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裘氏 | 裘甫:奉化裘村裘氏的始祖
唐朝末期,统治集团贪残昏朽,政治黑暗,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大中年间,江南东道的浙东一带,爆发了以裘甫为首的农民起义,揭开了推翻唐王朝农民战争的序幕。
从小我就听大众们说,我们裘村的祖先打从绍兴嵊县迁来。十六七年前,胡元福先生送我他主编的《奉化市土地志》,他指着“大事记”说,你们裘姓是在唐大中十一年(857年)从如今的嵊州迁来垦种发族。因为裘甫与我们的祖先都是同时期的嵊州人,我老想裘甫有可能是我们的旁系先祖吧?正史上说,裘甫起义有数百人在象山县城打响第一仗,而嵊州的一位地方学者,却说在嵊州全境找不到参加首义人们的线索。于是我又想,裘村与象山隔海相望,莫非参加象山首义的是我们唐代先人?直到去年,同乡宗人裘军欣喜的告诉我,中华裘氏研究专家认定裘甫就是我们裘村唐代始祖。对此,依然半信半疑。
新近,作为一个地方历史课题担纲人之一,我细细探究了裘村裘氏的历史。历史学家杨天石曾告诉我,历史学的首要任务是真实的再现历史本来面目,然而才有可能正确解释和说明历史。从知情宗人裘富世、裘军、裘伟达诸君对历史原发地的指认,遭到嵊州地方学者裘正森、日本上田信教授等五六位专家对裘甫身世、古代奉化忠义乡的研究成果,我进行了全面的考证比对和史料整理,历史真实答案,终于一一浮出水面。
裘村裘氏 脉承剡县
唐朝发生的“安史之乱”后,为避战乱,大批北方人向南迁移,裘忻后裔裘仕瑛(730-788年,天台山头谱称颖川)、裘仕璠(732-797年,天台山头谱称积川)兄弟俩也加入到南迁人流。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他们从陕西肃州来到剡县。
剡县(嵊州)在裘氏宗族史上占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裘姓在全国位列300多位而在嵊州当地竟高占第六位。那里的裘氏最大聚居地崇仁古镇,拥有裘氏老家庙等3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裘甫的祖父裘仕瑛先把弟弟裘仕璠安顿在崇仁仟景,自己领十多位儿孙继续东进,最后在四明山脉主峰北侧,披荆斩棘,结庐搭棚,形成了剡县裘村岭村(今嵊州市下王镇四明山深处),裘仕瑛有五个儿子,裘甫之你裘积是长子,裘积有三个儿子,裘甫最小。
唐大中年间,裘甫(谱名裘全)前来当今奉化裘村,为父守孝,迁居贩盐;随后,他的儿子裘诚忠在此垦种,隐居。这一支裘氏,开始在浙东象山港北岸的这块山海相间的土地上,繁衍发族。
始祖裘甫 始迁鄞阳
裘甫,谱名裘全,字德完。唐贞远九年(793年)九月二十五日出生于剡县康乐乡裘村岭村,育有四子。他是唐末浙东农民起义领袖,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而裘村裘氏宗谱则以“兵部尚书”等职位假托。
安史之乱后,食盐被官府垄断,严禁私人贩盐,而官盐短缺,让私盐 贩更加泛滥。为了应对官军的围剿、追捕,贩盐者多有组织,且有武装。他们拉帮结派,持械啸聚,反抗官府的力度也不断提高。裘甫体魄魁梧,胆识过人,又能吃苦耐劳,很快成了剡东私盐贩子的领头人。
贩盐期间,裘甫兄弟们就已经熟悉奉化县鄞阳乡一带地形,并为年迈的父亲选择了一处墓地。唐大中五年(851年),裘甫与两位兄长一同从剡县裘村岭扶父亲裘积灵柩东来,葬父于奉化县鄞阳乡大明堂。葬毕,裘播裘周旋返剡县故里,裘甫在此守孝三年,期满也返还剡县。
鄞阳何地?唐代,奉化十九乡之一鄞阳乡,也即今裘村、松岙两侧及莼湖镇东侧,因地处赤堇山(今银山岗)之南而得名。直到宋景德三年(1006年),鄞阳乡归属到奉化八乡之一忠义乡。裘甫葬父的鄞阳乡大明堂,就在今裘村的大通桥附近。事实上,“鄞阳乡”这个唐代的古地名,到清末民初还有遗存。当今裘村聚居区西部的峻壁溪、东部的卢溪,在村南交汇成一条海潮涌动的江流,一直称鄞阳江,只是到当代才出现一个便称,叫翔鹤潭江。
再回头说唐朝当年。大中十一年(857年),裘甫带领裘村岭村裘家盐帮463户盐贩,暂迁到鄞阳乡大明堂附近建立村寨。“在户籍薄上,他们都姓裘”。(日本上田信教授著作《地域的履历——浙江奉化忠义乡》)。裘村的盐贩们,昼伏夜行于象山港两岸各盐场与剡县之间,冒着生命危险赚钱活命。因此,村子里经常没有男人。裘甫就组织娘子军,让留守的成年妇女,负责这座新村寨的防卫。
裘村盐帮 象山首义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十二月末,除夕将临,裘家盐帮与象山县衙遭遇。县衙缉拿了部分盐贩。于是,裘甫索性召集数百位裘家盐帮兄弟,一举攻克了县城,浙东为之震动,苦难深重的浙东农民纷纷投奔起义军。
历史终于告诉了我一个真实的答案:裘甫他们象山首义,并非有计划越山涉海从剡县来象山,因为那里的剡县裘村岭裘氏,已经迁居奉化裘村近三年之久了,他们是从裘村新寨出发贩私盐,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事实也如此,千年之后,当中华裘氏宗亲会负责人与奉化裘村宗人寻访到深山之中的嵊州裘村岭时,当地人已不知道这里曾是裘甫、裘氏的故园。“裘村岭”名尚存,但清代起已是舒姓的家园了。
大中十四年(860年)正月,屡败明州城的官兵,进逼剡县,众至数千人。二月,起义军与官兵大战于三溪(今嵊州西南)。起义军中有许多都是三溪两岸的剡县人,官兵大败,三将皆死,彻底消灭了浙东观察使郑祇德直属的浙东军,三月攻入奉化,又占领多个浙东县城。起义军声势大振,很快发展到三万多人。裘甫乘机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立号“罗平”,铸印“太平”。
起义军的节节胜利,一时声震中原,使唐懿宗“每以越盗为忧”。于是决定启用王式,替代“懦怯”的郑祇德。王式兵分两路,采取分割包围的办法,对裘甫起义军进行攻城拔寨,合力围攻。
五月,起义军退入奉化西部剡源一带,雪窦寺成为战场,第一次毁于战火。六月,裘甫在剡城被围,裘甫副将被俘杀,裘甫被王式的参兵楼茂郏生擒。
楼茂郏为奉化楼隘村楼台氏的始祖,而裘甫则是裘村的始祖,两村又相近,这真是一件耐人寻味的历史往事,实让当今两村的后裔慨叹不已!
八月,裘甫就义于都城长安东市,是年67岁。这次起义中,还有122位裘村盐帮,即裘甫宗人为此捐身。裘甫起义军在浙东英勇作战七个月,动摇了腐朽的唐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一页。
裘甫之子 定居发族
裘甫起义失败后,裘甫四个儿子,四散隐居。大、次、三子远迁到福建、江西、天台诸地,第四子裘诚忠,则在大中十四年(860年)秋,隐居到祖父裘积墓地所在,父亲曾在此守孝贩盐的今裘村北部,改称“求”姓,垦种发族。后世裘氏称这块聚居区为“上裘村”。
裘诚忠还在大明堂之北白岩山下甲岙岙口,为父亲裘甫修筑了一座衣冠冢。对此,明《慈溪横山裘氏宗谱》有记载,“十三年甫决计发兵,公发病卒葬白岩山下。”只是掩盖了裘甫被擒为官府所杀的史实。唐乾符二年(875年),裘诚忠特在裘甫墓旁建福庆院纪念。宋代福庆院改称离相院,明初起改称离相教寺,至今遗址尚能辨认。裘甫墓(全公墓),被后世裘村裘氏尊崇为始祖之墓。直到解放初期,它与略下的大通桥附近裘甫之父积公墓仍存,每当清明节,依然有裘氏众后裔凭吊、祭祀。
山海相间的裘村,处于鄞奉象三县区的交接地带,北越道成岭经鄞南古镇横溪抵宁波,南隔象山港与象山西周镇相望。自古有“上通宁波府,下达象山县”之说。唐宋元时期,当今裘村东部为卢氏所居,卢溪自北向南流经,村称卢村。元代起,裘甫、裘诚忠一脉的裘氏,从唐宋时期的“上裘村”,南迁二三里到今址建村,“人丁兴旺,族大而昌”,至明初的洪武二年(1369年),奉化县忠义乡卢村改称裘村。此为“裘村”村名之始。
裘村裘氏的排行,开首是“全忠致言玉”,裘村始祖裘甫为“全”字辈,谱名裘全,二世祖为“忠”字辈,谱名裘诚忠。历经1100余年传承,裘村裘氏已传至四十余代,已经有后裔使用“大中之道传”,恰与千余年前唐大中年间始祖在此发族的历史相呼应。到目前,奉化裘村的常住裘氏已达3500余人,从而成为全国裘氏第四大聚居地。
自宋代起,裘村裘氏开始播迁发族,并形成多个村落。当今慈溪市裘家村、余姚市裘岙村、宁海县裘岙、鄞州区东山石羊、北仑区三山裘岙、江北区裘氏裘村以及附近的枫弄、里城、大埠等村,均为裘村裘氏后裔聚居地,部分还远迁到福建福鼎、长乐等地。因此,奉化裘村还是浙江、福建等省裘氏的一个传播中心。在这些裘氏的心目中,奉化裘村,诚为他们先祖的始发地,一个永远的故园。
裘国松,今年54岁,目前受聘于溪口旅游集团,编著出版《溪口谈助》、《溪口民国墨痕》、《从故乡到异乡》等十余部作品。裘国松从小就喜欢文学,一开始是写些散文,20多年前受胡元福、王舜祁、竺家惠三位研究民国史学者的影响,逐渐涉猎奉化民国史。多次受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台湾TVBS等主流电视媒体之约,介绍奉化、溪口的民国历史与地方风土人情。2011年4月,蒋经国儿媳来溪口时,裘国松还受邀陪同,并被邀请合影。
| 义 | 门 | 裘 | 氏 |
中国义门之最 孝义传家楷模
微信号:yimenqiushi
将你身边的裘氏故事,裘氏新闻和我们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