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宇唱的那么努力,舞台上那么亮眼,为什么我总欣赏不来?
首先我得声明,对于音乐和唱歌,我是十足的外行,关于华晨宇,我也只能用外行的眼光去试图找到华晨宇一直没办法更加出圈的原因,这里面不存在刻意黑,毕竟也没人给我这个钱。
我们先一起来捋一下《歌手·当打之年》这八期里华晨宇的排名:
第一期:《寒鸦少年》 第一名;
第二期:《斗牛》 第一名;
第三期:《你要相信这不是最后一天》 第二名;
第四期:《荒野魂斗罗》 第三名;
第五期:《我们》 第一名;
第六期:《神树》 第五名;
第七期:《降临》 第六名;
第八期:《新世界》第三名。
名次浮动,忽高忽低,我相信这也让华晨宇本人感到有些迷茫,实验性的歌唱了,之前不是挺受欢迎吗,为啥现在观众又不欣赏了,到底我该唱什么?
为什么像我这样的外行们,对于华晨宇的歌就是欣赏不来?
1、大部分时候曲高和寡,想欣赏,却欣赏不来
我相信这是很多人欣赏不来华晨宇的最主要原因。无关乎华晨宇的人品,也跟华晨宇自带的流量标签无关,对于华晨宇目前的音乐,想融入进去,听懂一些他想诉说表达的真正的意义,却发现,有些东西就是强求不来。
这跟看电影的逻辑是一样的,懂的人,说《地球最后的夜晚》画面美人物精,毕赣简直太牛了。不懂的人看,这电影到底要讲个啥?看了20分钟果断入睡,你们说的那么好,我却欣赏不来,难道是我的水平太低了?
在《歌手·当打之年》中还有一个人的处境和华晨宇类似,就是袁娅维。以我外行的眼光来看,袁娅维的音乐风格偏爵士和灵魂,只要袁娅维唱一些不知名的歌曲时,她的排名一定不行,但只要唱一唱类似《不亏不欠》这样的大众流行歌,观众就买账。你可以说观众水平低,但这就是事实。
或许吧,或许是华晨宇的歌太超前,就像当年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一般,可能要得到某个以后的年月,才能品出华晨宇歌曲的意境。如今被误解、甚至是被谩骂,可能就是这类超前歌手的宿命,扛得住就能看见结束宿命的那天。
又回到一个经典的命题,作歌到底是要给大众作歌,还是为自己?为什么很多歌手会觉得给自己和给大众的会是两个极端?我觉得这是当代很多歌手都没解决的问题,就是同时拥有两个脑子的能力。有两个脑子的代表就是当年的周杰伦。
只拥有一个脑子,在给自己作歌的时候,心中是没有大众的,自己怎么爽怎么来,结果就是你自己觉得很牛逼,大众觉得这到底是个神马玩意啊。又或者过于谄媚市场,失去了表达自我的意境,这都是脑容量不足的体现,并无嘲讽意思,我的脑容量更是大大的不足。
周杰伦那首《娘子》如今看来,也是极度超前的,我当年听也几乎是最不喜欢听的一首,那为什么这首歌却没被大众抛弃呢?
2、节奏、节奏、想流行,必须靠节奏
周杰伦的歌曲也超前,但能做到十分流行,我的愚见就是节奏的作用。他歌曲的节奏简直太抓人了,并且超级符合大众对于节奏的认知,所以,哪怕是他想表达的意思多晦涩,但只要节奏上能让人一上一下的摇,就完全不怕不流行。
我欣赏不来华晨宇的歌,第二个原因,就是这个节奏感不强。我们听歌的时候会试图去抓一个有规律的节奏,并且把它记下来,这样下次这首歌再出现的时候,我们的脑中就会唤起我们记住的节奏,跟着节奏就唱出来了。
而华晨宇的歌通常在节奏上是“乱”的,我抓不到规律,这可能正是他的高明之处,但我抓不住节奏,我就没办法走进这首歌,就跟别提唱了。
唯一让我有记忆点的就是《齐天》这首歌,但也是主歌部分有记忆点,副歌部分的说唱其实是节奏感挺强的,只是我无感而已。《齐天》能够成为华晨宇被大众接纳的歌,就在于他的节奏感清晰容易抓,如果华晨宇按照这个路子来,或许他的歌会更流行。
3、华晨宇是难得的真正做到“演唱”的歌手
咱们平时讲的是什么,是“听歌”,只需要听声音就好了,比如像《中国好声音》这种。但华晨宇的歌,一定不能光听,一定也要看,因为他的歌里有很大一部分“演”的成分。
第一期的《寒鸦少年》,那个舞美、那个站位、那个眼神、那个动作,再加上唱,才构成了华晨宇的完整的表演,你只有看到的时候,才会爆发出:“哇,他演唱的真不错,太牛了“的感叹。
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看演唱会,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听歌更多的是存在手机里,通过耳机的方式传递到耳朵里,并不能实时通过画面传递演唱的“演”的部分,酣畅度上就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
于是就造成了我这种人,听华晨宇的歌时,觉得这唱的我根本不懂,看华晨宇的歌时,觉得虽然歌不太懂,但是这个已经好牛哦,赞。
再加上华晨宇头上一直顶着一个“流量”光环,让那些本能抗拒流量的人对他的评价就会比较负面。华晨宇本人在音乐方面也是比较孤傲的,这样一个“两不想让”的局面,也让华晨宇的出圈变得更加艰难。
面对大众如此现实的样子,估计华晨宇就和唐伯虎面对自己八个表妹的心情是一样的:有苦难说,强颜欢笑。
不知名情感疏通师
非专业八卦扯淡员
付费恋爱指导
6亿中国女人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