,他的文章和金石也搞得不错。可以说赵孟頫是文艺全才了。这位在艺术上颇有造诣的人,还与赵宋皇室有血缘关系,但他的血缘身份与为官经历却有着撕裂之感,常常为后世所议论,他艺术生命背后的颠沛命运,常常令人扼腕。
一、少年聪颖初显
赵孟頫幼时便表现出不凡的天赋,“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小时候的他,就已经具备了过目不忘的本领,显露出文学天赋。
这里我们也不得不提起他的身世,虽然明面上来讲,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也算得上是皇亲国戚了,但其实,他乃至于他的家庭并没有因为这一身份而过上多么奢侈的日子,他的父亲在他11岁的时候便去世了,顶梁柱的去世让这个家庭举步维艰,甚至赵孟頫的母亲曾经对他说:“汝幼孤,不能自强于学问,终无以觊成人,吾世则亦已矣!”说完这句话,母亲潸然泪下。
所谓的“世孙”,好像只是一个噱头罢了,不然母亲何至于说出“如果你不好好学习,难以长大成人,我们家也要完了”这种话呢?为何皇亲这一身份没太大用处?或许是因为血缘关系已显得有些疏远了,或许是时局动荡所致,但无论原因如何,赵孟頫听进了母亲的话,日后发奋学习,再加上天赋的加持,学业上自然是有了很大的长进。
在14岁的时候,他因为父亲的原因做了官,但是后来南宋灭亡,他自然也成了一闲散人士,在家自学。
赵孟頫像
二、得仕元朝
作为胜利者,元世祖对待宋的遗臣总的来说还是善待的,加之新朝初建,需笼络人心,因此他也很重视对遗留人才的寻找和重用,赵孟頫便是其中之一。
上文提到,南宋灭亡后,赵孟頫便闲居在家自学,这时恰好赶上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皇帝的诏令在江南搜寻隐逸的人才,赵孟頫便通过程钜夫进入了元世祖的视线,史书载赵孟頫“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 颜值高,气质好,首先便在形象气质这块征服了元世祖,世祖见到他后相当喜欢,当时有人说赵孟頫与宋朝宗室的关系密切,认为世祖不应该对他过分亲近,但世祖对他的喜爱显然要大于这些政治上的小细节,他仍然对赵孟頫十分亲近,并且后来也对他颇为重视,如让他起草诏令后夸他“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这可以说是极高的评价了。除却世祖,仁宗对他尤其重视,礼遇有加。赵孟頫历经四代皇帝且得到善终,这不得不说是他的才能与魅力所影响。
元世祖忽必烈
同时,他参与政事期间提出的一些建议,都可以看出他的政治才干和优秀的洞察能力,如对贪赃的惩罚以贬值的宝钞数额为标准显得不够与时俱进,劝说彻里向忽必烈进言揭发桑哥等。可以说,他出仕元朝的这段时间里,仍以儒家思想指导自己行事,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三、仕元的复杂心境
身处宋元两个朝代之交的赵孟頫,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中,那么他对这两个朝代的感情究竟如何,也成为了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话题,毕竟人们都希望在他闪耀的艺术生命之下有一颗纯洁赤诚的心,也因着这一人之常情,赵孟頫出仕宋元二朝的经历自然引来了极大的争议。那么,赵孟頫为何做出出仕元的举动?他的心境变化又是怎样的?
赵孟頫虽然名义上是宋朝宗室,可是他并没有获得与这一身份相符的政治地位,且在宋朝灭亡时,他尚且年轻,小时候所受到的教育多是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他自然也想要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理想,避而不出固然可以守住名节,但却无法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且在程钜夫南下寻找人才前,赵孟頫已经多次拒绝元的入朝邀请。但次次邀请也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此时他的心里也非常纠结,最终入仕元朝的决定,他也是顶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做出的,而且当时已有不少名士出任元朝,在这一大趋势下,他最终做出这样的决定我们是可以理解的。
盛极一时的元朝
但是当时一些仍未对元朝低头的文人自然对他的行为表示不满,如曾经的好友郑思肖,便因此与赵孟頫绝交,也有一些朋友对他进行了劝说,可见当时的环境中,对他的行为不解的大有人在,毕竟身为大宋宗室,做出这样的举动,实在让一些人出离愤怒。但在元的官场上,同样有人因他的身份对他怀有恶意,可以说,他处在两方的漩涡之中,里外不是人。
他内心也很纠结,这复杂的心境也能从他的诗词中看出来,比如他有名的《咏逸民》组诗,便能很好地表现出他的想法:“采采山中薇,愧尔肉食人”;他也曾对厌倦官场辞官回乡的友人说“吴君之心,余之心也”;在最后,他对自己的总结是“一生事事总堪惭”……
总的来说,从赵孟頫仕元这一事件上我们可以窥见历史洪流席卷而来的冰山一角,时代的变迁会映射到每一个个体的身上,而且这种映射是无声的,也是深刻的。
赵孟頫画像
四、极高的艺术造诣
我们对赵孟頫的印象大多来自于他的书画水平,如他的画作《秋郊饮马图》、行书《洛神赋》、碑刻《胆巴碑》,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作品。
他的书法作品继承了前代大师的特色,如王羲之、颜真卿,同时也兼有自身特点,最终沉淀自成一家,即是“赵体”。他的《胆巴碑》“古劲绝伦,品属第一”,仍是今日书法习字练习的极好范本。
《胆巴碑》
在作画上,赵孟頫推崇传统,重视画作自身的审美功能,他还强调“书画同法”,其代表作《秋郊饮马图》便将他的艺术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画中的马与景物都各具特色,线条简约灵活,动人的景色扑面而来。
《秋郊饮马图》局部
同时,由于受到佛教的影响,他的作品中也含有一定的宗教特色,他对佛教的信仰,也表现在一些作品中,如《鹊华秋色》等。
《鹊华秋色》
在之后的明清两朝,大众对他的艺术作品及理念也有着很高的接受程度,他的作品影响着一代代人,从而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与进步,可以说,他是中华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
文史君说
赵孟頫以书画闻名,是我们所熟知的艺术家,但同时,他的命运也极其坎坷,他本是宋朝皇室,却没有享受到身份带来的相应的地位;他的父亲在他幼年时去世,由母亲一手带大的他勤奋学习,有着兼济天下的情怀。最终他在局势和自身理想的影响下步入元朝廷为官,在这个过程中,他承受了极大的压力,有时人的误解,也有朋友的决裂,还有自己心理的纠结,但他在自己的位置上兢兢业业,努力做好对百姓和国家有利的事,在艺术上,他擅长字画,艺术造诣极高,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明)宋濂:《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版。
马倩影:《赵孟頫仕元事件及对文坛的影响》,山西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陈博涵:《赵孟頫仕元初期的现实思考与文艺主张》,《殷都学刊》2021年第2期。
张文澍:《踟蹰于末世天胄与新朝显贵之间——寻绎赵孟頫降元后的仕宦、著述与书画生涯》,《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师大春秋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