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打造消费升级要避免三大误区?
上海市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提出今年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注重需求侧管理。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继续办好“五五购物节”等促消费活动,拓展投资空间,完成重大工程投资1730亿元,实施外贸转型行动计划,推动外贸企业提高出口质量、增加优质产品进口。从而再一次将消费升级计划进入人们的视野。
实际上,2020年商务部已经提出将深入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2020年,商务部将深入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以步行街改造提升为重点,推动消费载体改造提升,发展零售新业态新模式,完善消费支撑体系,促进城市消费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并在促进城市和乡村消费扩容提质、加速商品和服务消费潜力释放、推动传统和新型消费创新融合和营造安全和放心消费良好环境等四个方面发力。
在目前人们认为的消费降级时代,消费升级无疑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内循环的打造、经济新业态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消费升级容易陷入一些误区,从而不但会严重影响我国的消费升级战略,还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一大误区,消费升级就是涨价。实际上,消费升级并不是越贵越好更不是变相涨价,而是要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内涵
一说消费升级,很多人肯定想到的是购买高档消费品、购买高价商品,一些商家随之采取的策略是涨价、提价。曾经面对疫情的冲击,人们一直期待报复性消费的到来,但是报复性消费没有来,一些商家的报复性涨价却不期而至,从而严重地打击了大众消费的欲望和心情。
曾经有个别餐饮商家一个馒头22元、一个花卷19元并引发月收入低于5000元不应该去吃的争议,这并不是一个我们提倡的消费升级方向。更有的商家在商品性能没有本质提升的前提下,却以不断的提价而刺激消费这不是消费升级,而是变相坑消费者。
如今消费升级并不是消费涨价,同时也并不是价格越贵越好,什么是消费升级?消费升级是商品消费从基本的温饱式消费向更高端化的消费升级,是向时尚、品质、节能、智能等升级类消费转变;消费升级是从基本的商品消费向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相结合升级,大众餐饮、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等消费对百姓的消费越来越重要。而不是越贵越好,价格越高越好,并不是鼓励商家不断涨价,更不应该提倡一些商家变相涨价。
第二大误区,消费升级就是强调商品的包装。实际上,消费升级并不是包装越奢侈越好,而是提升商品的品质
消费升级肯定会伴随着商品包装的升级,人们对商品包装的需求越来越高,包装样式也会越来越讲究。更多的商品将从过去的无包装、散装升级为精致包装和个性化包装,但并不是担保过度包装。
消费升级绝对不能仅仅体现在包装升级,现在一些商品性能没有提升、品质没有提升,但包装却升级了,甚至出现过度包装的现象,有的消费者戏言,购买的商品包装已经比商品本身值钱了。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与国家邮政局曾经联合推行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倡导商家和消费者使用简化包装、绿色包装,目的就是防止过度包装现象,因为消费升级应该升级的产品品质、消费内涵,而不应该过度在意精美包装、奢侈的包装,更不应该通过过度包装提高价格的手段和方式。据相关部门统计,北京市每年产生的近300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的包装物就约有83万吨,其中60万吨为过度包装物,北京市每年处理垃圾的费用高达10亿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豪华包装情况最严重的国家,包装废弃物体积占固体废弃物一半,每年废弃价值达4000亿元。
中消协曾明确指出,凡包装体积明显超过商品本身的10%、包装费用明显超出商品价格的30%,就可判定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业欺诈”,就属于过度包装。过度包装提升了商品的销售价格但并没有改变商品的品质,豪华包装则影响了消费者对食品本身质量的鉴别能力,甚至可能会造成一些劣质商品通过豪华包装欺骗消费者。
因此,要防止一些商家以消费升级的名义通过过度包装提升价格、欺骗消费者。
第三大误区,消费升级就是购买名牌和奢侈品。实际上,消费升级不是鼓励人们追逐名牌,而是要强调重视消费者的价值
有专家把消费升级解释为品牌升级、渠道升级、品类升级,因此消费升级必然涉及到消费品牌的提升,但是消费升级并不代表着大家都去消费大名牌和奢侈品,这是一种误区。
消费品牌升级更多的是打造消费的内涵,通过消费场景的打造,营造一种文化品位、生活方式,引领消费者感受到温度。曾经有报道,重庆解放碑作为重庆市“消费升级工程”的国家级示范步行街,通过聚焦发展区域首店、行业首牌、品牌首秀、新品首发“四首经济”,不断提高新消费供给质量,目前已成为境内外游客首选网红打卡地,年客流量达1.2亿人次。
消费升级是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体验场景跨界打造、服务品质重构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而实体商业则通过发展新业态、运用新技术、打造新场景、尝试新模式、变革新管理等重构消费新型的生态。过度的高档品牌化和奢侈品化不仅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更不应该是我国消费升级的发展方向。
消费升级的本质,是通过市场定位找到新的市场需求、选择新的市场需求,抢占新的市场消费红利;新需求不但是要高性价比与文化赋能,还应该包含科技赋能,即在原有产品的功能上增加附加值,让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差异化和竞争力。
奢侈品之所以成为奢侈品,就代表着是非生活必须品,而是炫耀品、身份象征和高端消费品。去年以来,在世界奢侈品市场景气下降的同时,中国市场奢侈品销售却一枝独秀,更是成为奢侈品市场未来的重要增长点,并被国外媒体视为奢侈品的“避难所“。在这种态势之下,一些奢侈品却意欲逆势涨价让人匪夷所思。有媒体报道,2020年9月1日起香奈儿、路易威登、卡地亚、蒂芙尼等头部奢侈品牌都将进行新一轮价格调整。
因此,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面临两大反思:
一是我国消费者要确立理性消费的理念,毕竟奢侈品之所以成为奢侈品,就代表着是非生活必须品,而是炫耀品、身份象征和高端消费品。在面对这种涨价时,消费者面对奢侈品的消费要保持一定的冷静和定力,从而实现奢侈品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
二是在我国大力推动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的大环境下,应该营造我国自己的奢侈品市场供给能力,提升国内奢侈品品牌的影响力和荣誉感。国产品牌应该在美誉度和实用性上下功夫,培养一批国产的奢侈品品牌,让国产奢侈品品牌真正成为国人的最爱,甚至应该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性品牌。(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