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名家边款欣赏

方寸之间天地宽  金石交合乾坤大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篆刻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三千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以时代来划分。篆刻发展到了唐、宋、元时期,则处于衰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楷书的应用取代了篆书,同时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篆刻艺术走上了下坡路。这种形势到了元末出现了转机,画家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可以入印,从而使石料成了治印的理想材料。到了明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

刻边款,篆、隶、草体多用双刀。行楷多用单刀,即一刀一笔。镌刻边款,可按笔顺刻。明人文彭所刻边款,沿用了刻碑帖的方法,即先将字写在印章上面,然后用双入正刀刻出,字体线条流畅,但缺乏苍古之气,今人运用很少。黄易沿习丁敬用单入切刀法刻边款。

据传,黄风气镌刻边款右手握刀不动,左手拿石章就锋而刻。每刻一字。印章必旋转多次,方寸之地刻上百十字,印面光洁如初,别有一番风韵。近代赵之谦、吴昌硕、陈师曾、齐白石等篆刻大家刻款,使用的也是丁黄之法。其中,白石老人刻款,先将横画一次刻出,旋印后再刻竖现,最后补齐其他笔画,字体刚劲古拙,自成一格。

初学者镌刻边款,最好使用行楷小字。行楷小字一般都是直接奏刀。但运刀时要注意行气,并用刀角入石,用力钉下。

刻“点”时,将刀角插入石内,自下而上用力一按即可。刻“横画”时,先用右刀角着石一按,刻出横画收笔韵味。然后,自右向左横向行刀,至笔画终点,用右刀角向左弯一按即刻出起笔。

刻“竖画”时,先将右刀角锲入石内,自上而下向前行刀,至笔画终点便可。“长撇”刻法也是将右刀角入石,先重后轻向左一冲即可。行楷中很少有捺笔,边款中的捺笔多为“反捺”(即长点)代替。总之,镌刻边款,要注意发力适度。否则,会因用力过猛而刻“花”。

另外,镌刻边款还需要注意石质的优劣。行刀时,用力要有轻重之分。石质松脆的宜轻不宜重,过重则笔画崩成一片,无法辨认。但过轻也不好,过轻拓出的边款字迹不清,影响印章的整体效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