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交融,相得益彰——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召开“中医理论学习班”导师座谈会

为加强我校非中医专业人员对中医药基本理论与知识的了解,促进学校相关学科与中医药学科的交叉融合。东直门医院响应大学号召,于2021年8月11日上午在朝阳苑第二会议室召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西学中”学术沙龙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理论学习班”导师座谈会。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侯中伟主任莅临本次会议,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王显院长主持并致辞,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赵百孝书记进行了总结发言,“中医理论学习班”导师组成员、学员及相关行政部门负责人均出席了本次会议。

王显院长代表医院致辞,提出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战略部署,学校启动了“2021年中医理论学习班”。我院秉承“中西医并重,突出中医特色”的发展原则,响应大学号召,今日在此举办“中医理论学习班”导师座谈会”,旨在落实大学导师指导方案,搭建导师与学员深度沟通融合的桥梁,对大学的精心安排和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学员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

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侯中伟主任介绍了“中医理论学习班”导师指导工作的思路和背景;深入诠释了该学习班导师“导”和学员“学”的意义。其强调导师的“导”不仅是一项具体工作,更是一个事业,提出了以下五个侧重:重“中医思维”导、重“因材施教”导、重 “启发引领”导、重 “结合实践”导、重“长效交流”导。对学员提出了三个强化:强化“学知识技术”;强化“学思维方式”;强化“学师道品格”。

常静玲处长宣读了《学员导师分组情况》。导师共计10人,学员共计39人,导师组成员包括赵百孝、王显、杨晓晖、张耀圣、田金洲、刘雁峰、赵进喜、刘建华、王广、张立山;导师组长为赵百孝书记、王显院长;学员组长为闫占峰。学员包括王洪武、刘瑞芬、毕玮、周通、吴培琳、聂里红、常佩芬、朱海燕、闫占峰、李建红、任大为、闫永吉、时京、刘景波、张玉立、洪玮、陆义芹、孙海芸、陈海燕、张立苹、吕叶、马丽芳、万继峰、卫景沛、王玫、田鲜美、吴彩军、原晶晶、郝鹏鹏、张明生、吴薇、高树彪、张雪松、李艳鹏、郭楠、付超、邹珩、杨冰、宋福杰。

闫占峰代表全体学员作表态发言,一是倍加珍惜学习机会,不负组织和老师们的期望;二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完善自我;三是坚持学以致用理念,紧密联系医院和各自科室发展形势任务,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及学科特点努力学习,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真正实现由学习研究向实践运用的转化,为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和传承创新工作,为学校、医院和学科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导师组成员纷纷针对会议主题进行了精彩发言,结合临床实例有效经验,谈论了自身对“西学中”的理解与感悟,“西学中”学习班体现了中国的“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世界文化多元,世界不止一种医学。同时,也提出了多项宝贵建议:(一)认识中医,筑牢国学根基,只有虔诚、系统、深入的学习,才能学好中医;(二)学用中医,学以致用,学习中医是为了应用,如果只会纸上谈兵,不能应用到临床,也就失去了学中医的意义;(三)热爱中医,力争学贯中西,认清中西医理论,甚至是中西方哲学的差别之所在,培养家国情怀与责任感。

赵百孝书记代表医院党委及导师组感谢大学的精心组织,感谢各位西学中的学员能够选择学习中医,并肩奋斗,此次学习本身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希望各位导师能充分挖掘学员潜力,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希望各位学员通过参加学习,掌握好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提升中医思维能力,培养热爱中医、发扬中医的责任与担当,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向大学表态作为第一临床医学院,定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因材施教,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撰稿:薛婉君

摄影:薛   璞

审核:常静玲

李文杰

审阅:龚燕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