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250周年 | 贝多芬音乐美学浅谈

·  在世界音乐历史的长河中,19世纪欧洲的音乐艺术是蓬荜生辉的。期间涌现出很多对现今音乐世界仍然影响深远的伟大的音乐家们。在经历了之前的中世纪音乐,巴洛克音乐和古典音乐时期,从1720年开始,华丽的前古典音乐时期风格和晚期的巴洛克音乐发展相辅相承,每一个时代见证了音乐的进步,期间包括十八世纪喜歌剧的问世,处处散发着启蒙思想的光芒。也是交响曲早期浪漫主义的魔力展现。

作为艺术的潮流,音乐领域的“浪漫主义”是紧随文学上的“浪漫主义”的,其品质能让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净化。大家可能听说过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思想的代表人物Wilhelm Heinrich Wackenroder(1773-1798)所言:“音乐是艺术的艺术,因为它能够把人的心灵的感情从凡俗的混沌之中超脱出来。”曾有太多音乐家和音乐史学家研究过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如:耶鲁大学图书馆的哈罗尔德教授,伦敦大学图书馆的安西亚拜尔德博士,列昂普兰廷佳先生的著作「十九世纪欧洲音乐风格历史」。等等 ——

·  当我们无论是从宏观或者微观角度去学习浪漫主义音乐的时候,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将目光聚集在一位大师的作品上,他是跨越两个时代的的伟大作曲家贝多芬。今天我很开心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著作。

贝多芬也是我很喜欢的作曲家之一,我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的作品是在小时候翻到巴伦勃依姆大师的「生活在音乐中」的时候,看到他演奏贝多芬的奏鸣曲全集的时候,浏览曲目介绍,耳边萦绕铿锵有力的快速跑动的旋律和和弦,便在心底对他的作品充满敬畏感。笔者其他三位很喜欢的作曲家分别是肖邦,舒曼和李斯特。喜欢肖邦作品的诗情画意,喜欢舒曼作品的富有逻辑的肢体音乐语言,喜欢李斯特的音乐和文学恰到好处的交相辉映。但最令人魂牵梦绕还是贝多芬。

·  1792年,贝多芬作为众多涌向神圣罗马帝国政治文化中心求学的音乐学子一员,从波恩来到维也纳。之后在贵族华尔斯坦的帮助下,他不但轻而易举入了维也纳社交圈子也被约瑟夫·海顿作曲家收为徒弟。来到维也纳后不久,贝多芬像是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男主角,一场一场和当时的第一流键盘手进行抗衡。但他的即兴演奏技巧惊人,曾得到李希诺夫斯基亲王等有权有势的人的赏识,之后使很快地开始了他的公众演出。贝多芬的早期音乐发展是和钢琴作品密不可分的,也曾像霍夫曼提到的器乐曲的“纯粹性”一样,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情感的奔涌,是作曲家通过在无限的世界中可达情感体验的语词意涵来表达情感

·  贝多芬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将自己的作曲背离古典音乐风格的规范,朝着一种新的样子的方向发展自己的钢琴音乐,他的新的创作道路是编号Op.2的一组钢琴奏鸣曲,完成于1795年,具体体现在他对这首作品的改编打破了传统的18世纪音乐风格。之后还有悲怆奏鸣曲:这种左手的分解八度音型很好地说明了贝多芬对管弦乐中低音大鼓的生效模仿所作。

这种富有戏剧性的键盘美学,让其音乐更好地展现出戏剧性的张力。随后的创作中,车尔尼回忆自己与贝多芬的相处时说过,大约在1800年,当贝多芬创作Op.28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密友克鲁姆霍尔茨说:“我对自己目前为止的创作并不十分满意。从今天开始,我要走上一条新的创作道路。”此后不久,他便创作出三首奏鸣曲,Op.31,从中可以看出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的决心付诸实践。他的所有奏鸣曲中,只有“悲怆”和“告别”是他自己所加的标题,在申德勒听完车尔尼演奏其暴风雨奏鸣曲后,贝多芬跟他说,“去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

· 此后,贝多芬晚年所作的奏鸣曲中以变奏曲形式和融入赋格体裁为主。如果我们把目光聚集在第28首奏鸣曲,安德拉斯·席夫先生曾在演讲中提到,这首他将此看成是Op.90的延续。如果我们将它的最后乐章的末尾小节演奏完,我们将开始OP.101的演奏。很完整的和声,无缝衔接。这首奏鸣曲在很多方面是富有创意的,与此同时,贝多芬也同时创作了两首钢琴和大提琴作品。

尤其是在第一首C大调大提琴曲中有很多和此钢琴奏鸣曲类似的地方,它们都是在平静地,稍微缓慢的风格中开始的,并且衔接到进行曲感觉的第二乐章,随后是经过不太慢的慢板步伐般的INTRODUCTION,最后到了末尾乐章,它包含了非常复杂的音乐肢体语言,赋格。贝多芬运用这般作曲模式在两部他的作曲中,还是从未曾有过的尝试。贝多芬写此奏鸣曲的第一乐章的节奏是不太快的,但是要有很深的情感注入。

我们开始处是属音,像是一个未解之谜一般,我们被音乐带去了未知的A大调。在贝多芬对于对位的运用中,席夫先生在演讲中曾经提到,他很好奇若是瓦格纳,他会如何创作这一系列的对位乐句,他会如何将它带回到曲目的再现部。这首奏鸣曲是被题献给贝多芬最喜爱的学生的,是被当时社会认为会成为伟大钢琴家的有天赋的青年才俊。令我感到很特别的是,这首奏鸣曲非常的不同于以往的贝多芬的奏鸣曲,让我们回顾他的热情奏鸣曲,甚至是英雄钢琴变奏曲,或是在这之后的C小调32首钢琴变奏曲,这些作品都是非常有英雄气概的,以小调的特性为主,烘托出了贝多芬不屈服于命运的英雄气质。而这一首却是开始于如此柔美的乐章,仿佛心情腾云驾雾于晴空万里。丝毫不符合贝多芬以往的气质。

每当我和导师讨论我的想法的时候,他会笑着听完我的看法,并且在他的琴房里打开阿劳先生的演奏视频,逐字逐句地一点点和我分析。我仔细地结合贝多芬一生的境遇,和晚年的双耳失聪,感觉他晚年的作品会接近于一种离上帝更近的幻觉之中。他晚年的钢琴奏鸣曲有一种非常偏爱赋格的融入,赋格原本也是体现了音乐的严谨性,也体现了宗教性。这是非常吸引贝多芬的。这种结合了人文艺术和宗教的虔诚音乐,也体现了贝多芬对诚挚,自由,单纯的人性的一种向往。那么用明净的大调和悠扬的不太快的节奏开始奏鸣曲的乐章来凸显出贝多芬内心对单纯人性的渴望,就变得比较好理解了。

·  这些都是非常经典的贝多芬的杰作,我曾在导师和好友的推荐下欣赏威廉·肯普夫,里查德·古德,阿劳,阿格里奇,古尔德,波格莱里奇,安德拉斯·席夫,等等钢琴大师的网络录音。从贝多芬早期偏向海顿的风格到晚期成熟且崇高的音乐境界,将是一场奇妙的音乐盛宴旅程,或许每个人在听完他的奏鸣曲后都有不同的感受,不过最后还是希望借用大师的一段话,“我的音乐只为穷苦的人造福;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

-
Real杨依洵 

参考书目:

1.浪漫音乐(十九世纪欧洲音乐风格史),列昂·普兰廷加 著

2.世界名人简介,音乐家卷,陈建伟编译

3.论巴赫阿尔伯特·施威泽 著

4.听见萧邦焦元溥 著

5.安德拉斯·席夫贝多芬《奏鸣曲全集》现场讲座赏析课录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