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记|小人书和户外电影
小人书和户外电影
童年的生活是艰辛的,物质生活贫乏,娱乐活动更是贫乏。
童年最喜欢的娱乐生活就是看小人书和看户外电影。
一本本巴掌大小的小人书,成为我们童年最多彩的记忆,点亮了我们童年的梦想。小人书学名连环画,上图下字,构图简洁,语言浅显,图文并茂,好看易懂,价格低廉,所讲故事大都是些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奇、英雄豪侠,不乏像王叔晖、刘继卣这样顶尖的国画大师创作的精品画作,是孩子们唯一的课外读物,让我们知道了许多知识,获得了许多人生哲理。
那时候的小人书价格很便宜,几角钱就能买一本。记得我们常看的有《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烈火中永生》、《曙光》、《羊城暗哨》。前期的小人书手绘的居多,后来逐渐出版了不少电影剪辑的同名小人书,像《神秘的大佛》、《黑三角》、《405谋杀案》、《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小人书虽然便宜,但也不是我们想买就能买的。为了买小人书,我们往往自己捡拾废品,什么牙膏皮了,母亲和姐姐梳下来的长头发团了,路上捡到的螺丝帽、钉子头,秋天打晒的槐米,等等,我们都会积攒下来卖给废品站,换来三五毛买小人书。
小伙伴们往往相约着各买不一样的小人书,这样可以交换着看。小人书到手,都会急不可耐想看,因此偷偷在上课时间看便是常事。老师在讲台上唾液横飞讲课,我们或是把连环画放在桌面下,或是把连环画夹在竖立在课桌上的课本里,作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状,表面上看起来像是认真看书,其实早已不知神游到什么地方去了……这点小把戏肯定瞒不过老师的眼睛。这时候,老师常常一边照常讲课,一这随意地走到那位入迷的同学身边,一声如雷断喝,吓得同学魂飞天外。结果自然是没收小人书,到办公室一顿批评。
买不起小人书,我们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租。
每到周末,写完作业,做完家务活,我们就到街头的小人书出租摊,花上三五分,租上一二本,猫到一个角落里,陶醉在小人书的世界里。
租书摊一般就是一个大木盒子,然后支起两根木棍架子,中间扯上几道细细的绳子,将小人书骑挂到绳子上,花花绿绿的封面,各种各样的故事,我们便挑选自己喜欢的租来看。
受小人书影响,我们同学还自己创作连环画。记得我的同桌保军就是画画好手,自己装订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然后用铅笔自己画小人书,记得当时画的是解放军骑着摩托打鬼子。保军很有天赋,用铅笔寥寥数笔,画面就活灵活现,快速翻看小人书,摩托车冲进敌群的场景生动形象,令人难忘。
随着社会改革开放,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电视电脑,电玩游戏,舞厅迪厅,娱乐方式越来越多,而图书市场更加繁华,彩色绘本、动漫图书,使得连环画无人问津。
小人书虽说走出了历史舞台,却永远走不出我记忆的橱窗。
比小人书更有吸引力的是看电影。
小时候都是在户外放电影,一般是在秋冬农闲时节。
每当知道晚上要放电影的消息,则兴奋无比。如果是在外村放,那就早早吃晚饭,早早噶伙着出发,不走正道,而是穿沟越岭,捡最近的路走。如果是在本村放,那就半下午就拿着小板凳去占地方,甚至晚饭都不吃。电影放映机的四周,是大家争相抢占的地方。因为这里可以在放映机前用手在银幕上做各种造型,一会儿是小兔子,一会儿是只小狗,逗得大家欢笑。
看电影的是四邻八乡的村民,人山人海,进来出去都难。前面的人坐在小板凳上,后面的人就站着,再后面的人站在板凳上,看的过程中经过出现打涌忽的现象,然后就有人拿着一根长杆子沿着观众的头顶扫一圈,人就安静下来了。但也经常出现挤掉鞋子,挤散家人的事,于是大呼小叫声一片。
正面看不到,就只能去看反面了。虽然画面是反着看的,好在人少,也比在正面踮脚也看不到强。
当时的电影以战争片居多,也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故事片。正片开演前,往往要放一个短短的假演片,像《三个和尚》之类的动画片。《神秘的大佛》《红牡丹》《405谋杀案》《挺进中原》《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影片至今还记忆犹新。
现在呢,电视家家有,网络户户有,频道上百个,资源无比丰富;电影院装修豪华,软座包厢,大银幕立体声,3D加上IMAX,但看电影的兴趣却降低了,再也没有了童年看电影的那份快乐!
还是怀念童年那些夜晚的时光。
可惜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