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金匮、右手伤寒——助你笑傲江湖

“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一物瓜蒂汤主之。”

“中暍?发烧?用个涌吐药就治了?虽说我很好学,但真的搞不懂,不敢尝试呀!”

面对《金匮要略》,很多人选择知难而退。

重伤寒轻金匮:跛足难行

学中医的人要有所成就,必须拿下“一书一人”两座高峰。一书是《黄帝内经》;一人,则指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我们都知道,《伤寒杂病论》在辗转流传的过程中,被分成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但奇怪的是,《伤寒论》被后人反复注解和学习,《金匮要略》却只有很少的人研究,呈现出了“重伤寒、轻金匮”的现象。

以致今天,很多人临床用起伤寒有方有法,涉及金匮则绕道而行。这就好比《九阴真经》只学了一半,如何能够雄霸武林?

导致跛足的原因,大致有两方面。

一是《金匮要略》语言晦涩,流传至今或有轶失,学习过程中,可能你能挺过《臓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也很难熬过《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二是《金匮要略》内容庞杂,与《伤寒论》的六经体系不同,全书25篇,40多个病种,262方,是《伤寒论》的两倍之多,让很多人对《金匮要略》望而却步。

所以你需要一位明医指路,可以想象,跟随这位明医,如果掌握了这40多个病种、262个方剂,对于一位中医来说是多么大的飞跃?估计你半夜都会笑醒。

所以,难,也要学,而且必须学。

跟明师解经典:破题有法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太阳中暍”吗?有医生在临床中治疗过。

这个患者表现的是“狂躁症”的一系列症状,但辨证后用的就是“一物瓜蒂汤”,只一剂就扭转了病势。

这位善解难题的医生就是宋柏杉老师。宋老师临床三十余年,在临床中非常善用经方,使用《金匮》中的方,更不在少数。用过,才是硬道理。用过,才能讲明白。

所以,宋老师讲《金匮》不会照本宣科,而要直击临床。

一、遇到原文,直击临床谈理解。

对于《金匮要略》原文的解读,宋老师不仅会列举先贤们的观点,还会着重谈自己在临床中的体悟。

就像宋老师说的:“要将临床中应用的体会,如实汇报给大家。”

二、遇到疾病,拓展古今讲解完整专病。

《金匮要略》中有40多个病种,是学习的一个难点,更是重点。宋老师在课程绪论中提到,对于这部分内容,“不仅讲仲景先师的治疗方法和思路,还要讲后世医家以及他自己的的思路和治疗方法,把病讲透。”以《金匮》为基点,拓展系统专病。

三、遇到脉象,回归仲景谈伤寒脉法。

学仲景,很多学习者都忽略了仲景在条文中呈现出的脉法。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看不懂。为什么?宋老师说,伤寒金匮的脉象,和后世《濒湖脉学》的28脉不同。不能用我们惯常以为的脉法去理解。

比如在原文中有这样一段:“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这里对宿食的脉象描述,和现在教科书上对宿食的脉象描述“滑脉主食积”,是截然不同的。那哪一方的说法更符合临床呢?

宋老师是站在仲景这边的。他说:仲景的脉法应用于临床更加准确,在指导临床方面,更加可靠。所以,学习仲景,也必须学习仲景脉法。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原文】问曰:病有战而汗出,因...

    #伤寒论#[原文] 问曰:病有战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答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其人本虚,是以发战,以脉浮,故当汗出而解也.若脉浮而数,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虚,若欲自解,但汗 ...

  • 仲景脉学:脉浮紧、脉浮虚往往主虚

    编辑整理  十方世界 仲景脉学:脉浮紧.脉浮虚往往主虚 导读 伤寒论的讲法有很多,有的老师按照条文依次讲解,有的老师按照方剂进行详细分辨,还有的老师按照证候对比辨别.这些讲法各有特点,都是为了方便我们 ...

  • 【娄绍昆】从桂枝汤引发的临床思考(下)

    [娄绍昆]从桂枝汤引发的临床思考(下) 接上期: [娄绍昆]从桂枝汤引发的临床思考(上) 五.太阳中风桂枝汤证有可能出现"无汗"吗 一般情况下,太阳病桂枝汤证"有汗&qu ...

  • 扁鹊81难经译文注解:第五十八难 伤寒病的类型及其主脉

    第五十八难 伤寒病的类型及其主脉 [原文一]       难曰:伤寒有几?其脉有变不?       然:伤寒有五,有中风①,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中风之脉,阳浮而滑,阴濡而弱; ...

  • 仲景急证治疗学【一点资讯】

    中医能否及时有效地治疗急危重症?答案是肯定的. 中医重大的优势就在于急危重症的治疗,这可以从中医药的形成与发展史上看出端倪.张仲景和他的<伤寒论>就是在天灾人祸.疾病横行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

  • 塘栖脉法

    昨日与三十载同窗聚会浙江杭州塘栖,闲暇之余,为诸位老师诊脉. 一老师脉缓,为厥阴伤寒,上下具寒. 一老师脉浮,为厥阴伤寒. 一老师脉浮数,为厥阴伤寒,上寒下热. 一老师脉弦,为病在少阳. 一老师关脉沉 ...

  • 【自学中医必背】伤寒、金匮要背的条文!(别管为什么只管背)

    太阳病篇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病本证 一 中风表 ...

  • 必背:伤寒30条,金匮45条,温病11条

    一.<伤寒论>: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2.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 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 3.太阳 ...

  • 中医高手临床经验点滴:伤寒30条,金匮45条,温病11条

    <伤寒论>: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2.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 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 3.太阳中风 ...

  • 必背必背:伤寒30条,金匮45条,温病11条

    <伤寒论>: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2.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 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 3.太阳中风 ...

  • 伤寒金匮七言记忆法!(非常实用)

    伤寒论>七言记忆法(一) 君若开卷莫着忙,医者贵在有涵养.圣人原序意读通,尤知医者责任重.太阳本证三分鼎,中风伤寒表郁轻.中风表虚桂枝汤,自汗用之也恰当.桂枝三禁记妥贴,表实里热及湿热.若兼太阳 ...

  • 伤寒金匮七言记忆法

    <伤寒论>七言记忆法(一)君若开卷莫着忙,医者贵在有涵养.圣人原序意读通,尤知医者责任重.太阳本证三分鼎,中风伤寒表郁轻.中风表虚桂枝汤,自汗用之也恰当.桂枝三禁记妥贴,表实里热及湿热.若 ...

  • 精华篇:《伤寒》与《金匮》各脉象的诊断意义分析!

    脉象的诊断意义,初看起来简单明了,浮脉主表,沉脉主里,迟脉主寒,数脉主热,虚脉主正虚实脉主邪实.......,历代脉学著作及教科书中所说,大致相同,似乎没有分析的必要.其实不然,我们如能细读<伤 ...

  • 伤寒金匮附子剂总结

    附子用法 大抵附子剂的主治疾患,依据<伤寒论>.<金匮要略>的记载一临床应用也是一样一一概括之,有下列数种: A.主治疼痛(与桂枝.白术.茯苓并用): 1.桂枝加附子汤(伤寒) ...

  • 伤寒重要条文 + 金匮重要条文

          太阳病篇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病本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