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皮囊》哭得不能自已: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正是这句火遍全网的话带我认识了皮囊,认识了蔡崇达的《皮囊》。

这是一本刻画作者自己人生的感悟文集,通过皮囊这个载体,作者回顾了人生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家人、乡邻、同学、朋友、同事等。

在书中,你能看到各种形形色色的人,虽然他们不是我们生活的主角,甚至是过客。但是这些人伴随我们成长,直到最后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读着读着,你就会发现,那个人,你好像曾经遇到过。

本书收录了14个温柔又残忍的故事,里面容纳了一个个既失去家乡又尚未抵达远方的生命,就如同正在生活汇总摸爬滚打的我们一样。

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阿太是第一个登场的人物,一个对人生几近彻悟的99岁老人。

当她看到一只没有被割中动脉,还洒着血到处跳的鸡时,阿太立刻跑了过去,一把抓住那只鸡,狠狠往地上一摔,终于,那只鸡死了,不再扑腾。

“这不结了—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灵魂。”这是阿太摔死那只鸡之后的感言。

阿太说,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所以,阿太的一生,都对肉体的折腾毫无畏惧。切菜时把自己的手指头切断了,不过简单一句话,就像把排骨砍断了一样稀松平常,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即使九十多岁了,依然坚持用她那缠过的小脚,从自己村里走到亲人住的镇上,来回折腾,就像生活的本身原该如此。

阿太也许是一个极端的人,她的想法不适用于所有人,但她却是看得最透彻的人,生命不息,折腾不止,活着就要用着这个皮囊,灵魂才能与之高度契合,从而最透彻的看见自己。

母亲的房子

“借了一辈子钱修房子的母亲”小学肄业的母亲穷其一生都在修建自己的房子。她自己画设计图,找人修建房子,房子建了两层,还不满足,又建了两层,即使是丈夫生病,儿子升学,她也没有放弃。

“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

最后,作者理解了,母亲这么坚持建房,为的都是爱情,家里的这处房子,第一层是父亲修建的,一层层地垒高,在母亲的心中,是家庭在小镇上地位的上升,为父亲争面子,其实是对父亲的爱,对这个家的爱。

哪怕早就知道这座房子即将要被拆毁,她只是为了“这一辈子,都有家可归”的愿望。

每个人扬眉吐气的方式不一样,你可能是换上一套新衣,升职加薪,而蔡崇达的母亲,即使是捡菜叶子充饥,也要不惜一切代价建房子。

所以,在文章的结尾,蔡崇达说:“即使我有一段时间里买不起北京的房子,但我知道,我这一辈子,都有家可回。”可以说,房子是母亲的图腾,在她的精神世界里,房子是唯一的存在。

因为,房子里有丈夫,有儿女,有她的人生追求。人活着,依靠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支撑着肉体的行走,让人在生活中寻找一种存在感,房子,让母亲寻找到了生存的价值,也体会到了存在的意义。

《皮囊》广受好评,天王刘德华闭关三天,为它作序

一个是娱乐圈天王,一个是媒体圈资深特稿记者,刘德华和蔡崇达的名字一起出现着实出乎大家的意料。据悉,这篇排在《皮囊》第一篇的序言,是刘德华三十年来首次亲笔作序,天王闭关三天,写出了一篇充满文艺气息的序言。

人生际遇的好与坏,关键往往在于生命里碰到什么人,只要能对你有所启发,都是明灯。崇达的《皮囊》里,有的是对他成长中有所启发的人,造就了他步步达成目标的人生;我认识崇达、看他的书,总有启发,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盏明灯。”

——刘德华

白岩松说:这本书,不写遥远的世界与远方的别人,而是在自省中退回到内心,真正直视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很早前就看过他的几篇短文,于是这本书便成了我很期待的一样事物。我会将这本书带上旅途,在每个静谧陌生的夜晚拿出来慢慢看,而不是红灯亮起或者堵车不动时。

这本书他写了很久,我希望自己能读更久。慢一些,不争一些,也许得到更多,到达更快。

——韩寒评价蔡崇达

在繁忙的日子里,与我一起翻开《皮囊》,在书籍里寻找片刻的宁静,任思绪纷飞,任记忆涌动,静静地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

如果你还没读过这本书,请一定不要错过。请勿在公众场合阅读,比如地铁,以免流泪遭围观。

(0)

相关推荐