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对于尾骨的要求,是“调裆”还是“吊裆”?

洪式太极(hongshitaiji)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491918088@qq.com

太极拳对于尾骨的要求,一直存在着争议,是“后翻”还是“内敛”?是“调裆”还是“吊裆”?且听洪式太极拳宗师洪均生公是怎么说的:

一般太极拳书刊对尾骨都要求内收,甚至认为:尾骨与鼻尖成同一方向。唯独陈鑫明确指出:尾骨长强穴微向后翻。这是陈式和一般的太极拳的根本区别,也是陈式平衡重心而气沉丹田的关键所在。陈师寻常站立行走时,总是塌下腰眼,尾骨略翻的姿势。他常说:练拳应始终如坐在板凳上,稳稳当当的。因为:长强穴生在尾骨的下端,略向后翻,则小腹下部成向内敛收之状,不但气可自然沉于丹田(按:力学原理是使重心降低),而两腿根里侧的两条大筋同时松开,当塌裆劲下蹲时,裆能开圆;裆腰部左右旋转时,膝也自然随之一提一落(一般规律是:腰左转则左膝提而右膝落,右转则右膝提左膝落,提时走顺缠,落走逆缠,落的膝等于磅称的砣,乃保持重心平衡的关键,即俗语所说的千斤坠),这样则步法转换既灵且稳。我通过推手的试验,并观察和亲自在劳动中体会,尾骨如向前收,由于重心不稳,步必随之难稳。有一位自称受业于杨露禅的拳师王矫宇说:裆部要如欲大便状。恰合陈式要求,却与俗传“吊裆”的如忍大便状完全相反。蒋维乔著《因是子静坐法》也谈到静坐尾骨状态,和陈式的要求一样。

按:“吊裆”一词各书中也作“调裆”,我认为“调”字应念平声,陈式的尾骨后翻使大筋松开,便于转腰时,膝部的提落,就是为了调和裆劲而平衡重心。如读去声,作调动讲,还可以解释陈式下盘的动作。但从俗简将调改为“吊”,那就只好用“如忍大便状”而收缩肛门了,据说这样做可以强肾治遗精病。这种说法在床上十二段绵练功方法是有的,但各种运动有其一定的规律,学者不应把它强合二为一。

文/洪均生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