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晓老”引出的话题
同饮一溪水的老同学今日来访。一进门就慷慨地夸奖我“吾晓老”。被表扬的感觉真好,让我又平白地年轻了一回。可我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这是恭维话,他懂得“道人三个好,尤见喜欢缘”的道理。时间老人是最公平的,岂有“吾晓老”的道理;但求心理年龄不老就OK,一切顺其自然,优雅地生活、坦然地面对逝去的时光,老去的是年龄,不老的是气质。
我顺着同窗乡邻的话茬开玩笑说:阁下有所不知,吾晓老也有烦恼,且听我细细说来。话说老祖宗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分别在其名字后加上“伯叔哥记古”的后赘词,以区分尊卑长幼;比如阿二伯、阿五叔之类的称呼,正如晚辈要称呼阁下叫四伯,是一样的道理。可本尊因为吾晓老,看起来总是长不大,因而对我的称呼后面所能添加的后赘词,只能介于“哥记古”之间,被称之为“仁哥”已算是荣幸之至,比起阁下的称呼来,还低两个级别呢。
纯属开玩笑,逢场作戏笑一笑十年少。被称呼什么都不要紧,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华夏大地,礼仪文化源远流长,谨记敬人者人恒敬之的格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
来访者比我年长三岁,因为是同学关系,彼此之间直呼其名亦无妨,但我更习惯称其为许医生。在尊重对方的同时,也是自身素质的体现。
我们之间虽说是老乡,可现在各自住在一南一北,见面的机会屈指可数。老乡见老乡更多的共同话题是一起回忆过去,叙说在老家时难忘的片断,娓娓道来。他饶有兴趣地回忆说:村里的同龄人分别是许春玲、罗桂英和罗水兴,加上他本人共有四位;我的同龄人就更多了,我们是“解放牌”的,包括他的二嫂许春玉在内,光磜二队就有五位。
从小学到初中,我们都是同班同学。在老家时,全校1至4年级挤在一个敞口的厅堂中上课,只有一位老师负责全校的教学工作,全能的振梅老师,集校长、老师、炊事于一身,以教学语文、数学为主。振梅老师教的唯一一首《打砖歌》依稀还记得,歌词是“今天打砖,明天打砖,打砖腰骨痛臂骨酸……”。对于五音不全的振梅老师而言,要他教音乐实在太难为他了。
初小毕业共有五位同学,其中仅一位女生叫林春蓉的,毕业后回娘家长潭白马小学就读高小了;老许同学对这位女生印象深刻,闲聊中特地问起关于她的事。
许先生偕夫人一起来。他夫人周女士于场卫生院退休。说话自信、底气十足、有女强人气质的周女士,曾独当一面开了一间兼有门诊功能的药房。退休后老俩口居家安享晚年。
记录生活,分享快乐,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