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哲理】人无城府,必定吃亏:做好人,也得做个现实的好人

【处世哲理】

人无城府,必定吃亏:
做好人,也得做个现实的好人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五常,这是孔子和孟子等人总结出来的,其中,“仁”排在最前面。我们可以把“仁”理解成仁善、善良,从古至今,它都是国人的基本道德准则,说得直白点,就是要做个善良的好人。
    但是,好人如果只有好心,没有头脑,只能称为“烂好人”或者“老实人”。好心帮了坏人,自己受罪;好心办了坏事,别人受罪。因此,老祖宗也会教我们一些现实的道理:先保护好自己,再去帮助他人。
    俗话称: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交一片心。这话虽然现实,却是真正的醒世格言。我们不妨来讲一个古代的故事:
    宋国有个富人,家里住着大院子。这天,天上下了暴雨,大雨连续不断,就把他家一个角落的院墙给冲垮了。
    他的邻居是一位好心的老人,跟他说:赶紧把你家院墙修好吧,不然恐怕会招贼的。富人听了没当回事,心想哪有那么巧?一夜不修没关系的,等明天再修吧。不料,当天晚上,他家里真的进了贼,损失了不少财物。富人心想,这一定是隔壁老头干的,不然他为什么要提醒我?
    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经常被当成“交浅言深”的典型案例。
    好人也不能随便做,如果人家跟你不熟,你还过度热心,是落不着好的,还很容易给自己惹来麻烦。实际上,在我国古代,也有许多名人主张不做“烂好人”。
    战国时期有一位奇人叫做鬼谷子,他精通百家学问,善能观测人心,所以,他教出来的苏秦、张仪等弟子,最后都成了赫赫有名的纵横家,游说各国君王,掌控乱世棋局。鬼谷子隐居云梦山,他的学问里包括了“观天下”“审时度势”“摩意”“善言”等。
    其中,有这么一句广为流传的口诀:其身外,其言深者危。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假如你不是对方亲近的人,却跟他说话太坦诚的话,你自己就危险了。我们联系现实,应该很容易理解,跟任何人交往的前提,不都是保护好自己吗?
    民间俗话说“好人有好报”,又说“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看起来矛盾,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做好人得有个度。
    这里再说一个被误解了很多年的成语“以德报怨”,它出自孔子之口。但很少有人知道,“以德报怨”只是半句,它还有下半句。
    原话应该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被称为“圣人”,他也不赞同做个傻乎乎的好人,凡事不记仇。
    人无城府,必定吃亏,我们就算要做好人、好事,也得做个现实的好人,毕竟这个世界上,是不缺忘恩负义者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