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张 ‖ 实学广见——阳平束皙世家
束皙字广微,阳平元城(今河北大名东北)人,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古文字学家、文学家,具体生卒年不详,大致生活在张华辅政前后。束皙的父亲束龛,曾任西晋的冯翊太守。祖父柬混,曾任曹魏时的陇西太守。父祖在当时都很有声誉。
束皙自幼受家庭影响,十分好学,以博学多闻而为世人所称道。他年轻的时候,曾到洛阳、长安一带游学,并在国学里学习。曾经有人问国学里的博士曹志,谁是当今世上好学的人?曹志回答说:“阳平束广微,好学不倦,人莫及也。”(《晋书》卷五十一)。束皙回到故乡后,当地官府屡次察孝廉,举茂才,要推荐他去做官,都被拒绝了。
太康年间(281-289),阳平郡全境大旱,所辖六个县险些颗粒无收。束皙被人推举为求雨之人,三日后天降大雨,解决了干旱问题。阳平郡的百姓们都很感激他,认为是他的真诚感天动地,专门写了一首歌谣来纪念他,其内容是:“束先生,通神明,请天三日甘雨零;我稷以育,我粟以生,何以畴之,报束长生。”
但束皙不慕荣华富贵,生性恬淡,不愿出仕为官;只因文采出众,被大臣张华看中,召为府掾。不久,司空、下邳王司马晃又请束皙赴府为吏。束皙和张华情趣相投,才识相当,最后还是做了张华的属官。后来又转任佐著作郎、博士,曾修撰《晋书》中“帝纪”部分。赵王司马伦擅权,杀害张华一家。束皙深以为恨,坚辞司马伦聘其为记室之职。束皙辞职回乡后,以教授门徒为业,不到40岁就死于家中。
束皙在骈俪文风兴盛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崇尚实学,专务古文,是当时极负盛名的文字学家、文学家。
束皙最大的学术贡献,在于整理了一批战国时期的竹简。太康二年(282),汲郡(今河南汲县)有个叫不准的,盗发了一座春秋战国时的诸侯王墓,据说是魏襄王(安釐王)墓。出土了竹简数十车,每简长约二尺五寸,上面有用漆写成的蝌蚪文字。由于不准在盗墓时曾烧竹简照明,故竹简散乱,损毁得非常严重。待到官府收集后,已经是“烬简断札”,文既残缺,不复诠次。又因为是六国时的古文字,学者识之甚少。晋武帝司马炎便命令秘书监负责辨认校勘整理,“校缀次弟,寻考指归,而以今文写之”。束皙当时正任著作郎之职,使受命整理这批竹简。经过不懈努力,束皙等人共整理出《纪年》13篇,《易经》2篇,《易繇阴阳卦》2篇,《卦下易经》1篇,《公孙段》2篇,《国语》3篇,《名》3篇,《师春》1篇,《琐语》11篇,《梁丘藏》1篇,《缴书》2篇,《生封》1篇,《大历》2篇,《穆天子传》5篇,《图诗》1篇,另有杂书19篇,共计75篇古文,对了解那段历史增加了宝贵的史料。束皙对竹简“随疑分释,皆有义证”,贡献最大,得到一致好评,被提拔为尚书郎。
束皙以古文字精熟而名于当世,这一点连号称博物笃学的张华都比不上。有一次有人在嵩山下捡到一枚刻有两行蝌蚪文的竹简,给很多学者看,都不认识。问大司空张华,张华也不知道,最后转问束皙。束皙马上认出这是东汉明帝显陵中的竹束皙的学术和学风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与当时流行的骈文在风格上格格不入,很被时人看不起,认为是“鄙俗”。殊不知,这正是束皙在文学上的重要特色。从现存的束皙作品来看,他的文章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社会经济生活,如《劝农赋》《饼赋》等,题材接近下层百姓的生活。对于世人是否认可.束皙并不介意。
束皙受黄老思想影响很深,不慕名利,清静无为,这种思想在他的作品《玄居释》中有集中反映。这篇文章系束皙仿照《客难》所作,文中开头有客提出“盖闻道尚变通,达者无穷,世乱则救其纷,时泰则扶其隆”及“是以君子屈己伸道,不耻于时”,对此束皙回答道: “吾将导尔以君子之道,谕尔以出处之事”,先后列举”元一既启,两仪肇立”之时那“在野者龙逸,在朝者凤集,虽其轨迹不同而道无贵贱”的情况;“周、汉中衰,时难之托”之时那“朝游巍峨之宫,夕坠峥嵘之壑,昼笑夜叹,晨华暮落”的情况;“大晋熙隆,六合宁静”之时那“主无骄肆之怒,臣无牦缨之清,上下相安,率礼从道”的情况。用以阐述历史的发展变化,说明人各有志,进退自主,各有利弊,在两可的情况下,人们的取舍只是顺从自己的脾性罢了,反驳了一些人对他不出仕的指责。束皙进一步指出:“无为可以解天下之分,淡泊可以救国家之急。”有道德的人虽然身份贫贱低微也足可以己为荣,背弃人伦的人虽然官为万民之首仍然是辱没一世,对当时趋炎附势、汲汲功名者给予严厉批评,表达了自己愿意甘老林泉、读书怡性的愿望。他想过那种“研六籍以训世,收寂泊以镇俗,偶郑老于海隅,匹严叟于僻蜀”的恬静生活。
这篇文章为当时学者所重,张华见到后极为欣赏,束皙也因此名声鹊起。此文在表达思想时所用的朴实无华但又清新隽永的语言,在魏晋时期是不多见的,与当时华丽空洞的堆砌之作相比,确可称为“独群”。
束皙“精研六籍”,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经学大师。有一次,晋武帝向文臣咨询“三日曲水”这一典故的由来,有一位名重于当世的学者竞回答是汉代人们为小儿洗三朝的沿袭,惹得武帝大为不快。束皙则引经据典,称此乃是西周时周公“流水泛酒”的遗制,令武帝大喜,赐金五十斤以褒奖。
当然束皙并不是食古不化之人,他读书的目的还是为了治世。他关心国计民生,曾提出不少有益的治国策略,如他所上的《广农议》,就是一篇切中时弊、见解深刻的治世名篇。文中分析了农业丰收的三个必要条件:天时不违、地利无失、人力咸用,然后以史为鉴,详述当时西晋宜农地区农业生产上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历史上开发这些地区的得失,很有见解。
束皙一生著作甚丰,有记载的如《三魏士人传》《七代通记》《五经通论》《发蒙记》《补亡诗》《劝农赋》《饼赋》《玄居释》《广农议》以及《晋书》之“帝纪” “志”等等,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相信会有更多作品问世,诚可谓天妒英才。他的所有作品,除在《晋书》中保留有《玄居释》、《广农议》外,其余都没有流传下来。
束皙的哥哥柬璆,与束皙齐名,从小好学,也以博学多闻而为世人所重。束璆一生比较坎坷,他曾娶石鉴的侄女为妻,后来又将其休掉,因而惹怒了石鉴。石鉴,字林伯,官至西晋太尉,封昌安县侯,是当时权贵,势力很大。石鉴到处去说束璆的坏话,还威胁当地官员不得选拔、推荐束璆为官。因此束璆一生都很不得志,没有作品传世。
束皙家学渊源,兄弟二人年轻时就以文才出名。尤其束皙,详览载籍,多识旧章,奏议可观,文词雅赡,是继张华之后的博学广闻之士,对当时文学、史学的发展,均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阅读链接
主要参考文献
《晋书》,中华书局标点本。
《世说新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影印万有文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