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病诊治精粹

哮病是由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

《内经》有“喘鸣”记载,《素问·阴阳别论》:“阴争于内,阳扰于外……起则熏肺,使人喘鸣。”《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必有伏饮。”“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景岳全书》:“哮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哮喘。

【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 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及时表散,邪蕴于肺,使肺气壅塞,气不布津,聚液生痰,痰阻气道,肺气失于清肃,发为哮证。其他如吸入花粉、烟尘,影响肺气,亦可发生。

2.饮食不当 过食生冷,寒饮内停,或嗜食酸咸肥甘,积痰生热,而致脾虚失运,饮食不归正化,痰浊内生,上储于肺,肺气壅阻,不得宣降,致成哮证。

3.体虚病后 素体不强,或病后体弱,或反复感冒,咳嗽日久等,导致肺肾亏虚。肺虚气不化津,痰饮内生,肃降无权,并因卫外不固,更易受外邪而诱发;肾虚摄纳失常,则阳虚水泛为痰,或阴虚灼津成痰,上干于肺,而致肺气出纳失司,发为哮证。

哮病的病因以痰为主。

哮病诱发因素为外感、饮食、情志、劳倦。

哮病总的病机为痰阻气道,肺气上逆。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发绀。

(2)呈发作性,常因气侯、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先兆症状为鼻痒、喷嚏、咳嗽、胸闷。

(3)有过敏史及家族史。

2.鉴别诊断 应与喘证相鉴别。

喘证以呼吸困难为表现,喘以气息言,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症。哮证以呼吸困难为表现,哮以声响名,喉中有哮鸣音,哮必兼喘。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虚实:本病乃邪实正虚之证,发作时以邪实为主,未发作时以正虚为本,久病则虚实夹杂。

(2)辨寒热:寒哮多因遇风寒而作,痰稀白,不渴或喜热饮;热哮多见气粗息促,痰稠咳吐不利,胸中烦热。

治疗要点 发作时治标,祛邪为主,分寒热而施;缓解期治本,扶正为主,以调补肺、脾、肾为先。

(一)发作期

1.寒哮

(1)临床表现: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面色晦暗带青,口不渴,或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浮紧或弦紧。

(2)治疗原则: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3)代表处方:射干麻黄汤:射干、蜜炙麻黄、法半夏、五味子、紫菀、冬花各10克,细辛6克,大枣6枚,生姜3片。

(4)加减应用

①痰涌喘逆不得卧者,加葶苈子泻肺涤痰。

②表寒里饮,寒甚者,选用小青龙汤。

③久病阳虚,发作频繁,哮时面白汗出,四肢不温,疲惫无神,气短难续,舌质淡胖,脉沉弱者,可用苏子降气汤以温阳补虚,化痰降气。

2.热哮

(1)临床表现:呼吸急促,喉中哮鸣,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黏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2)治疗原则: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3)代表处方:定喘汤:苏子15克,蜜炙麻黄、杏仁、桑白皮、黄芩、法半夏、款冬花、生甘草各10克,白果10枚。

(4)加减应用

①热甚者可加银花、鱼腥草各20克,知母10克,以清肺。

②痰稠黄咳吐不利者加海蛤壳20克,葶苈子、胆南星各10克,以清肺祛痰。

③内热壅盛、口渴、便秘者,加生大黄8克(后下)、玄明粉10克(冲服)、冬瓜子30克,以通腑利肺平喘。

④外寒内热俱重者,可选用大青龙汤。

⑤哮久热伤肺阴者,可用麦门冬汤加减,养阴清热,敛肺化痰。

⑥肾虚气逆者配山萸肉、胡桃肉各20克,熟地黄、紫石英、诃子各10克,补肾纳气平喘。

⑦症见咳喘胸满,但坐不得卧,痰涎壅盛,黏腻难咳出,舌苔厚浊,脉滑实者,称为痰哮,为痰阻气机所致,治当涤痰除壅,理气平喘。方用三子养亲汤加葶苈子、青皮、厚朴、生大黄(后下)、芒硝各10克。

(二)缓解期

1.肺虚型

(1)临床表现: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面色?白,平素自汗,怕风,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诱发,发前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

(2)治疗原则:补肺固卫。

(3)代表处方:玉屏风散:黄芪20克,白术、防风各10克。

(4)加减应用

①怕冷,畏风者加桂枝汤调和营卫。

②气阴两虚见咽干、舌红、脉细数者用生脉散加北芪、玉竹、北沙参各20克,益气养阴。

2.脾虚型

(1)临床表现:平素痰多,倦怠无力,食少便溏或食油腻易腹泻;每因饮食不当而诱发,面色萎黄不华;舌淡胖苔薄腻或白滑,脉细弱。

(2)治疗原则:健脾化痰。

(3)代表处方:六君子汤:党参、茯苓各20克,陈皮、法半夏、白术、生甘草各10克。

(4)加减应用

①脾阳不振、形寒肢冷、便溏者加制附子(先煎)、干姜各10克。

②痰湿内阻、苔厚腻者加苍术、厚朴各10克。

3.肾虚型

(1)临床表现:平素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到,腰膝酸软;劳累后哮喘易发,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红苔少,脉细数。

(2)治疗原则:补肾纳气。

(3)代表处方:七味都气丸:山萸肉、山药、云苓、丹皮各20克,熟地黄、泽泻、五味子各10克。

(4)加减应用

①阳虚明显者加仙灵脾、鹿角片各20克,补骨脂10克。

②阴虚明显者加龟板20克(先煎),知母、黄柏、麦冬各10克。

③肾不纳气者加胡桃肉20克,紫石英10克,冬虫夏草10克,或用参蛤散。

④本型可常服紫河车粉。

【其他疗法】

1.单方验方

(1)曼陀罗叶制成卷烟状,发作时点燃吸入,可缓解哮喘。

(2)地龙研末入胶囊,每次1.5克,日服3次,哮证发作时可用。

(3)黑锡丹每日3克,日服3次,6日为1疗程,疗程间隔5日,一般1~2个疗程,对虚寒型哮病疗效佳。

(4)皂角15克煎水,浸白芥子30克,12小时后焙干,每次1~1.5克,每日3次口服,用于发作时痰涌气逆之证。

2.贴敷法 对减少控制哮病的发作有一定疗效。常用白芥子涂法:白芥子、延胡索各20克,甘遂、细辛各10克,加麝香0.6克,和均,在夏季三伏中,分3次用姜汁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1~2小时去之,每10日敷1次。

3.针灸疗法 实证可针刺大椎、肺俞、定喘、丰隆、天突等穴;虚证宜灸大椎、命门、肺俞、脾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4.饮食疗法

(1)柿饼2个、核桃仁2个蒸服,每日2次,连服3个月,可治疗老年虚性哮病。

(2)鲜胎盘1个,洗净切碎,冬虫夏草10克,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炖至烂熟,调味服食,每周1次,连服5~10次。用于哮病缓解期。

【预防调摄】

1.本病应重视预防,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防止外邪诱发。

2.饮食应忌生冷、油腻、辛辣。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

4.避免接触刺激性气味及过敏原。

5.加强体质锻炼,勿过度劳累和情志刺激,以减少发作的机会。(钟洪 )

(0)

相关推荐

  • 实用中医|哮病(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所引起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后世医家鉴于哮必兼喘,故一般通称&quo ...

  • 咳喘

    ​顺肺性 散收相合明要义咳喘是肺系疾病的最常见的症状,张杰认为,张仲景治疗咳喘,不论表里.寒热.虚实,干姜.细辛.五味子均常用.<伤寒论>中有关小柴胡汤.真武汤和四逆散的方后加减均言若咳者 ...

  • 腰痛诊治精粹

    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外伤,或由肾虚而引起的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腰痛一证早在<内经>就有论述,如<素问·刺腰痛篇&g ...

  • 颤振诊治精粹

    颤振又名颤证.颤震.振掉,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仅有头摇或手足微颤,重者头部颤摇大动,四肢颤动不止,甚或拘急. <内经>认为本病与肝风内动有关,如<素 ...

  • 痿病诊治精粹

    痿病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上以下肢痿弱较为多见,故又有"痿躄"之称.所谓"痿",是指肢体痿弱不用:" ...

  • 痉病诊治精粹

    痉病指由于筋脉失养引起的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的病证. 早在<内经>对本病就有一定的认识,它从外感湿邪.风邪致痉立论,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

  • 头痛诊治精粹

    头痛是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本节所讨论的头痛,主要是内科杂病范围内,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 头痛一证,首载于< ...

  • 瘀证诊治精粹

    瘀证是指血脉运行不畅甚至停滞凝聚,或离经之血积蓄于体内所产生的病证,以疼痛.瘀斑.肿块.出血.病久不愈为主要临床特征.瘀即瘀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瘀血是指血行痹阻,血液瘀滞,污秽之血及离经之血, ...

  • 肥胖诊治精粹

    肥胖是由于先天禀赋因素,过食肥甘以及久卧久坐.少劳等引起的以气虚痰湿偏盛为主,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并多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的一类病症. 中医素有"肥人多痰" ...

  • 厥证诊治精粹

    厥证是指由于气机逆乱,气血运行失常所致的以突然发生的一时性昏倒,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但在短时间内即能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㖞斜等后遗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急性病证. 关于厥证的记载,< ...

  • 积聚诊治精粹

    积聚是由于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而致,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积为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乃为脏病:聚为无形气聚,聚散无常,部位不定,痛无定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