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诗病举隅(17):离题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常常形容写文章或说话同主题距离很远,毫不相干,这是现代作文的一种常见病。诗词作品篇幅虽然短小精悍,但若不加注意,亦难免有失。内容若没有为主题服务,纵使再好的思想和文采,都成空谈。故清·朱庭珍《筱园诗话》云:“作诗先贵相题,题有大小难易,内中自有一定分寸境界,宜刚宜柔,或大或小,清奇浓淡,因题而施。”

《全唐诗》中也有不少离题之作,大诗人李白也不例外,这可能让人有点不敢相信?试看李白《赠任城卢主簿》:

海鸟知天风,窜身鲁门东。

临觞不能饮,矫翼思凌空。

钟鼓不为乐,烟霜谁与同。

归飞未忍去,流泪谢鸳鸿。

此诗通过海鸟对自由对天空的渴望,隐约地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不过此诗作为赠别诗而言,虽不必谈对方的家世、才情及宠遇等等,但二者的情谊至少也要点明一二的,可诗中对任城卢主簿没有提及一字,致使内容与题目风牛马不相及。相信任城卢主簿看到此诗,也是一头雾水。定会说:“与我何干?”除此之处,末句“归飞未忍去”动词摞叠,究是“飞回”?还是“离去”?表意不甚明了。另外诗中两个“不”字一个“未”字,意义相同而且位置相同,也有犯“丛聚病”之嫌。由此可见,若作诗离题,着是惹人生厌。

清·庞垲《诗义固说》云:“诗有题,所以标明本意,使读者知其为此事而作也。古人立一题於此,因意标题,以词达意,后人读之,虽世代悬隔,以意逆志,皆可知其所感,诗依题行故也。若诗不依题,前言不顾后语,南辕转赴北辙,非病则狂,听者奚取?自宋以还,诗家每每堕此,不省古人用意所在,而借口云寄慨在无伦次处。呜呼!无伦次可以为诗耶?”诗不依题,诗题诗旨各行其道,全然无涉的作品毕竟少有,不过李白还有一首名诗,也可以认作离题之作,试看《渡荆门外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此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所作。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评道:“此诗首二句,言送客之地。中二联,写荆门空阔之景。惟收句见送别本意。图穷匕首见,一语到题。昔人诗文,每有此格。次联气象壮阔,楚蜀山脉,至荆州始断;大江自万山中来,至此千里平原,江流初纵,故山随野尽,在荆门最切。四句虽江行皆见之景,而壮健与上句相埒。后顾则群山渐远,前望则一片混茫也。五、六句写江中所见:以‘天镜’喻月之光明,以‘海楼’喻云之奇特。惟江天高旷,故所见如此;若在院宇中观云月,无此状也。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江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前人之述备矣,吾不赘言。此处单说不协之音,例如明·陆时雍《唐诗镜》云:“诗太近人,其病有二,浅而近人者,率也;易而近人者,俗也。如《荊门送别》诗,便不免此病。”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云:“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不论率俗,还是离题,吾皆有同感。吾另有一疑,在于“海楼”二字,此景或为太白臆造。海市蜃楼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形成的条件需要地表温度过高,其特点在同一地点反同一时间段反复出现。“月下”是不具备形成“海楼”的客观条件的。但如果从比喻的角度上来论,则是可以说通的。《唐诗鉴赏辞典》将“海楼”译作“海市蜃楼”,甚是草率。

由此看来,作诗认题是关键。认题认得准,诗旨就合题,认题有偏差,诗旨就离题。下面试看刘希夷《晚春》:

佳人眠洞房,回首见垂杨。

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

庭阴幕青霭,帘影散红芳。

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

此诗实写佳人,虚写远行人,将真挚的思念之情叙述得委婉、含蓄。从佳人和征人两种角度遣词造语,用衬托和反衬的修辞手法,读来别具一种摇曳之美。中间两联词采华丽,了无雕琢之痕。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有云:“六朝风致,一语百媚。”颇为中肯。不过明·黄生在《唐诗矩》云:“全篇直叙格。此迎春诗,题中‘晚’字疑误,当作‘早’字或‘迎’字。属其薄妆,以急于迎春故。不直说迎春,却从眠洞房时缓缓写来,直觉有春气逼人、春色撩人之意,便见迎春刻不可缓。笔法之妙,句调之工,真是神品。”余不苟同。首联“回首见垂杨”之景,颔联“帘影散红芳”(昏暗的庭树荫下,青霭袅袅;窗帘摇动之中,红花仿佛随风荡尽。)之象,俱是晚春时节。《唐风怀》震青曰:“字字浓丽,恰是晚春。”余深以为是!本诗之问题,只在末句“迎春”二字,显然离题。改“深春”即可,不过,颔联中有“春生玳瑁床”与其同“春”,改“愁生”符合诗之主旨,语亦简妙,更兼情致。

命题立意一般为艺术构思的起点。清代朱庭珍《筱园诗话》云:“诗人构思之功,用心最苦……每一题到手,先须审题所宜,宜古宜今,我作何题,布置略定,然后立意。” 贾岛《二南密旨·论题目所由》亦云:“题者,诗家之主也,目者,名目也,如人之眼目。”立题之重要,犹如人之眼目,作品之题材、主题往往通过题目而透露出来,大凡优秀诗家,命题必善。郑燮曾云:“作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意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可见,诗人命题如何,涉及作品的质量高低,故不可随意而为之。

(0)

相关推荐

  • 【诗词学堂】格律诗写作章法(下)

    诗词学堂 格律诗写作章法(下) 参间虚实法 咏物之诗,须要虚实相间.不有虚笔,既无灵气:不有实笔,既无真意.但虚则不可空泛,实又不可呆滞.此法在唐诗中,当推杜牧<早雁>一首为最佳.今录如下 ...

  • 214 唐诗解读——李白之《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 荆门: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长江南岸. 大荒:广阔的原野. 解读: 公元725年,李白出川 ...

  • 解读钱起《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窗前挺立的修竹,岂是残春败花所能比的

    唐代有一位诗人叫钱起,生于公元722年,卒于公元780年,享年58岁.他自己名气不太大,但他有个侄子名气特别大,那就是著名的书法家怀素和尚. 钱起多次参加科考落第,29岁时中进士,从校书郎干起,官至翰 ...

  • 【当代诗人】晚春轩主||微群写真集

    . 微群写真集  题李宝靓照 一腹文章谁可伦,冀东闹市暂栖身. 独行旷野抬头望,满目江山与美人. 重庆城管 踏遍山城任作威,爷娘姑舅脸生辉. 胖丫身手谁堪比,偌大菜摊能踢飞. 为渔夫题照 打鱼未碍擅风 ...

  • 唐诗诗病举隅(18):犯题

    什么是犯题?就是诗中的文字犯了题目中的文字.诗中犯题非常常见,譬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首句"闺"字便是" ...

  • 唐诗诗病举隅(33):偷懒

    在诗词创作中,诗人有时不免仓促,在遣词造句上,就会有"偷懒"的行为.只要诗人一"偷懒",读者是可以觉察的.譬如宋曾几<程吉老抚干以英石见遗层叠可爱报之以此 ...

  • 唐诗诗病举隅(31):失替

    "失替"是指近体诗句中,在韵脚句中位于246位置上的字,应该是"平仄平"或者是"仄平仄"这样交替的形式出现的,否则就是"失替&qu ...

  • 唐诗诗病举隅(30):联边

    何为"联边"?简而言之,联边就是一句诗中所有字都有相同的偏旁部首.例如汉武帝刘彻的<柏梁诗>:"柱枅(jī)欂栌(bó lú)相枝持.枇杷橘栗桃李梅.&quo ...

  • 唐诗诗病举隅(29):逐奇

    诗词创作到了一定的层次,因为不屑重复前人词字.往往另辟蹊径,遣词造句,常用难字和僻字,希望探索出一条新路来,结果"逐奇而失正",陷入了另一个泥潭而不能自拔.刘勰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

  • 唐诗诗病举隅(28):乱叠

    近体诗讲究避开重字,但对于叠字而言,却是个例外.据网络大数据分析统计,<诗经>三百零五篇中使用叠字者的有二百篇,比如雎鸠"关关"之声:桃花"灼灼"之 ...

  • 唐诗诗病举隅(27):添足

    "添足"出自成语"画蛇添足",指画蛇时给蛇添上脚,非但无益,反而不适.后喻多余其事,多此一举等.当代大家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补遗>中说道," ...

  • 唐诗诗病举隅(26):吃字

    "吃字"是指人在情绪激动或急切时把某个音节的字漏了过去,或与其他字词混淆发生新的合并现象.诗词创作中,束缚于字数,拘限于声律,有时不得不在词语上作一些省减,这就出现了"吃 ...

  • 唐诗诗病举隅(25):颠倒

    颠倒,亦称"倒装".即上下.前后.左右次序倒置.在诗句之中,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明代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说,"诗用倒字倒句法,乃觉颈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