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烫捂 | 申卫华 2024-05-10 03:52:16 作者简 铜烫捂 申卫华 冬天一到,又到了取暖的季节。现如今,老百姓的生活好了,这冬季取暖,尤其在咱淮安,已经是“领导革命”新潮流了。家家户户装有空调自不必说,这暖气管道,天然气管道,也都铺到了千家万户。然而,在我童年的记忆中,除了家中的小煤炉,可以作为冬季取暖的不二选择外,那个像圆南瓜一样的烫捂,好像也是每家每户的取暖必备。烫捂,也叫烫捂子,或铜捂子,还有称水捂子,上海人则叫汤婆子。它指的是一种铜制扁圆状器具,是冬天用来专门盛热水取暖的。一般都是入睡时,放在被窝里暖脚,当然,也有暖身体其他部位的。北方的朋友,尤其是黄淮以北的地区,人们应该不认识它,因为冬天有热坑。至于南方的朋友,尤其是云贵、两广,也应该不知道它,因为那里的冬天不够冷。唯有我们这些不南不北,在淮河到长江流域的百姓,都知道它的用途,并将其作为冬季取暖的工具。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记得我家有一只铜烫捂,是外祖父从老家海安带来的。如论历史有一定的年代,虽谈不上是祖传之宝,但据外祖父说,是他爷爷曾经留下的。那紫铜色的罐体油光闪亮;罐体外还配有一只,绣有鸳鸯图案的黄绸缎布袋。当布袋套上灌满开水的铜烫捂,不仅散热均匀,也将那铜烫捂装饰的高档且 “帅气”。只记得我们小时候,一到冬天睡觉,如都使用起铜烫捂,总让外祖父左右为难。因为弟兄三人,两张床位(我同弟弟互相通腿,哥一人一张床),总有一人无法用上。于是外祖父不偏不倚,尽力发挥铜烫捂的最大作用。他在每晚睡觉前,总是将灌满开水的铜烫捂,先放入我同弟弟的被窝之中,待捂热之后,再转移至哥哥的凉被窝里。而待我们弟兄三个人,都暖和和的入睡之后,外祖父才拿出铜烫捂,倒出已经略显温烫的壶水。为何倒出?因外祖父是“节水标兵”,倒出铜烫捂中的水后,可以趁热洗脸洗脚。外祖父除了发挥铜烫捂,暖被窝捂脚之功能,还让我们经常感觉到它的另类作用:如有时晚上学习捂手;身体着凉时捂胸等等。曾记得一次,我因为吃了凉东西太多,导致腹部剧烈的疼痛。就在不知所措,强忍着腹痛之时,是外祖父一边帮着揉搓着腹部,一边将灌满热水的铜烫捂,放在了我的腹部之上。须臾,这铜烫捂还真管用,肚疼的感觉,瞬间便烟消云散。可为了更加舒服,我则背着外祖父,将裹铜烫捂的布袋拿掉。未曾想,这一觉醒来后,肚皮上竟长出了一排小小的水泡。铜烫捂可说是我家,冬季取暖的当家捂。可随着一九六九年冬天的来临,它确不翼而飞。当年经过一再分析,认为小偷上门盗烫捂,其可能性不大。最后是一齐怀疑到大哥,是他下放农村时,未打招呼便带去了乡下。而当外祖父的猜测得到证实后,反而又心疼起他来。并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你哥到农村挺艰苦的,我们就先克服一下吧。”不过,外祖父对铜烫捂还是心有惦记。为了让哥能够最后满意,当然自有他的锦囊妙计。接下来是外祖父,专门去了一趟当年座落在大闸口南,轮船公司的职工保健站。并跟当护士的邻居白素英,要来了三只大号的,挂水后废弃的盐水瓶。回到家后又用旧布,连夜精心缝制了三只布口袋。从此,这烫捂的替代品,在我家便应运而生。而当大哥收到盐水瓶后,在高兴之余,则当即送回了外祖父的宝贝疙瘩——铜烫捂。随着铜烫捂的重新回归,加上盐水瓶的替代到来,我们全家人数九寒天的捂脚与取暖,均在那个难忘的冬季迎刃而解。但在重新分配烫捂的问题上,外祖父则偏向了小弟,并将铜烫捂留给了他。因为小弟夜间经常咳嗽,引起了外祖父的高度重视。不过,小弟初用铜烫捂,确不得要领。一次,他一觉醒来,床上的被褥竟留下了一大片水迹。小弟像犯了错误一样,委屈的告诉外祖父,说他尿床了。而当外祖父揭开其被褥的瞬间,才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外孙。原来,是他帮其灌烫捂时,将盖子的皮垫圈给弄丢了。就是这只难忘的铜烫捂,则伴随着我们,同外祖父一起,度过了许多个温馨而又温暖的冬季。一九七六年春,在我当兵到南京后,那铜烫捂也终于同我“挥手”告别。然而,两年后的一九七八年冬,外祖父确没有事先打招呼,突然来到我当兵的部队。只记得那年的冬天特别冷,让我的手和脚均生上了冻疮。好像有着心灵的感应,外祖父专门送来了铜烫捂,并语重心长,言辞恳切的劝我一定要留下。虽然后来,我以部队有严明的纪律,不准使用铜烫捂为由,予以了拒绝。但外祖父那天生的善良,与无私的大爱,竟成了我一生中最最宝贵的财富。外祖父的铜烫捂,记录了那个年代,隔辈疼的他,对孙辈的关心、关怀与关爱。而正是那铜烫捂中的舔犊之情,和她灌满着的浓浓之爱,就像刀刻一样,永远留在了我的陈年记忆之中。作者简介 申卫华,祖籍江苏南通。原淮安市公安局警察一名,现淮安市作家协会一员。闲暇之余,喜爱码字、爬格、上网,也有小作偶见有关媒体。回望写作历程,不求成名成家,只图自赏自乐! 赞 (0) 相关推荐 送 红 包 ||申卫华 作者:申卫华 说起红包,人们会想到医院.而住进医院,如若做手术开刀,人们又想着送红包,以求手术的安全顺利,医生的尽心尽力.现如今这红包,已经成为医院的专利,和约定俗成的规矩. ... 五一劳模话曾经 ||申卫华 作者:申卫华 每逢"五一"劳动节,则是各个单位宣布劳动模范诞生的日子.而每到此日,我总会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近二十年前,我从一线的执法部门,作为"人才引进"交 ... 寻找春味 ||申卫华 作者:申卫华 春天是最美的季节,人们纷纷来到户外,享受春天的到来.有的寻找春天的元素:有的迎接春天的信使:有的拥抱春天的阳光:有的饱尝春天的气息! 可就在人们寻找各种春的时光,家里的 ... 电视主创采访记 ||申卫华 作者:申卫华 要说制片.编剧.导演.文策(文学策划),称得上是一部电视剧的四大金刚.前不久,竟有幸同一帮即将在咱淮安拍电视剧的文化人,来了次零距离的采访.说起采访的全过程,可不是采访他们,而是他们采访 ... 【清明特辑】清明时节话寒食/申卫华 文/申卫华 清明时节话寒食 清明时节,走在市区的大街小巷,这卖烧纸的商铺随处可见.烧纸,本是清明期间,广大百姓对逝去亲人的一种祭奠和哀思.其实,追根寻缘清明是禁火的. 按说清明节,也叫寒食节.据& ... 淮安人的招呼 ||申卫华 作者:申卫华 招呼,是礼节:打招呼,是客套.至于说起淮安人打招呼,应该是各式各样,往今不同.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因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是凭粮票供应,因此见面打招呼,其最常见也最普通的是: ... 淮安人的称呼 ||申卫华 作者:申卫华 人与人之间一见面,首当其中的是称呼.一听称呼内容的如何?便可知晓相互间的亲密程度,还能体现出朋友间的远近生熟. 记得咱们的童年,其发小之间的称呼,在咱老清江有着典型的地域特 ... 菜 饭 ||申卫华 作者:申卫华 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过,这牛年的春节,也算是告上一个段落,由于佳节美食享受的太多,也该将重负的肠胃,来一番打扫和清理了.于是建议当家的老伴,在接下来的一日三餐,别再荤天油地,得来点清淡 ... 面条情结||申卫华 作者:申卫华 在咱们淮安,能将面条写成绝对美食的,当属本土作家谢志明. 这位曾在公安刑侦战线上,屡破大案的队长,其行文的功夫也好生了得.仅一篇长鱼面的笔下生花,就让一家偏僻的小饭店生意火爆.今年初,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