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的保长,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人类之所以能进步,国家之所以能富强,社会之所以能安定,根本就都在于政治。”政治制度不仅仅与那些位于政治与权力中心的人有着密切联系,更与生活在那些权力所管辖的范围内的人民息息相关。
一个国家不管是经历多少次分分合合,只要这个国家依然存在,就避不开政治漩涡。每个国家都有一个拥有最高权力的统治者,群龙无首必然大乱,国家如果没有领导人也会造成大乱。
中国是渐渐从封建制度的国家变成了民主主义国家的,领导人以及位于政治中心的人不停变换,政治制度也不停变换。
在不停的变换之中,每个时代的各个官职所拥有的权力大小也各不相同,在民国时期有一个叫作保长的官,这个官职如今早已没有了,那么当时“保长”这一官职所拥有的权力以及管辖范围有多大呢?“保长”又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呢?
保长身份牌
保甲制
与“保长”这一职位息息相关的制度是“保甲制”。
保甲制度是中国古代就有的制度,这一制度在封建王朝长期延续下来。百家思想产生之后,封建统治者就有各自所奉行的思想,将百家思想与治国思想融合以达到更好的治国之法在当时是十分常见的。
诸子百家之中,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是最常被统治者引以治国的思想,其中儒家思想中的政治学说就是将国家关系与宗亲关系融为一体,将家族的观念纳入了君统观念之中。保甲制度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之下随着时代发展演变而来的。
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王安石是一个在政治上也十分活跃的人,他曾发起过一次在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变法,在变法中所推行的就是保甲制度。保甲制度是以“户”为单位,王安石当时推行的是以“十户为保”。
民国初期,中国接受到的西方文化日益增多,西方的政治制度是以个人为单位的,受此影响,中国也废除了保甲制,但保甲制毕竟是在历史上存活了多年的制度,即使已经废除,各地也依然实行着与保甲制类似的制度。
保甲制度在封建王朝始终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保甲制的管理之下,能更好的控制百姓,也能减少一定的军事支出。
1930年,国民政府实施了一场对红军的军事“围剿”,当时的国民政府与红军之间争斗不断,为了更好地控制百姓,国民政府想起了已经废除的保甲制度。
当时委员长在江西督师,“围剿”红军的进度一直缓慢,成效也达不到预期的想法,委员长认为,要想更好地完成“围剿”的任务,就一定要获得更多的民众支持。
任何想法与办法如果不付诸行动就只是空想。国民政府要想获得更多民众支持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民众自发参与“围剿”,另一方法就是在制度与法令的约束下让民众参与进来。委员长便想到了试行保甲制。
制度的试行不是想到就可以立刻做到的,稍有不慎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得整个政治制度崩盘。因此委员长在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一个地方自卫处,用以研究保甲制度并草拟法规。
地方保长
1931年,委员长在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在江西先行试行保甲制。他将江西的43个县编组保甲并且直接撤销了一些自治组织。之后不久,国民政府将这一制度推向其他各省。
保甲制度的根源不在国民政府,而是过去就有的,但具体的内容与过去依然有所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保、甲的划分上。
王安石变法时期推行的保甲制是以“十户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的,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的保甲制的基本形式也是十位进制,所谓的十位进制就是“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十保以上为乡镇”,可以看到,其所管辖的范围是逐一扩大的。
王安石
巨大的牢笼
保甲制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百姓,国民政府在实行保甲制时,委员长曾经表明,保甲制就是为了更好的实行军事管理,这意味着在这个制度下,国家将会变成一个囚笼。
要将全国变成一个巨大的牢笼,使得国家的每个人民都彻底掌控在政府的手中,就要有强硬的手段。国民政府采取的强硬手段就是“联保连坐”。
所谓的“联保”就是指一个保中的每一户都互相关联,每户人之间联合作保,其实也是有互相监督的意味在其中。
“联保”要求户与户之间互相监督,一旦有一户人家犯下了政府不容的错事,另外九户人家都要前去揭发,否则一旦被政府发现,那么十户人家将会全部被定为有罪,这是“连坐”。
这种“联保连坐”的做法有好处也有坏处。
联保连坐
其一,“联保连坐”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减少民间犯罪犯错的概率。政府不可能时刻盯着百姓防止百姓犯错,在这种保甲制下,每户人家想要犯错时都要三思而后行,要想清楚有多少眼睛盯着自己。
其二,政治场上时常出现官官相护的现象,平民百姓之间也会出现“包庇现象”。人类是群居动物,人们在社会中总归会有一些牵扯,有时就会碍于情分选择对犯错之人视而不见。但在这种“联保连坐”的保甲制下,谁都不敢冒着连累自己全家的风险去包庇别人。
这种制度的坏处也十分明显。
在这种制度下,人人提心吊胆,尤其当时国民政府与党之间冲突不断,稍有不慎百姓就会变成“罪人”,人们深受精神上的压迫,甚至不敢自由言论,国家与其说是国家,不如说是监牢。
保甲制
保长
一个国家被分成许多地区,每个地区有被中央下派的领导人,在保甲制中就产生了“保长”这一职务,那么“保长”放到现在来说相当于一个什么职位呢?
保长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村长。
那时候保甲制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也就是说一保大概有一百户人家,保长管理的区域范围就是这一百户人家的范围。
现代社会中一个村子就有几十上百户人家,村长管理的区域就是这几十上百户人家,可以说村长与保长管理的区域以及拥有的权力也是一样的了。
保甲制
中国的人口是在过去几十年中渐渐增多的,民国时期中国人口还不算多,中国的土地面积却一直以来就很多,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地广人稀”。
因此,即使只有一百户人家,但一百户人家所占的区域也不小了,所以当时的保长能管辖的范围比现在的村长要大一些。
严格意义上来说,保长并不能算是一个官职,权力也不大,只能为当地人民处理一些繁琐小事,但无论如何也是有着百来户“属下”的职位了。
除此之外,保长的职责自然还包括监督当地人民。一户犯了错,另外几户举发的时候无地举发自然就举发到保长那里,由保长决定下一步的做法。在当时这种制度下,保长的这一职责就很让百姓惧怕了。
保甲制
国民政府原本对保甲制予以厚望,但由于那些公正的人都不愿意担任保长这一职位,愿意担任这一职位的人又总是以权谋私,导致这一制度的效果其实并不好。
如今保甲制早已不见踪影,中国也早就不再是牢笼,人民可以自由言论,百姓安居乐业,中国国力也日益增强,这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件幸事,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一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