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今天写故乡了——
德合隆寺的全称彰显了修行的目的:空行清净离戏洲。由于地处青海久治县康赛乡德合隆沟,所以汉文名称称为康赛·德合隆寺,简称德合隆寺。康赛乡德合隆沟东距久治县城六公里,对于牧区的县城规模而言,六公里已经是远郊,甚至说和郊区靠不上边——德合隆寺给人地处深山的感觉。
而事实上也可以这样说,这里颇有陶渊明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蕴。
结夏安居仪式传承自佛陀时代。由于西藏地处高寒地区,四季轮转与热带及平原地带不同,从依旧张贴在门柱上的告示可以看出,德合隆寺结夏安居的时间为藏历六月十五至七月三十日,也就是公历8月3日至9月17日,共计四十五天。一如寺院名称彰显了修行的目的,这张告示言简意赅标明了结夏中最基本的一条戒律。相比较而言,德合隆寺声名不显。和它承载的传承、建筑规模等不甚相符,而这恰恰又是十分殊胜的品性。从资料简介中了解到德合隆寺建寺时间百余年,在整个西藏而言不属于古老寺院之列;但这里传承着非常古老的两大教派:宁玛派和觉囊派。
通常的资料会用四大教派描述藏传佛教现状。但在四川阿坝和青海果洛地区会说是五大教派,也就是将觉囊派计算在内。这一区域是目前觉囊派寺院比较集中的地方。德合隆寺原本是三个教派共存一寺,后来格鲁派另外择地单独建寺。
对于我们游客而言,德合隆寺三大露天佛像是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四臂观音、莲花生大士、绿度母。其中四臂观音高达48米,是三尊佛像里最大的一尊。据资料说,也是整个西藏目前最大的露天佛像。但不论是否是最大,是否是“世界之最”,并不是初心所在。
一座寺院有三尊露天巨大佛像,以我浅显的认知和有限的游历而言,也应该是一个“之最”了,不管这个范畴有多大。
这是从位于四臂观音佛像背面的半山角度拍摄的照片。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感觉到佛像的宏伟。佛像后面阁楼状建筑,为实心,由书写了《丹珠尔》的玛尼石砌成。这个玛尼城引出了我们要重点说的数字: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三。这个数字是所用玛尼石数量的基础数,也就是说整个数量是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三的倍数。
“净土”是佛家很重要的一个概念,这和六道中的“天”不是一回事。简单说为众生建立的乐园,居住其中的众生可以跨越轮回,直到所有众生成佛。净土有很多,在我国民众心中知名度最高的当属西方极乐世界。莲花生大士也有净土,就是莲师净土。在德合隆寺的传承中,凡转莲花生大士佛像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三圈,将来就会往生莲师净土。这是这一数字的吉祥所在。
除了玛尼城所用玛尼石块之外,在四臂观音佛像底座所构成的大殿,前殿供奉有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三尊四臂观音小佛像;后殿是五大教派各派祖师的塑像,这种兼容开放,也正是佛家精神所在。
莲花生大士佛像和其他两尊佛像不同,底座类似佛塔基座,没有安装转经筒,而是在背部墙面上以经变图的方式讲述了莲师修建藏地第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的经过。整个后山满山坡的经幡(经旗)蔚然壮观。经幡的数量是否也蕴含有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三,未能了解到。山前是德合隆寺大经堂。
大经堂对面的建筑,从风格形式来看,是坛城。同行的两位僧侣朋友亦说是莲师坛城,和我们在阿万仓见到的一样。但回来后查询资料,有的资料说是观音殿。我们去的那天,下着几乎接近雪花的小雨,天气很冷,而且那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多钟,大殿已经关闭,所以我们未能进入其中。
莲师坛城(或观音殿)殿门前方是这座大金塔和一组八塔,转过佛塔,就是前往另一尊露天佛像绿度母的路了。
从本质而言,绿度母是观世音菩萨化身显现的一种,同时绿度母又是二十一度母的总集。这尊佛像没有采用绿色身,而是用鎏金(铜)显示一种尊贵。其实我们不用看颜色,从度母的手印、所持法器、坐姿等就可以了然。
天色很晚了。在不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需要调整相机感光度和曝光时间才能保证拍出来的照片效果。由于要赶回阿坝县,我们不能进行转经活动。德合隆寺的转经殿,同样,以我肤浅的阅历而言是见过最为庄严华丽的。从高处看,所有转经殿全部装饰以金顶,这也从侧面来印证转经并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而是一件十分庄重的修行行为。
紧靠转经殿内侧,是镌刻有《甘珠尔》和《丹珠尔》及六字真言等经咒组成的玛尼墙与佛塔——这里面是否也蕴含着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三这个基础数,我想应该是的。
天完全黑了,但我们还是驱车前往对面山上的舍利佛塔,那里是德合隆寺“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三”这个数字的核心——如此数量的大小佛塔构成了整个舍利塔建筑。
我在想,不论是三,还是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三,数字的内涵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不简单。
我在故乡
顶礼怙主
…………………………………………………………………………关于作者|舒放,力求避免油腻的中年男子。流浪各地,但定型于高大陆青海。写诗多年,一直坚持着,哪怕诗歌从大众变成小众乃至现在的旁门,喜欢不减,且欢喜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