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列伯格:在海边
请大家忽略我的渣渣普通话。
有兴趣演奏的童鞋,请点击文章底下的阅读原文!
文 | 莫沄
▼
今天同样讲一首冷门曲子,斯特列伯格的F大调练习曲:在海边,选自他的《简易旋律练习曲》,Op.63的第7首。
斯特列伯格(Streabbog)只是他的笔名,就等于鲁迅一样,这人真名叫周树人,啊不对,叫Jean Louis Gobbaerts(Streabbog倒过来写),是19世纪比利时的钢琴家、作曲家、教师。
▼
《在海边》主要训练的是分解和弦。
练习分解和弦的练习曲有很多,那为什么要选这首呢?
好听!
反正功效都是一样的,那肯定选一首旋律优美,学生容易接受的音乐啊!
▼
作品三段体的曲式,F大调,一个温暖怡人的调性。
A段1-8小节,分为两个小句子,4小节一句:
开始的力度是p,但是很多学生可能会忽略掉这个,弹得非常暴躁。
这很明显是违背了音乐的规律的,我们看:F大调的调性,相等的八分音符,再加上Allegro Moderato的速度…都说明了这里表现的是较为温暖、舒缓的音乐。
所以,亲,弹得温柔一点好吗?
毕竟这里描写的海边,是微风徐徐,在海边沐浴着柔和的海风…这样的意境。
您要是力度太强,触键太硬,那就变成了…浪奔,砰砰砰,浪流,砰砰砰…
没有去过海边的童鞋们,还可以顺便理直气壮地对妈妈说:我没看过海,弹不出这个意境!你希望我弹好钢琴吗?带我去马尔代夫感受一下!
然后你妈会回答你:
第4-5小节,请一定要告诉学生学会乐句之间的呼吸。
演奏时,在这里要有个气口,换一个呼吸,知道是两个不同的句子,别哗啦的就弹下去了。
术语simile是同上,或者与前一样的意思,就是说接下来的踏板用法,与之前一样,都是一小节一换。
第8小节的休止符,这里一定要数拍子,因为很多学生会忽略掉这个,马上就又开始弹下去了。
▼
接下来的第9-23小节是B段,调性转到a小调去了。
一般来说,可能弹这个曲子的学生还是年龄比较小的,搞不清楚什么是调性什么是转调,但我觉得起码要让学生体会一下,这里感情色彩的变化。
前面的F大调非常柔和,这里的a小调却是略带一丝忧伤,学生应该还是能感受到的。
B段的开始同样是4小节一句:
请注意第11小节的还原si音,它是这个乐句的最高音。也就是说,它是这个句子的高潮所在,还原si之后,音乐又开始慢慢恢复,有所下降了。
所以在演奏时,我们最好有所强调。
另外第15小节,书上标的指法是2-3-5-3-2,但不妨也可以试试1-2-5-2-1的指法,但这个不强求。
▼
第16-23小节是B段的连接段落。
短音符要比长音符弱一些,也即是后面的四分音符,不能弹成与前面的附点二分音符一样的力度。
第20-21小节、22-23小节,Jane Magrath编辑的版本,在这里加了一个渐弱与渐慢。
渐弱可以让相同的两个小节多一些层次,与后面属三四和弦也有个力度的衔接;如果没有渐弱,两小节弹成一样可能会有些呆板。
而渐慢则让B段与A段再现,突出了两个乐段之间的段落感。
另:Jane Magrath编辑的版本,还建议这部分(16-23小节)都不用踏板,但这个大家可以斟酌斟酌。
▼
第24小节开始到最后,是A段的再现。
演奏延续了A段的情感,值得一提的是最后3小节,和声上是主-下属-主的变格终止:
由于下属和弦带有种上扬的感觉,所以倒数第二小节不妨稍微比之前强一些,然后最后再重新弱下来。
▼
在这种初级的练习曲里,为什么还要不厌其烦地去说调性、和声与曲式呢?
因为只有把握了调性的色彩、和声的性质、曲式的结构,才能把握住作品的情感,搞清楚每个乐句,更好地表现出作品的整体感。
这样的演奏,才能给人乐句清晰、层次分明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