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古镇(下)--能不忆江南(一)
沈厅位于周庄富安桥东堍南侧的南市街上,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建成。沈厅坐东朝西,七进五门楼,大小房屋共有一百多间,分布在一百米长的中轴线两旁,占地两千多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进客厅
连接部位的小天井植有翠竹
三进就是松茂堂
天井里还有小小古井一个,十分得意
精美的砖雕门楼,额匾书“积厚流光”。语出《荀子.礼论》:“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所以别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意思是告诫后人要多积功德,方能福荫子孙。
精美的砖雕斗拱。下面的雕刻破坏严重
这个门楼额匾是“玉树盈阶”,语出 《晋书·谢安传》:“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寓意子孙多而且有出息。
这个院子里居然还有一只石牛。据说是沈万三用于告诫自己和后代祖先皆为种田之人,经商赚钱了也时刻不能忘本。当然这肯定是讹传了,沈万三是元末明初之人,这房子也就二百来年而已。
这厅堂里设有沈万三塑像供人瞻仰,据说江浙一带民间也将其看作财神。沈万三(生卒年不详)。名富,字仲荣,世称万三,元朝末年随父沈佑由湖州南浔镇徙居周庄,以躬耕起家。后又迁至周庄银子滨,到吴江分湖陆道源家理财,并得其巨资。回周庄后凭借北蚬江(古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经浏河出海的有利条件,开始他"竟以求富为务"(光绪《周在镇志》)的对外贸易活动,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逾吴下"(董够《碧里杂存》)的江南第一豪富。发迹后,他曾先后流寓南京、苏州、吴江等地,富名传遍天下。
这门楼上镌刻“世德作求”,语出《诗.大雅·下武》:“王配于京,世德作求。”大意就是要将祖先的美德代代相传。
通道上花瓶形状的门
看看万三家宴的八大碗,突然感觉自己混得还不错。
交了十块钱,上沈厅二楼瞧瞧
二楼为沈家人生活起居之所
少爷卧室。只有床和书桌,简单明了,看来家教甚严
绣房。相传沈文渊之女文采斐然,为拒嫁终日藏身绣花房揣摩技艺,终赢得“绣艺流芳”之美誉。
洞房,不解释
丫鬟房
沈家老爷房。尤其是这张千功床,集雕、镂、镶、漆于一体,做工考究、雕刻精美、着色鲜艳,堪称稀世珍品。
起居室。老爷夫人喝茶休息的场所。
书房。有时沈家老爷也在此点帐。
在二楼还有一块活动楼板,三面以栏杆包围。原来这是为了方便将物品在一、二楼间吊运专门设置,将活动板掀起即可从孔中上下装卸物品,有点意思。
二楼近大厅处开有小窗—美其名曰“移窗”。古代男女授受不亲,有男子上门来说亲之时,沈家小姐便可在此一探究竟,选得如意郎君。这与古徽州大户人家二楼设置的小天井可谓异曲同工啊。
从二楼近距离观赏门楼的精美雕刻
琴房。小姐练琴之处
出来便是沈厅酒楼,想感受沈府家宴的就不可错过了。
富安楼。楼高三层,在周庄可算是高层了。
下面的这座桥就是大名鼎鼎的富安桥。富安桥,单孔拱桥,位于中市街东端,横跨南北市河,通南北市街,相传桥旁有总管庙,原名总管桥。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由里人杨钟建,初系青石面无级,桥长17.4米,宽3.8米,拱跨6.6米,后多次重修,现桥为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重修,易成花岗石,东西有级梯,中间为平面。
仔细了看,你才会看出富安桥特别之处在于,桥的四个角上各有一座楼房,而且楼房一、二楼之间是没有楼梯的,必须走到外面桥阶才能上楼。桥身四侧的桥楼临波拔起,遥遥相对,气势非凡,为江南水乡仅存的立体型桥楼合壁建筑。
从远处欣赏富安桥
另一边的桥楼
在桥上看到的风景。桨声树影、枕水而居可能也是很多人心中的梦想。
往北走,不远就是周庄另外一座豪宅—张厅。
张厅原名怡顺堂,相传为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后裔于明正统年间所建。清初出卖给张姓人家,改名玉燕堂,俗称张厅。张厅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大小房间60余间,前后分为六进,还有一个私家后花园,是江南民居中比较典型的前厅后堂格局。作为周庄为数不多的明代古建筑,张厅也很自然地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庄张厅”牌匾,费孝通题。
玉燕堂
石库门楼
天井不论大小,皆有造型不一的盆景园艺,丰富了层次感的同时,到处显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正堂中的这一副对联尤其引入注目,上联是“轿从门前进”,下联是“船自家中过”。
琴棋室与书房
透过美人靠,可以看到张厅有内部的私家水道。
私家小码头。在古时周庄水乡,水路就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张家的日常用品食品都是通过与外面河道相连的私家水道运送,现在明白什么叫“船自家中过”了吧。
后花园的假山
张厅私塾。古代富人家同样十分注重从小对子女的教育培养,对比当今很多人“再穷不能穷孩子”的放纵溺爱,发人深思啊。
私家戏台。楹联云“古今来色色行行无非是戏、天地间奇奇怪怪何必认真”,话糙理不糙啊。
明清时期,随着江浙一带经济文化的繁荣,民间曲艺活动十分活跃,涌现出许多戏班子,“梨园乐部,苏州最甚”。大户人家多建有戏台,或蓄有戏班,或请人演出,成为一种习俗。
太平桥
来到重点—双桥。
双桥,由世德桥和永安桥组成,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由于两座桥梁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所以当地人也称之为"钥匙桥"。其中单孔石拱桥叫世德桥,横跨南北市河,长16米、宽3米、拱跨5.9米;石梁桥叫永安桥,平架在银子浜口,长13.3米、宽2.4米、跨度3.5米。
这条水道就通往银子浜,尽头就是沈万三水冢。我当时居然忘看了,只能找一张网上图片供大家参考。
沈万三水冢。
沈万三从江南巨富到家破人亡,都发生在明朝洪武年间。沈万三曾经资助过朱元璋的死对头张士诚,政治上的不正确注定了他的悲剧。当然沈万三是个精明的商人,意识到形势不妙,决定大拍皇帝的马屁以求得太平。朱元璋要建南京城,沈万三就“助筑都城三分之一”,即现今南京城墙的中华门到水西门一段;后来索性想趁热打铁,请求出资犒赏三军,这一下糟了,拍到皇帝马脚上。朱元璋农民出身,对富户本就心怀芥蒂,听后登时大怒道:“匹夫犒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好得马皇后还算清醒,觉得有点过分,劝道:“不祥之民,天将灭之。陛下何诛焉!”沈万三才保住小命,被发配云南,最后客死他乡。死后就葬在他发家的银子浜。这是洪武六年的事了。
永安桥
世德桥。栏杆非常有趣,就是简单地以大石条自然首尾叠加起来,倒也别有情调。
这一段的垂柳是亮点
这个角度就是程逸飞那副油画选取的。
桥上的人在看风景,自己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怪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