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路大师:赵访熊和徐献瑜

中国计算数学的教学由两位前辈赵访熊、徐献瑜起步,他们都有赴美留学的经历,而从事计算数学研究却又都与到苏联学习相关。

1979 年11 月,(二排右二起)徐献瑜、赵访熊、冯康、张克明参加中国数学学会计算数学分会首届年会。

1956年6月,中科院计算所筹备处成立,赵访熊、徐献瑜均为筹委会委员,由于清华大学已准备适时成立计算数学专业,所以学校领导建议赵先生留在清华。而徐先生以北京大学教授身份兼计算所第三研究室(计算数学室)主任,下设应用问题组、程序设计组、计算组。

1953年,赵访熊的论文“解联立方程的斜量法”在《数学学报》上发表后,引起了苏联科学院院士、数学家康托洛维奇的注意,由此又引起了国内的重视。1956年,为了发展我国的计算数学,年近50的赵访熊接受派遣,赴苏联做访问学者,前往列宁格勒大学(今彼得堡)做为访问学者进修计算数学,一年后又转到莫斯科大学。1958年归国后,赵访熊担任了新成立的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副系主任兼计算数学教研组主任,参与创办计算数学专业。清华成为当时最早创办计算数学专业的工科院校,在创新面临着很多困难的情况下,培养出了我国最早的一批计算数学人才。

1959年,清华大学正式成立计算数学教研组,开始只有从数学教研组调来的4名年轻教师和工程专业新毕业的教师,教研组总共8人。赵先生以自己原先也是先学电机工程,后学数学的经历鼓励年轻教师要树立信心刻苦钻研,并主动承担了给学生讲授“计算方法”课程的任务。

    1959年,全国大搞“教育革命”,学生们也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干快上地搞科研群众运动,针对的一个难题是三峡水利发电枢纽腹拱坝的热应力计算。当时没有电子计算机,年轻人满怀热情用样板松弛法围着几块制图版鏖战,十几天的日夜努力以失败告终。时隔不久,听到赵老师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们对老师能力的钦佩油然而生。

在赵先生领导下,计算数学专业从师资条件和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在“文革”前已培养出200名本科毕业生和3名研究生。

1955年,北京大学的徐献瑜教授着手筹组计算数学教研室,1956年呼应“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正式在数学力学系建立全国高等院校的第一个计算数学教研室。徐献瑜任主任,胡祖炽、吴文达和董铁宝等一起组织教学和研究活动,按教学计划开设“计算机原理”课程。

1956年2月27日,北大数学力学系给学校的报文中称:为加强计算数学方面的领导,拟即成立计算数学教研室,任命徐献瑜先生为教研室主任,请即呈报校长批准。(盖有“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公章)此件呈报后:江隆基副校长批复“同意”,“马校长已看过表示同意”,教务长周培源签名“阅过,3月5日”。是年11月,校方编印“全校各系、教研室领导名册”,徐献瑜为计算数学教研室主任。

1956年3月4日,徐献瑜赴苏参加国际会议,第一次观看到计算机运算。是年9月,徐先生第二次赴苏访问,在莫斯科停留三个月,成绩斐然。苏联科学院计算中心副主任迪特金提出“为虚阶虚变量的贝塞尔函数造一个数学表”。徐献瑜用两个月时间直接使用机器语言手工编程,二次上机操作得到8位数的运算结果,徐献瑜是中国第一位完成计算机程序编制和算题的学者。徐先生90岁高龄时,苦思冥想,把这个程序编制过程与算法写出来,这份字迹清秀的文字拷贝是中国人编写的第一个计算程序。

1958年,徐献瑜带领计算数学训练班学员参加了超音速飞机设计,哈军工罗时钧教授提出“小展弦比宽机身组合的翼身干扰”方案,黄敦教授画出了翼身图形,徐献瑜据此推导数学公式,指导学员用老式电动计算机算了一个月,得出了超音速飞机的“干扰气动力”。

1959年徐献瑜教授在北大讲授程序设计课。春节过后,北京工业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到北大听徐献瑜教授讲课。吴鹤龄回忆那是在一个大阶梯教室,徐先生擅长应用数学,尤其擅长近似计算,当年他还不到50岁,讲课条理很清晰,课程由参加过训练班的张训诰老师辅导。是年徐献瑜连续到南京、上海、杭州、汕头作报告,推动计算数学事业和培养新生力量,他一直反对贪大求洋,顶风倡导“小机器可以做大题目”。

1962年国家恢复招收研究生,徐献瑜指导培养了10余名研究生和代培生。其中曾抗生、何新贵、史应光、谢深泉、张祥等现已成为计算数学和技术界知名的专家和教授。

徐献瑜的学生多,几乎所有计算数学学科的研究者都认徐先生为老师。曾抗生、何新贵、史应光、谢深泉、张祥等是1962年国家恢复研究生制度后,徐先生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已是知名学者;王选、张恭庆、杨芙清、周巢尘、张景中、朱建士、胡文瑞、刘宝镛、何新贵等这些院士都是徐先生教过的优秀学生;杨芙清、张绮霞是徐先生的计算数学开门弟子。

徐献瑜八十寿辰、百岁寿辰时,前来贺寿的学生云集,众星捧月,盛况空前。

英雄所见略同,真实、超前、准确、坦率、正直都是大师的品德。

两位先生虽然分属两校,而时常有机会并肩工作。1963 年10 月3 日,教育部在南京大学召开百余人的大会,宣布103计算机调试成功。清华大学副校长赵访熊主持会议,北京大学徐献瑜辅之,这仅仅是两人相遇的一次而已。

赵访熊,教授,1908年10 月30 日生于江苏武进县曹桥乡。5岁入农村初级小学念书,1922 年,14 岁时在清华学校招生中,名列江苏榜首入学,1928 年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电机系学习,1930 年毕业,1931 年获哈佛大学数学系硕士学位。1933 年返回清华任教,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副校长。1996 年11 月29日在北京逝世。

徐献瑜,教授,1910年7 月16 日生于浙江湖州府吴兴县。1928年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湖州海岛中学,保送东吴大学理科为免费生,1932 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34 年获硕士学位,1936 年8 月,被保送到美国密苏里州华盛顿大学,拜匈籍著名数学家塞戈(G.Szeg) 为师,1938年夏获哲学博士学位。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任教研室主任、数学系主任、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室主任。2010 年10 月23日逝世。

公众号《计算机六十年》文章选读:

苏联对中国计算机教育的建议

计算机教育“以俄为师”

高教部批准计算机专业设立

布朗防长到访武昌造船厂

周恩来与新中国的恶性肿瘤防治调查(摘录)

周恩来与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奠基

教育革命和计算机人才培养

谁是第一个计算机系

大学校长与计算机教育

高校课程不能“胜者为王败者寇”

急寻数学家徐钟济先生家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