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大道知行

2020-12-16 10:11

北宋大文豪苏轼学养深厚,留下许多千古诗词。不论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还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论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都是永远流传的经典。“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表现了其旷达超脱的胸襟。虽然身处官场并不得志,屡屡被贬,但苏轼面对风雨泰然自若,这与他自幼饱读诗书有很大关系。

很小的时候,在母亲的教导下,苏轼和弟弟苏辙开始读《后汉书》等典籍,并立下高远志向。稍大一些后,苏轼开始熟读乃至背诵更多经史诗文,并有机会了解到欧阳修、范仲淹等名家,从而深受鼓舞。在散文《苏轼私识范仲淹》中,苏轼讲到,在私塾读书时,一天一位读书人从京师而来,拿石守道创作的《庆历圣德颂》给先生看。苏轼在一旁偷看,问先生文中赞颂的那些人都是谁,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呢?苏轼回答,如果他们是神仙,我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人,我为什么不可以知道呢?苏轼的回答令先生很惊叹,为他详细讲述了一下范仲淹、欧阳修等人中豪杰。苏轼后来学识渊博,又何尝不是因为自幼以范仲淹等名家为榜样呢?

苏轼的诗词里,有诸多与读书有关的名句。我们称赞一个人读书多、气质不凡时,总爱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此句就出自苏轼的《和董传留别》。苏轼的朋友董传,虽生活清贫、衣衫朴素,但满腹经纶、气度不凡。只要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照人。这和我们现在常说的“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略有相似;“读书万卷始通神”则出自《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苏轼的外甥柳闳、柳辟非常崇拜舅舅的书法,本诗为两人索求笔迹时,苏轼所作。在他看来,哪怕练书法,也应该多多读书,书读多了字写得才有神韵。

在诗文中,苏轼传授过许多值得借鉴的读书方法。苏辙的女婿王庠精通经史百家,苏轼曾赞扬他:“笔力有余,出语不凡”。在散文《又答王庠书》中,苏轼写道:“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少年时想要有所成就,每一本书都应该精读几遍。书浩如烟海,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面面俱到,苏轼建议王庠把精力集中于一个领域,朝着确定的目标努力。“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并非浮光掠影地浏览,而是集中心力把一本书、一类书,从不同角度反复研读,把书读懂读“厚”,这被后人总结为“八面受敌”精读法。

在《稼说送张琥》一篇中,苏轼又提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也就是广博读书而审慎取用,待深厚积累之后慢慢地释放出来。这其实和他在《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中提到的异曲同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对于一本好书,潜心研读自然会知晓书中真义。对那些经典作品,以及自认为对成长很有益的书,我们不妨多读几遍,在一遍一遍阅读中,自然会对书中内容认识得更透彻。

为了熟读、掌握,苏轼还使用过抄书法。宋朝陈鹄的《苏轼抄书》,通过叙述朱载上与苏轼的结识,就讲述了苏轼是如何读《汉书》的。有一天朋友朱载上去看他,等了好久,苏轼才出来会见,原来苏轼在抄《汉书》。朱载上很不解,毕竟苏轼天赋异禀,哪用得着抄书。苏轼解释,自己已经抄过三遍《汉书》了。第一遍每段抄三个字,第二遍每段抄两个字,现在只要抄一个字。《汉书》共100卷、75万字,称得上皇皇巨著,朱载上随即挑了几个字试了试,苏轼果然可以背出相关段落。经过一遍遍抄写,对苏轼来说,《汉书》已经深入骨髓、了如指掌了。对于现代人,一遍遍抄书似乎不现实,但是那些名诗名句,我们只有多抄写几遍,才会烂熟于心。

在诗、词、文、赋、书、画、政治、思想等各方面,苏轼都取得了杰出成就。单他的读书方法,也是颇值得深入研究的。我们再怎么介绍,终究是浮光掠影、粗浅认识而已。

本文原载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

相关推荐

  • 瓜瓜斋:你还在为学书无门径而发愁吗?

    抱歉,为了招生,起了这么俗一个题目. 今天聊几句书法学习的误区. 清代有个何绍基,以写<张迁碑>闻名.他曾持续临写<张迁碑>上百遍.但是,启功先生却不以为然,他是这样评价的: ...

  • 【他山之玉】冷摊淘书圆旧梦 旧书不厌百回读

    推介语:我与屈军生先生的相识是因为我的微信公众平台,先生关注了我的公众号.了解先生是因为袁富民老先生创建的微信群<天南地北乾州人>,这里有很多有着自己独特爱好和追求的人.在这里我学习到了很 ...

  •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文科要想得高分,把课本翻烂是很有必要的.翻烂的过程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 读书要经历先读厚,再读薄,然后再读厚的过程,如此反复,每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当你看到一个知识 ...

  •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朱光潜谈读书:读书不在多,在于读得彻底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 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 一年之中可以时而习天文,时而研究蜜蜂,时而读莎 ...

  • 苏轼与柳永各写了一首《蝶恋花》,网友:失恋读苏轼,热恋读柳永

    "有的悲伤一哭二闹三上吊,而有的悲伤只是一弯微笑,一滴眼泪."不管情绪如何,宋朝时期,都用词将各种复杂.微妙.豪放.悲凉--的情绪表达的淋漓尽致. 词,是诗歌的另一种形式,历来与诗 ...

  • 【方西河专栏】好书不厌百回读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书评 好书不厌百回读 <为什么是中国>读后 作者:方西河 4月7日下午领到<为什么是中国>这本书,当即就读了起来,一天多时间就读 ...

  • 好诗不厌百回读

    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周啸天 一个人为什么要学点诗词?孔子对弟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读诗可以使人拥有激情,可以增养认识能力,可以增强亲和力,可 ...

  • 苏轼被误读最深的一首诗,被后人用来形容房中事,许多人至今不知

    古诗甚好,知之甚少.古诗词是华夏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瑰宝,它们仅以寥寥数字,便能深刻的刻画几千年前的唯美意境,表达作者的情感,最为神奇的是,即便是逾越千年,现在读来,作者当上的情感依旧能够跃然纸上,为 ...

  • 《红楼梦》第十一回读后

    <红楼梦>第十一回读后 先说下此回发生的时间. 第四回写薛蟠十五岁,宝钗小他两岁是十三岁,则宝玉当为十一岁.这是宝钗入贾府之始.第五回写梅花盛开,是新春景象,宝玉当是十二岁,此年宝玉初试云 ...

  • 书评A190:此身歌罢付寒灰,今世长吟能几回——读《圣殿春秋》

    文/望月听雪 "一只百灵落入猎网,却唱得益发甜美,就如那哀婉的曲调,能让它破网而飞."这句话出现在序幕的扉页上,令人想起另一段极相似的句子,"传说有一只鸟一生只歌唱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